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山中歸來:霸王嶺片段

2025-07-07 00:00:00李林青
貢嘎山 2025年3期

十里山水畫廊

十里畫廊,霸王嶺下的一條幽長的峽谷,大地的裂罅,盛滿一灣昌化江之水,承載啼不盡的猿聲,和十里如煙如霞的木棉花開。為了便于游山逛水,秘境儼然被人們打造成人境,群山也應邀進入夢鄉。游船,載著春天奔放的情懷,載著馥郁的花香和陣陣涌動的碧水,以及隱隱的山鳥啼鳴。浪花濺起,日影晃動,車馬舟楫一時也都淪為行走的風景。再過數月,節令變換,草木隨之也會凋謝,或變成散落的流霞。人們白天攀爬霸王嶺探幽索奇,黑夜則捫星摩月,傾聽黎人驅除山魅的牛角發出沉悶的響聲,把大山從沉睡中擾醒。人們一心一意投入深山幽谷的懷抱,關于星光和月色的體驗,永遠停留在船型屋的原始記憶之中。

橫亙在天地間的霸王嶺,身世好像被密封似的。山腳下的人們已經習慣于隨性茍活,不問世事,煙雨中的來去,喻示著黎族人匆匆的聚和散。他們沒有傳承的譜系,沒有文字,難以追本溯源。帶著語焉不詳的身世之謎,他們簡樸地經營著霸王嶺的日日月月,等待他們的也許是像半山腰的那棵橫亙兩千多年的陸均松,進入某年某月生命的禪修或飛升。撫摸一棵矗立在歷史風煙之中的古樹,對于一個偶然誤入黎山深處的旅人來說,曠世的淪落,惶然的回望,不知不覺意興闌珊地徘徊于草木之間。一葉扁舟,一盅山蘭酒,漫天星宿,堪可吃語并放下心靈的疲累。

來到霸王嶺的人,都是喜歡獨處的人。蒼茫山水的岑寂,像凜冽的山風剎那間沁透人的一生。那些用茅草編造的船型屋,承受的閃電和風雨以及生命的低吟,隨時都可以諦聽,也可以輕松打撈。山頂的月光和山腳的炊煙,是輞川的精神居所,也是落入仙籍的閬苑古觀,總是令人陷入遐思,一時難以回過神來。

深入霸王嶺的山路早已鋪上水泥和柏油,但是在很久以前,出入此地只有一條彎彎曲曲蛇行的山路。山上蛇蝎螞蟥多,至今猶給人一入黎山難得返的觳觫。在相距不遠的地方,時間的箭鏃依然留下痕跡,王下喀斯特地貌在萬山聳峙中巋然展呈,這些屹立千萬年的大自然甲胄,雄視著幽谷林樾。高聳的山體,阻擋九天傾瀉而下的日光,白云低垂,田間禾壟青青,流水無聲,展現出一種神秘莫測的縱深感。一塵不染的葉片上,記錄著山中歲月的平淡和瑰奇。一條狹窄的山路,總是難以回旋,只有帶著十足的誠意才能抵達并僥幸順利往返。英氣逼人的黎王奧雅住在皇帝洞里,也不知不覺被歲月的山風所擄。山門的石陣雄渾威嚴,然而也會敗于無敵的時間洪流。霸王嶺的神秘在于丹霞山上的石像和皇帝洞的摩崖石刻,那上面有刀耕火種,有黎人生生不息的生命史詩畫卷。在黎山隘口,經常看到原始的牛頭圖騰,有烽煙燧火,有骨殖刀斧之遺存,有蒼涼如斯的年復一年的可怕的岑寂。

昌化江流至尼下的這一段,就像一首歌中最舒緩的部分,它在醞釀進人大海之前的夢幻和不舍。黎族人尋尋覓覓走到這里,理想在死去中復活,面對星辰如海,他們把燃燒的火把扔進水里,從此認定這片水域,在此休養生息,守護本族的最高秘密。在最危險的時刻,吹響霜天號角,然后鉆出密林迎戰,用弓弩毒箭,用閃著白光的刀刃,用陷阱捍衛自己的領地。黎族人潛行在群山之中,水對于他們來說,是最后的衣食。他們披著蓑衣從山上下到江河,去捕獲制作魚茶的原料,去攪動星光傾瀉的夢境。黎人內心長久漂泊在煙雨山嵐之中,離現實生活愈來愈遠。但無論是對人對事,他們都十分純粹,對于遠道而來的客人,他們皆一視同仁舉起酒杯,從白晝喝到天色驟暗,到月色如水,到大山忍不住打起瞌睡。他們的精神和肉體皆沉浸在昌化江彌漫的水汽里。一個古老的民族,在如魅的山影中孤獨地歌唱和游蕩,他們曾經失散于水,最終跋涉過水并再度相逢。十里畫廊把山水煙嵐以及草木和禽鳥匯聚起來,然后抒情地告訴世人:木棉花開,愛情來了…曾經的煙雨,漫過江南,消散于江北,自然爛漫勝過萬千彩筆。這里是屬于昌江的慢生活,山和水的絕唱,春天和木棉的情意,以及平淡的生活中還洋溢著如此美好的回憶。

