
讀亦舒的小說, 女主人公回憶她曾經(jīng)有一個可愛的男朋友,他們在楓丹白露分手,那是個秋天,黃葉遍地……看到此處,我想,在美得如此驚心動魄的地方——楓丹白露——失戀,那個TA也會成為永生的白月光吧。
楓丹白露是法蘭西島上的一個市鎮(zhèn),鎮(zhèn)上有大片茂密森林和豪華的宮殿,據(jù)說這個名字是由朱自清翻譯而來,的確是“神來之譯”,聽上去,就適合一切凄美浪漫或者純潔熱烈的愛情故事發(fā)生。
擅長翻譯地名的還有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翡冷翠、香榭麗舍,皆出自他的妙想。翡冷翠,直譯是“鮮花之城”,雖然也好,未免太“直”而淺露,翡冷翠則讓人想象小城宛如鑲嵌在大塊碧綠寶石里的清冷天堂。中文的高超在于,僅僅是名字,就讓人覺得必須走上一趟,才不枉此生。
網(wǎng)上有征集最美地名的帖子,湖北網(wǎng)友立馬貢獻(xiàn)出:云夢、竹溪、嘉魚、秭歸。躺在白云下做罷清夢,便去竹林邊浣溪,烹了一鍋嘉蔬鮮魚,等待遠(yuǎn)嫁的阿姊歸寧,你就說,是不是幾個地名便湊出一段寧馨的故事?湖南不服氣, 說, 我們有桃源、芷江、鳳凰、天心,你們看看,哪一地不堪作神仙處所?浙江說,我們有麗水、天臺,陜西說我有扶風(fēng)、藍(lán)田,山東有棲霞,甘肅有酒泉,云南有鳳儀……太多“美名”,如斯福地,令人心向往之。
將意境和故事納入小小一域名之中,中國人是極擅長的。北京是胡同之鄉(xiāng),其中有一個叫“百花深處胡同”,據(jù)說是明朝一對夫婦,在胡同深處的小院里種滿四時花卉,頗具規(guī)模,引得路人觀賞;洛陽則有一條街名為“勒馬聽風(fēng)街”,相傳是三國時期的關(guān)羽和曹軍對壘,關(guān)羽到此查看地形,駐馬四望而得名。這哪里是地名呢?簡直就是一幅誘你走進(jìn)和探究的圖畫。
從一座城鎮(zhèn)到一條街巷,從一處庭院到一所樓閣,命名是件慎重的事情,需要命名人熟稔愛戀此地,又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
《紅樓夢》里,接待皇妃省親的別墅修好了,可沒有題匾額,沒有命名,便不算完工,一向嫌棄兒子不讀正經(jīng)書的賈政,有心測試寶玉的“歪才”,便帶他游園題對。于是寶玉有了一次大顯身手的機(jī)會。
他給他敬愛的姐妹們的將來居所,取了他以為最貼切優(yōu)雅的名字——瀟湘館的千竿翠竹伴隨著愛灑淚的林妹妹,蘅蕪苑的滿院香草象征著薛寶釵的高潔品格,稻香村的田園風(fēng)適合清心寡欲的李紈,秋爽齋的開闊暗喻賈探春的清明志高,他自己則住在怡紅院里,愿意一生做個不問世事、沉浸在溫柔鄉(xiāng)里的“怡紅公子”。
還有一處要緊地是“沁芳橋”。某個嫵媚春日,寶玉黛玉這一對情竇初開的小兒女,在橋下共讀《西廂》,桃花花瓣落滿書頁和肩頭, 又隨著沁芳橋水,漂流向不知名的遠(yuǎn)方。
唯有沁芳橋,幸有沁芳橋,記取了青春、愛情的萌動與傷逝。
(本刊原創(chuàng)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