幽隱黎鄉

霸王嶺之嘯曠,王下鄉之深幽,洞內洞外之地,風聲雨聲之中,黎鄉深處日月交替,時間不驚不覺。

大山盤坐如僧,雨林蔽翳昏晦。溪流澹瀲,猿猴幽咽。遠古的黎族人洞居逐獵,不問塵事,無爭于世。直到離開洞穴,以茅為屋,舉火造飯,耕田納賦,才逐漸融入人類文明進程。他們一輩輩休養生息,未經兵爽,遠離時禍,整個民族都算得上真正的隱者。他們在山上刀耕火種,用旱地山蘭釀出的酒,是他們面對皇天后土舉碗痛飲的佳釀,是澎湃在他們血脈中的生命源泉。黎族女人用棉絮染編織出的五彩錦緞,那是飄動在天上的云霞,她們用粗糙的雙手制作的陶器,經熊熊的野火一燒,就賦予了天地曠古玄秘的氣息。他們還用鼻吹簫,用魚制茶,用牛祭天。黎族婦女甚至還用炭灰或植物的汁液調配成染料,然后用來文身。而文身的工具是生長在深山之中的白藤之刺,在臉、背、胸前和四肢上文出獨特的符號,最后才涂上永不退轉的染料。一般在文身之前,先殺雞擺筵,向祖先稟報被文身者的名號,祈求祖先賜福保佑,接著由族里手藝嫻熟的老婦人親自動手。儀式感和神秘感始終伴隨著黎族人的生命歷程,他們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力總是令人驚嘆不已。清代的學者張慶長在《黎岐紀聞》中寫道:“生黎隆冬時取樹皮捶軟,用以蔽體,夜間即以代被。”而用來制作衣被的樹皮就取自令人望而生畏的見血封喉,這種樹也稱作箭毒木,涂上該樹汁的箭鏃只要命中人畜皆難逃一死。它的樹皮被制作成衣物之后,就成為黎族人日常蔽體的裝束。此外,對于黎族人的飲食,張慶長還有比較詳細的記載:黎族人不擅長種植,蔬菜等等都是直接從山上采摘。遇到重要的節日還會用到牛犬雞豬等牲畜。他們對烹宰之法也不講究,一般是用箭射殺,東西也不去毛,不剖腹。用柴火燒烤,然后就用所佩之刀分割啖食。如果沒有歷代文史學者的概括性描述,今人將難以了知遠古黎族人的生活梗概,還有他們平時是怎么吃飯的。據記載:黎人日常使用的生活器物有陶制的炊具和葫蘆做成的瓢具,每次用餐大伙皆圍坐一圈,不用筷子,一般是以椰殼做的瓢舀取食物。還有,黎人平時儲存稻谷很特別,一般是等收獲后連稻穗稻稈一塊割下,然后把它們捆好掛在火灶上方,任灶煙熏干,每日按量摘下春米煮飯。從頗具古風的日常起居,到就地取材的便捷生活中,人們看到了流淌在一個古老民族血液中的韌性和率性。神秘的他們通過鉆木,竟然還取出火種來。在霸王嶺深處的黎族人,天賦異稟地掌握鉆木取火的技巧,他們采用一種叫作饅頭果樹的樹枝來制作鉆火桿,隨著不斷地拉動繩索,鉆火板和鉆火桿快速受熱著火。可以說是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構成了黎族人原始的審美和生活動力。他們在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很少使用金屬器,這可能跟他們沒有熟練掌握冶煉技術有關。而最能代表黎人金屬器功能的就是角骨器,這些器物包括砍刀、刻刀、鏟、匕首、針、鑿、錐、箭鏃,甚至還包括鋸和貯水的盆等等。有的野豬骨或鹿骨還被打磨雕刻成盤髻用的骨簪。在黎族地區,除了一些常見的角骨器之外,黎族人的獨木器也比較有特點。這些器具包括渡水之舟、春米之白、貯尸之棺、豢養之槽、坐臥之凳、盥面之盆等等都是用獨木鑿成。黎族人在古代泗渡除了采用獨木舟之外,還使用曬干的大葫蘆,遇到大水時他們就會抱著漂游,從而順利抵達彼岸。

黎族人在漫長的繁衍過程中,積攢了豐富的自然知識,在日常的編織、制陶、造房、捕獵方面,他們往往匠心獨運。平日里有誰還能夠想到,黎族人的獨木舟是用浮力極佳的木棉樹干鑿成的?等到哪一天,獨木舟漏水了,又有誰能夠想到,他們是用黏性十足的植物膠填補裂縫的?更有意思的是,他們還發現一種植物的藤蔓上所結的果帶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黎族人常常將搗碎的汁液灑在河里,魚兒接觸后就會馬上暈眩并上浮。如果魚過多一時吃不完,還得及時把它放回水中讓它蘇醒過來。還有,大家都聽說過鍛造刀劍需要淬火,但又何嘗聽過燒制陶器也要淬火?黎族人一般是將陶壞放在柴火上燒,等火候到后,再用樹枝挑撥出仍然通紅的陶坯,借助用樹葉扎成的小掃帚蘸著一種特殊樹皮浸泡的水,拍打在陶器上,來達到淬火的目的。那些灑落在器身上的星星點點斑塊,既提高器形的內在美感,也起到了很好的表面粘連作用。原先我總是膚淺地覺得黎族人沒文化,直到深入了解后才曉得,他們刻在骨子里的獨特審美,是別的民族所不曾擁有的。

據史書記載,黎族人手工制作的“廣幅布”或稱作“吉貝布”,是古代有名的貢品。這些布料一般采用眾多植物的根、皮、葉、果來提取原始色素。在制作染料的過程中,為了保持織物色澤長久不褪色,黎族婦女還巧妙地加入赭石、朱砂等礦物,有時還加上一些螺灰或草木灰等等。他們將棉線反復浸染或沸煮,從而得到色彩鮮艷的紗線。黎族人對美好生活的探索和追求,表現在與大自然萬事萬物的相互依存里。那些來自自然界的紅、黃、褐、綠、藍、黑等等五彩繽紛的顏色,被他們一針一線織成絢麗無比的龍被,堪能代表黎族人最精湛的技藝。

在王下,山長水遠之境就是黎族人歌于斯夢于斯的仙鄉。山里有適合慢生活的節奏,有鳥鳴清亮如流水,有季節變換如花開。歲月的風雨在黎族人的血液里已潛行了千年萬年,在清冷的月光下,他們的喜怒哀樂已化作潺潺的流水,化作夜色彌漫中驚心的鳥鳴,時時縈回在眾山之中。千年的古樹,葳蕤而慈祥,渾身透著道骨仙風;青山一抹,卻廝守著亙古的岑寂泰然。行走在王下,我愿把每一座山都視為高聳的寺廟,把每一棵草木都當作是飄動的經幡。一步步深入寧謐之境,逐漸放下心中的榮辱得失,回歸到放逐自己于八荒的自在從容。此地的丹霞地貌、洞穴巢居、部落繁衍、鑿木成舟、茹毛飲血等一幕幕生命昂然進化的壯麗畫卷徐徐展開,讓人仿佛諦聽到黎族人超越時空的吶喊,諦聽到白晝與黑夜交替時的玄秘回響。噤聲于天地之間,且隱忍地穿行于山水之間的黎人,遨游于自然曠遠之境,令人思之每每神往不已。

生長于王下這片土地上的樹已羽化成了神,河床下的累累巨石也在一夜之間被玉化。蒸騰在天上的雨水又普降到蒼莽黎區。風狂雨驟循環往復,隨類賦形,隨意鋪陳,黎族人就像理想國的人居住在自己構筑的船型屋里,恍惚中,看見他們穿著樹皮衣走來,此刻時間仿佛已擄掠去一個古老部落的昔日光輝,只剩下一個揮之不去的模糊輪廓。他們漁獵、稼穡、婚嫁、交媾、生死,以及馭風而行,披發于途,奔走呼號,猶如上蒼的子民而被神祇眷顧,且賦予其超強的想象力和行動力,讓他們攀過遠山,看見金烏托舉的噴薄升起的太陽。“自然而然”被黎族人深深體認并渾然融入本民族的精神圖譜之中。探尋王下香巴拉,此間的腳步已然停滯,流光漫患,還是把時間還給時間,把自己留給自己吧。

黎鄉木棉

黎山在望,春煙萬里。抑制不住的盎然春意,降臨在海南島西部山與海,雨林與大江交相輝映的神秘黎鄉—昌江。

春天馥郁的氣息在迅速積攢,直到黎鄉木棉樹上的第一朵花苞如火焰般燦然綻放,整個昌江大地才真正迎來花的海,人的潮,春的萌動和浪漫夢里黎山,那是披著霞光昂立天地的木棉歸依之境。遠山的一抹紅云,展現了昌江的木棉春天忘我綻放的樣子。從軀干到枝條到花苞,它全都染上了濃濃的中國紅。遠望群山綿延入海,近觀風和日麗紅棉映水,黎鄉的景致令人心醉。在正月里,木棉樹進發出豪氣干云的聲勢,忽然之間它就開遍了昌江的山川大地。它迎著風,把深深的眷戀留給春天,留在每一位甘愿跋山涉水前來相晤的旅人的記憶里。詩人來到昌江,目睹棉紅似火,也許會莫名涌起花開喧嘩花殘岑寂的淡淡愁緒;而畫家來到昌江,正逢木棉映紅南國的青山綠水,在恍然凝思神搖意奪之際,就會迫不及待地傾灑濃墨重彩,把眼前驚艷無比的風景定格在畫幅之中。

春天因為木棉而煊赫,木棉因為春天而曠遠。昌江木棉即將綻放的消息一經傳出,廣東、廣西和云南的攝影愛好者們就開始按捺不住,早早就奔赴昌江,蹲守在黎山剛剛醒來的清晨。他們紛紛架起相機,把云里霧里雨中風中的木棉的倩影毫不保留地記錄下來,把它吐艷的意境來個大寫意,讓一路的花香鋪滿整個天涯。清澈的和風拂過山谷,窠巢里的鳥兒躍上枝頭,泥下的河水開始漫濾,遠岫的霧氣逐漸散逸。膠林青青,流水喧喧,盛大的春天來臨了。龍山腳下的木棉樹,代表冥想中醒來的霸王嶺發出最誠摯的邀請。作為海南西部的著名大山,霸王嶺集沉香、黃花梨、千年樹神、幽谷瀑布以及熱帶雨林和瀕危黑冠長臂猿于一身,它盛邀大家翻山越嶺來相會,來共同見證昌江木棉花開得最燦爛的時刻,來領略黎鄉峰壑的奇峻,來看看黎山里春天最美的樣子。

寶山村周圍的木棉樹,根莖粗犯碩大,枝條舒展昂揚,花開之時只見紅花不見葉。更有意思的是清代的詩人屈大均,他形容嶺南的木棉花開,就像仙女持燈從絳紅色的紗帳里緩緩走出,又好像是火神燭龍銜著太陽在波濤上徐徐升起唐代詩人李商隱一生從未涉足海南,卻也想象出“木棉花暖鷓鴣飛”的南國麗日景象。南宋詩人楊萬里在嶺南出任廣東提點刑獄,他曾在一首詩里感嘆道:在北方,像姚黃魏紫這些牡丹花的珍稀品種尚未開放,就算要賞花,那么要到哪里才能賒借得到呢?眼看李花和櫻花也快要謝了,花事轉瞬就會凋殘。但是遙遠的南方就不同了,木棉花正在灼灼如烈焰般煊赫了整個長空。

送走秋葉繁霜,迎來黎鄉棉紅似火。百里披靄飛霞的霸王嶺,西引浩浩之大江,東接郁郁之林莽。它的清幽空曠,只要來過一回,一輩子就再難以忘懷。峽谷的花開花落,山鳥的四時啼鳴,以及雨林中閃忽的猿影,總是那么攝人心神。我想如此時刻,“春煙”應該是春天里最具有想象力的詞語了。木棉只經春風一拂,滿樹剎那間就變紅了。“十丈珊瑚是木棉,花開紅比朝霞鮮。”賞花的人現場就能感受到這份熱烈,美好的情愫忽然間就會涵涌起來。所謂人生倏忽似夢,花事亦應如是。盈盈的江水,水中浮動著一片紅云,那是木棉留給時間不老的影像。一簇挨著一簇,一壟遞著一壟,漫向視野盡頭,漫向虛實相生的天際。木棉樹在輕風的吹拂下,甚至會撩起一陣陣紅色的花雨,枝丫間頓然披上一抹云霞,就連地上也是落紅一片。鏡頭里留下的動人畫面,將逐漸加深游人的記憶,增強黎鄉春天的深度和厚度。

誤入黎山幾萬重,只因清夢寄其中。賞罷昌化江畔的木棉,千萬別停下腳步,請您繼續沿著客棧驛路直達夢里追尋千百回的王下。如果說尼下的木棉如煙似霞縹緲若蓬萊,那么王下的木棉就是落梅宮的仙女清逸無俗韻。這些山路邊上隨意生長的木棉,已舍離紅塵喧囂,一年只為大山不驚不覺地開放一次,演繹著山和花默默的守望。“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鶯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這首李商隱的《天涯》,道盡了自己身處羈旅的惆帳。春花固然嬌艷,但已是日斜時分。鶯啼聲聲,但羈客漂泊的心又有誰知曉。說到木棉花,也會令人不禁想起“嶺南三大家”之一的陳恭尹,其父陳邦彥是著名的抗清志士,明永歷元年(1647)因戰敗被俘并受極刑,全家僅陳恭尹僥幸逃出。在《木棉花歌》中,陳恭尹對該花發出“濃須大面好英雄,壯氣高冠何落落\"和“愿為飛絮衣天下,不道邊風朔雪寒”的慷慨悲壯之語。因此我想,海南人把木棉稱為“瓊枝”,肯定是有道理的,它并非尋常之物。

“花敷殷艷,十里相望如火。”一路追尋木棉來到王下,在穿越古道驛路時,會經過舊石器時代人類遺址錢鐵洞,以及皇帝洞、洪水村船形屋原始村落、南堯河十里畫廊等處,在感受到濃濃的春意撲面而來之時,還可觸摸到歷史的神秘感和厚重感。在莽蒼的山間,黎族人一直堅守著這片寧靜的鄉土。他們始終相信,山中一定住著神仙,而神仙的具體樣貌就是眼前彌漫的云霧,淙淙的流水,清悅婉轉的鳥啼,和永遠開不敗的山花,還有祖祖輩輩流傳不衰的黎家竹竿舞、春米舞、祝酒歌和器樂合奏。黎族人個個天生能歌善舞,可能是跟他們平時喜歡暢飲有關。酒喝到十分了,自然就會手舞足蹈,甚至放開歌喉歡唱起來。他們還會在春天里拾掇木棉花,然后晾干,等閑暇之時做成枕頭,或者利用木棉花瓣給棉絮染色,來編織燦如云霓的黎錦。

“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時桃杏慚輕薄。”春日里來昌江,踏青賞木棉,品美食,觀名家字畫,放飛屬于春天的閑意趣,真是不失樂事一樁。

雨林洗心

多次出入霸王嶺雨林,多次留下難忘的記憶。

站在雅加瀑布或通天河瀑布腳下,心旌就會莫名搖蕩起來,就會在稟陰陽之氣而生的流水面前有所感悟。手捫石門關,足跨百鳥坡,沐浴著地熱溫泉,感受吸住一切聲音的空山能量體,一步步進入“秋葉未落蠶先覺”的大化之境。雨林中晴雨隨時,四季景物由心,面對石屏如畫,一線銀練飛白,心靈終于回歸到劉基先生那“懸崖峭壁使人驚,百斛長空拋水晶。六月不辭飛霜雪,三冬更有怒雷鳴”的空明之境。入得山來,諦聽鳥聲,賞觀流水,嗅聞百花,會讓人不知不覺滌去心之塵囂,忘了來時路。

懸崖之上,陸均松默然趺坐,渾身透著一股道骨仙姿。依山勢直下,隱隱傳來的瀑聲仿佛已深深地沁入松風巖壑之中,沁入大山的肌理,沁入草木的榮枯。颯颯風葉落在水上,水面同時升起氤氬,身心的疲憊在慢慢消散。山上的煙和地上的水在雨林中回環縈繞,雅加山莊錯落的小筑,儼然成了這幅水墨丹青的畫眼。漫山遍野的綠,留下一條蜿蜒的霸道作為伏筆,不知多少豪杰走過,汲泉烹茶,曼舞太極,思接今古,感恩在雨林中遇見最蕭疏的歲月。

雅加山莊的夜,天低月明,山風透著涼意。此刻的山神應該是睡著了,獨有瀑聲依然琮琤如琴,如夜歸人的腳步,不緊不慢疾徐有度。踏月徘徊的人,在意的是自己能夠恣意覺知霸王嶺的飄逸出塵,而不是它在地理標志上的名氣。它內在的氣度華美如幽幽沉香,如奪人心魄的降香黃檀,如黑冠長臂猿的曠遠嘯吟。此時的霸王嶺雨林雖然并未名重于世,且游者寥寥,但它所潛藏的黎山的美,卻依然撥弄著異鄉羈客的心弦,或因此地沉香所萌蘗的縷縷幽香而令人更加怦然心驚。

瀑聲、猿聲、蟲聲、草木搖曳之聲以及風聲雨聲,匯成演繹千年萬年永不止息的雨林天。加上電閃雷鳴,大山里的負氧離子游走其中,在木質棧道上徜徉的行者,吮吸著彌漫在山野之中的浩然之氣,身體會慢慢變得無比輕盈自在。時間在流淌,能量在轉化,山光物態伴隨著腳步迤逾前行。直至來到通天河瀑布腳下,在清澈明凈的潭水面前,人生的憤懣已幾近釋然。

在山中,用黎族人制作的陶器汲泉,不僅可以貯藏月光,還可以貯藏瀑聲,歲月所留給人們的靜謐,已被萌動的心靈不動聲色地賦彩留形。在山深藏幽徑星月落幽澗的境界之中,枯藤昏鴉之景已渺不可尋。加上猿啼山空,龍潛淵藪,光影浮泛其上,天地之隱秘則悠然伸手可觸矣。等到有一天人們在離山之后,偶然想起自己曾經陷落在山中的日日月月,則會油然嗅嗅發辮,嗅嗅衣襟,嗅嗅在入山時所攜帶的書卷以及雨具之類,會隱隱聞到殘留其中的野草味、暴雨味、山風味,甚至還有棲隱明亮的明月味。人生因為經歷了許多行色而愈發有韻味起來。心相映照著萬物,萬物匯聚于一心,在互印互證中得出本源的空相,終于無掛礙于山無掛礙于水無掛礙于思。一聲猿啼,來無影去無蹤,何其忐忑;一簾飛瀑垂掛山阿,形如布瀉如銀,何其瑩潤,其中韻致,只有結廬作賦者得之。試問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太白仙翁今何在?他是否還流連在天涯的煙雨蒼茫處。

行走在雨林,尋找夢中的蝴蝶,尋找濯我足浣我纓的流水。與山水為伴的人,何嘗不是為了洗心一洗滌一顆堪稱疲憊的塵勞之心。夜宿雅加山莊的人,其身心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浣濯。風動林樾禽羽,動巖壑幽蘭,動千里月光,動猿猴輕吟,動漫漫秋思身披月光的人,在山莊一隅靜聽山岳之濤,在浸透月光的書卷中,夾入不遠處傳來的清朗瀑聲。這時候一個人的閱讀不會顯得孤單,它更像是不眠之人與世之萬類的和光同塵,不同的人和物都在霸王嶺這座空山的懷抱中尋找慰藉,尋找適合自己歇息的雨舍煙村。

在靜夜里攝人心魄的瀑布在垂注,在琴心三疊中“清我心”。自然天籟是如此綿延不息,它滌蕩著蓁蓁草木之根,蕓蕓眾生之竅。空山一聲猿吟,也不知消弭人世多少閑愁,撫平多少惶惑不堪。在松風乍起時,萬壑千山都順著心性呼應,所謂大音希聲讓霸王嶺變得更加幽謐。兀臥在山腰的巨石枕著流水,枕著月光,等待陸羽和皎然已逾千年。海棠在中天的月色中滴著甘露的清芬,暮年的蘇軾自昌化軍走來,撣落滿袖的風華。一座山的宿命就這樣肆無忌憚地陷落在天涯,前不見帝京,后不見風煙,美酒熏風里是誰的人生在搖蕩?霸王嶺上不見霸王,只有月色、瀑聲、林濤和猿吟,這是人間的圣境,進入此山,只能以修行人的道心,結識這里的草木,淬煉自己的情操,戴笠而行,追趕日漸遠去的羲皇。

天風漫濾,關于雨林的語言你聽懂了嗎?山上飄揚如經幡的草木,你是否聽得見它們內心的琴弦?天地無今古,人物有衰榮。人得山去,人自山歸來,采擷春云秋雨,登臨江山遺留勝跡,此心快哉。

清越猿聲

在霸王嶺諦聽黑冠長臂猿的長嘯,這是靈長類蕩漾在雨林深處的曠谷清音。這些有時既高亢又清越的呼喚,像淙淙溪流,像高山疊瀑,激蕩在林樾幽谷經久不散。它是特定的自然領地跌進黑暗深淵的咆哮,也是穿越時空的激昂悠揚的覺知和鳴,這些遠聞其聲就可以劫掠天地靈氣的神秘隱者一一黑冠長臂猿,它們以果蘗、鳥卵、昆蟲為食,喬木叢林就是它們天然的巢窠,它們總是警惕地和人類保持著距離,并在自我放逐中嬉戲、玩耍,收藏霸王嶺循環往復的每一個平凡的日夜。它們的長嘯里隱含著豐富的信息,有激蕩,有狂狷,有沉浸在窘迫歲月里如歌如泣的悲傷。來自遠方的人,穿過雨林的夢魔,讓自己疲憊的心停泊下來,像一棵泥盆紀的植物,無聲且堅韌地生長。山客的耳語,隱者的吟唱,去除外在的偽裝,平靜地融人蒼茫的無人之境。

暢想有好生之德的天地,曾分娩雌雄兩只黑冠長臂猿在霸王嶺,然后讓它們自由繁衍。天上不時的閃電依然烙印在它們的記憶里,閃展騰挪迅捷無比,仿佛只要一伸手,長臂猿就能輕松地摘到天上的星星。它們頭上戴著的黑冠,那是天地造化特別的加冕,是守護雨林的靈長之王格外的榮耀。在如泣的嘯聲中,人們深深感受到瀕于滅絕的黑冠長臂猿無盡的孤獨和驚悚。植物界相互之間無情的絞殺,也同樣會在它們的心里留下悲愴。“入山但見藤纏樹,出山又見樹纏藤。樹死藤生纏到死,樹生藤死死也纏。”這些相生相克的物種最終也逃脫不了自然因果,生和死依然保持著令人揪心的平衡。

行走在霸王嶺深處,聽曠古的猿聲穿透百里蒼莽,感受林木震動時所帶來的空氣張力,以及遺世獨立的種群時而的得意與忘形,自己不知不覺也會受到感染。長臂猿有屬于它們自己的獨特語言和情愫,遇到惶悚瞬間,它們便會四散奔竄,遇到外在侵犯,它們很可能就會選擇直接攻擊或猛烈咆哮。在云霧滃涌漫天飛霰的霸王嶺,經常谷暗林昏神出鬼沒。那是山中隱者的圣境,旅人頻繁的造訪,棧道留下的跫音,將不時驚擾雨林安詳的睡眠。我想,對于長臂猿這些潛行在密林幽谷中的逸客來說,人類最好的關照就是不要隨意傷害、纏擾它們。如果有一天作為靈長的它們,能夠回到寧靜的雨林放心安然入眠,那樣的場景將是多么恬美。彼時天地清幽,繁星掛在樹梢,長臂猿充分感受到人類無比美妙的善意呵護……

已開始進入藥用。明代編纂的《正德瓊臺志》云:“白芨,葉似初生栟櫚,莖端生一苔,花紫,根形似菱,節間有毛。”該書上提到的“白芨”實為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還有另外一個記載:“金石斛,生五指山及鐵砧嶺,蔓延樹上。山上林木森然,采者自樹過樹而取之。俗名金絲草,能逐皮膚邪熱,補內臟虛羸,長肌益智。”由此可見,海南島上很早就有人掌握金石斛用于養生和治病的作用。據相關記載,黎族作為海南島最早的居民,對蘭科植物的利用主要是草藥治病,而海南黎族草藥涵蓋的蘭科植物種屬繁多,應有盡有。而傳統黎藥中主要利用蘭科植物的假鱗莖、全草、根部入藥,使用方法主要是用水煎服或外敷,其中,血葉蘭、石仙桃、大序隔距蘭、石斛、黑毛石斛、美冠蘭、流蘇金石斛被認為使用得最多,療效也最顯著。

與眾多花卉相比,蘭花自古深受人們喜愛。相傳孔圣和詩人屈原也都酷愛蘭花。孔圣曾贊頌蘭花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楚國士大夫屈原上下求索,以蘭花來比喻君子,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歷代的文人墨客也多以蘭花自喻,他們愛蘭前蘭畫蘭品蘭,用詩來寫盡蘭花高潔素雅的內在。自古至今,詠蘭的詩詞不勝枚舉,佳作迭出不窮。霸王嶺蘭花的氣質可謂空谷幽香超凡脫俗。生長在峰巒溝壑之中的霸王嶺蘭花,品種眾多圣潔絕塵。它生長在幽濕之地,既不取媚于春光,也不向往凡塵,始終保持著自己一份難得的本真。霸王嶺的報歲蘭在早春之際就迫不及待地抽出花苞,發出淡雅的幽香,展現出高潔的芳姿。有一回本人下榻雅加山莊,早上起來,獨立窗前若有所思,忽然一陣山風掠過,帶來蘭花淡淡的幽香。我忙開門尋覓,四顧卻只見林木葳蕤,花草無邊,哪里得見蘭花的影子?不過我也不顯得失落,我深知蘭花的秉性:隨緣生長,甘于寂寞;只為知音,空谷留香。我心里明白,早春的香氣里有百花之韻,其中也有蘭花的芬芳,只要有幸來到山莊的我,能美美地感受到一絲蘭花的清幽就足矣。

空谷幽蘭

“蘭草堪同隱者心,自榮自萎白云深。春風歲歲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王士禎

“蘭為王者香,芬馥清風里。從來巖穴姿,不競繁華美。”霸王嶺的蘭花,是人世間的隱逸,它獨自在白云深處的山中生長,默默地花開花謝。它生于秘境,浸潤風霜雨露,年復一年地把幽香留給人間。作為花中的四君子之一,它是一年里最早報春的花,喻示著堅貞、高潔的品質,是古今君子修身立德,不以窮困而變節的楷模。在霸王嶺的深山幽谷或懸崖峭壁上,人們常可看見它瀟灑飄逸的風姿。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東漢時作為蘭科的石斛,行走在山水之間,人們的終極目的就是洗滌靈魂,尋找內心的那份寧靜。中國人說“上山”了,其內涵是非常豐富的,也許命運的主人翁出家學道參禪去了,也許是尋山覓水放松身心去了,反正就是退出人的江湖歸隱去了。還有,中國人素來喜歡聊以自況,在生活過程中常以梅、蘭、竹、菊為參照,來激發自身活出梅的孤芳,蘭的幽謐,竹的勁節和菊的淡泊。梅蘭竹菊是春夏秋冬四季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植物,這些特指的植物幾乎都搖曳在中國人傳統的精神境界里。來到霸王嶺的人,會自然而然地尋掇蘭花的蹤影,渴望遇見,并實現心靈的對話。想象不知何處的鐘聲隱隱傳來,山中綠苔屐齒,天籟久久不散。花間時有蝴蝶飛舞,蘭花仙子翩翩來去…

歲月幽香

霸王嶺鳥鳴山幽,暗藏沉香,且名噪天下,全國香友慕名日久。一座山自帶氣韻,自藏妙諦,這就是靈境自生。來到山上,人就要入山隨山了,因為山上有山神、樹神、花神,還有鳥神等等,只要進入秘境,就算是和山結上了緣,對上了話,成為真正的山中訪客。一條小路,半載人生。行走在山中,縱然清霜濕面,秋氣襲人,仍不禁心懷草木情寄山阿。人們來到山上尋覓沉香,但上好的沉香卻潛藏起來,混人無邊的草木和星月,混入眼前的落葉和夢里之浮煙。多年前,我曾經身臨其境,卻走不出霸王嶺的無邊氤氳;我曾經登高遠眺,卻難以穿越其百里蒼莽。過去的黎族人,他們在祭祀山神后便攜刀入山尋覓沉香。面對蒼茫煙嵐,黎人仿佛是被遺棄在八荒的草木,他們三五成群走走停停,口中念念有詞,祈請山神多多指點,以便快速尋到沉香。如果一時找不到,筋疲力盡的他們就只好依偎著大山睡去。夜空幽寂低垂,在夢里如魅的沉香的影子飄忽不定,黎人醒來后就更加堅信沉香就在周圍,于是又開始四處尋覓。

霸王嶺集天地靈氣所孕育的黑棋楠,以色澤黑、膏質密致和韻味霸道渾厚而著稱。《華夷續考》曰:“奇楠香品雜,出海上諸山,蓋香木枝柯竅露者,木雖死而本存者,氣性皆溫,故為大蛇所穴。蛇食蜜,歸而遺漬于香中,歲久漸浸,木受蜜結而堅潤,則香成矣…率多巧合,頗若天成。”除了文獻明確指出“海上諸山”出棋楠之外,《本草衍義》也多有著墨,其曰:“沉香,嶺南諸郡悉有之,旁海諸州尤多。今南恩、高、竇等州,惟產生結香。沉之良者,惟在瓊崖等州,俗謂之角沉。”霸王嶺地處瓊州西北部的昌江黎族自治縣,山遙望著海,海綿延著山,山海黎鄉物產極為豐。境內的霸王嶺熱帶雨林所產之角沉和黑棋楠,可謂沉香中的逸品。其霸勁甜韻讓品鑒過的人,深深沉浸在原始熱帶雨林寧謐的氣息之中。其沁人心脾悠揚持久的香韻瞬間彌漫在腦際,久久縈繞,令人油然進入頓悟之境。

中國的海南屬于酷烈溽熱之地,十分適宜香樹成長、結香。明代的顧玠在《海槎余錄》中提到:“海南地多燠少寒,木葉冬夏常青。然凋謝則寓于四時,不似中州之有秋冬也。天時亦然,四時晴冽則穿單衣,陰晦則添單衣幾層。諺曰:四時皆是夏,一雨便成秋。”霸王嶺的地理和氣候正如顧公所言,與“皇帝之史官倉頡,見鳥獸蹄遠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該嶺最高海拔僅約1500米,卻因之雋秀,黑冠長臂猿之嘯吟,沉香之清風逸韻,以及獨有的霸王嶺木蘭之幽貞,在時間性和地域性方面都給我們的精神帶來獨特的滋養。

回望瓊州出產異香之地,霸王嶺白云初晴,幽鳥相逐,時聞清鐘。千百年來,世人不曾記得島上的興衰變遷,卻依然記得遠在天涯的霸王嶺上有最美的沉香。古代的嶺南“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褥,不待價而沽”。及至蘇東坡貶儋時期,據蘇過《斜川集》所載:“黎人處不毛之地,鹽酪谷帛金斧器用,悉資之華人,特以沉香吉貝易之耳。”可見霸王嶺地區,黎漢之間的日常交易,是黎人提供沉香和木棉花,以換取食鹽與奶酪,以及錢糧和生產工具。據東坡描述,黎人平時采香,一般是找到香樹并把它砍倒,待隔年樹木朽爛后,才來拾掇剩下的香材。時間步入現代后,粵桂兩地的香民相繼涌入海南,對本地沉香進行掠奪性采伐,終于導致野生沉香瀕于滅絕。這些香民三五成群深入黎山,妻黎女,飲黎酒,日日忙于采香鬻錢。黎人反倒是時時醉臥山阿,再也不暗香之何以出矣。

意義深遠的霸王嶺教育移民

自古以來霸王嶺周圍皆屬黎區,黎族人最早到底是從哪來的,世人莫衷一是。他們之中罕有悟道者,也不曉得何為戒律,他們以深山大河為天然屏障,曾經過著華路藍縷的生活。他們平時也無興趣過問大山之外的事況,只醉心于草長鶯飛、捕獵魚射。時間一劫又一劫地流逝,艱難的命運從未改變。直到有一天,一位名叫關進平的人來到昌江任縣委書記,他登上霸王嶺,看著眼前漫卷的云海,氣魄超拔的他為了徹底改變當地黎族人民的命運,決定進行一場教育移民革命,即把霸王嶺地區的黎族初中學生集中安排到縣城石碌,免除他們的一切學雜費并提供食住,讓這些可憐的孩子們在縣民族中學專心學習。關書記的初衷是借助知識的力量,改變孩子們的命運,進而改變整個黎族地區的命運。關進平不愧是“衙齋臥聽蕭蕭竹”的杰出代表,他既是一位理想主義者,也是一位踐行理想的實干家。在他的精心策劃以及積極推動下,截至目前,從霸王嶺陸續走出了近400名大學生。這些從深山里走出來的莘莘學子,就像絢麗的繁星分布在全國各地,擁有專業知識、視野開闊的他們,依靠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崗位上打拼,他們既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家庭的命運,既回報了社會,也回報了國家的養育之恩,成為這個時代的積極參與者與弄潮兒。

關進平是一位真正給霸王嶺的黎族人帶來希望的人。自他肇始,歷屆昌江縣委、縣政府持續發力,終至蔚為大觀,昌江人民將永遠銘記這一切。

無獨有偶,唐代名士王義方,系安徽泗州漣水人,少年時陷入孤苦貧寒,但他非常孝敬母親,且博通《五經》,為人謇傲獨行。曾任晉王府參軍、直弘文館。因與刑部尚書張亮交通,被貶為儋州吉安丞(即被貶到現在的昌江當副縣長)。他到昌江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當地的首領,集中生徒,親自給大家講經,推行孔孟之道,其結果是“清歌吹籥,登降有序,蠻酋大喜”。王公積極推動昌江人才培養,距今已1300多年,當地人仍記得他的巍巍功德。

還有一事可記,即2020年1月昌江黎族自治縣政府批準,由首都師范大學教育集團在昌江承辦一所公辦九年一貫制木棉學校,秉承并聚焦“關注生命成長,促進人的發展”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培養提升昌江當地學生的學習質量,為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春風化雨,桃李成蹊。古有王義方,今有關進平,現有首都師范大學,古往今來多少的仁人志士,都在為昌江的教育傾注自己的心力。記得當時的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是他把與一位教育移民的黎族小女孩的故事講述到中央電視臺,從而引起普天下人對霸王嶺教育移民的關注,現在想起依然激動人心。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這就是中華民族永遠向上,永遠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爱爱网| 无码高清专区|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熟女视频91| 亚洲欧美h|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欧美在线天堂|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人妻熟妇日韩AV在线播放| 在线国产欧美|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久草性视频| 亚洲浓毛av|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2022国产无码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综合五月天网|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片|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30p|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激情综合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91亚洲免费|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日韩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欧美a√在线|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五月天久久婷婷|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在线国产91| 色偷偷综合网| 欧美在线天堂|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www.国产福利| 国产青榴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91视频区|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