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511.0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6737(2025)03-0022-03
Abstract:Liaogeng-154Oisanew late-maturingricevarietydevelopedbytheLiaoningRiceResearch Institutethrough crossbreedingwith Yanfeng-47asthe femaleparentand the F1 generationofKoshihikari riceandLiaogeng-9asthemaleparent.It wasapprovedbytheLiaoningCropVarietyAppovalCommiteinO2O.Tisvarietyfeatureshighyield,goodqualityesistanceto riceblastandstrongresistancetolodgingof thestems.IissuitableforcultivationincoastalricegrowingareassuchasDalianand Dandong inLiaoningProvince,aswellasinicegrowingareasatthsamelatitude.ForteghyieldultivationofLiaogng-540, onthebasisofcultivatingstrongseedlings,timelyandearlytransplantingshouldbecariedout,reasonableplantdensityshouldbe maintained,sienificatendfertilraagementsouldeucted,detionsouldbepaitoetielyptio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Key Words: Rice; Liaogeng-154O; Breeding and selecti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全國 60% 以上人口以稻米作為主食,水稻的產量和品質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2。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對稻米品質和產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力發展高產優質稻米已勢在必行[3-4。選育和推廣豐產性、穩定性、適應性好的水稻品種,對于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5。由遼寧省水稻研究所育成并于2020年通過審定的晚熟水稻新品種遼粳1540,高產、優質、穩產、多抗,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1選育過程
2008年夏,在遼寧沈陽以鹽豐47為母本、以越光與遼粳9號的雜交 F1 代為父本配制雜交組合,經有性雜交獲得籽粒;同年冬在海南種植 F1 混種混收。2009年在遼寧東港混合種植 F2 代,秋季收獲優良單株,同年冬季在海南加代。 2010~ 2012年在東港試驗田種植穗行圃,2012年秋季 F6 代決選出2個表現優異的單系進入下年品比試驗。 2013~2014 年, F7~F8 代參加遼寧省水稻研究所所內品比試驗,2個品系(田間編號分別為Y40、Y41)中選出1個表現突出的(Y40),命名為遼粳1540。
2015年參加遼寧省區域聯合品比試驗,同時進行多點鑒定、抗性鑒定、產量比較、米質分析。2017年參加遼寧省區域試驗晚熟組預備試驗,2018年參加遼寧省晚熟組區域試驗,2019年參加遼寧省晚熟組區域試驗同時交叉生產試驗,2020年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遼審稻20200026)。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農藝性狀
遼粳1540主要農藝性狀綜合表現為:全生育期 163d ,苗期葉色濃綠,株型緊湊,株高110.8cm,分蘗力較強,半緊穗型,穗長 17.4cm ,每穗粒數121.5粒,結實率 92.9% ,千粒重 26.4g ,穎殼黃色,有芒。莖稈抗倒伏性強,活稈成熟,不早衰。
2.2 抗病性
沈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稻瘟病課題組連續兩年進行人工接種和田間自然誘發鑒定,遼粳1540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兩年均為1.0,穗瘟損失率最高級1級,田間表現抗穗頸稻瘟病、白葉枯病及紋枯病。
2.3 稻米品質
經農業農村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定,遼粳1540糙米率 82.3% 、整精米率 71.6% 、粒長 5.3mm 、籽粒長寬比1.9、堊白度3.8% 、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 60mm 、直鏈淀粉含量 17.6% 、蛋白質含量 7.5% ,綜合評價達到國家優質米三級標準。
3產量表現
2018年參加遼寧省晚熟組區域試驗,8個試驗點平均產量 587.1kg/667m2 ,比金禾1號(CK)增產 14.2% ;2019年續試,6個試驗點平均產量633.2kg/667m2 ,比金禾1號(CK)增產 7.3% ;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 610.1kg/667m2 ,比金禾1號(CK)增產 10.5% 。2019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產量 665.1kg/667m2 ,比金禾1號(CK)增產 12.7% ,5個點次均增產。
4高產栽培技術
4.1 培育壯秧
播種前選陽光充足的晴好天氣曬種3d,定時翻動。種子在育苗前嚴格消毒,以防苗瘟和惡苗病發生。采用種子包衣劑包衣,可殺菌消毒,防正幼苗期地下害蟲及鼠類危害;也可以用多菌靈或白惡寧浸種,在室溫下浸種3\~5d,使谷殼顏色變深、呈半透明狀,胚部膨大突起,胚乳變軟,保證稻種吸足水分。在 30% 條件下催芽至破胸露白,于播種前1d撈出控干,以便播種。盤育和缽體育苗的,盤土按過篩稻田土:有機肥 δ=3:1 的比例混拌均勻后裝盤。一般4月上旬播種,普通旱育苗播種量為 150~200g/m2[7-10]
從播種到出苗,苗床溫度保持在 30°C 左右。秧苗2葉1心期溫度控制在 25~30°C,3 葉1心時溫度控制在 20~25°C 。春季室外溫度低,要確保苗床溫度,沒出苗前盡量不通風;秧苗1葉1心期適時通風煉苗,控制水分,床面干裂或葉片打卷區適當澆水潤土;煉苗后及時補水,保持床面濕潤,避免秧苗徒長,防止立枯病、青枯病的發生。要根據秧苗情況及時補充氮肥,施肥后澆透水,防止燒苗現象發生。秧苗移栽前5~7d曬床蹲苗,移栽前 3~4d 施1次送嫁肥,利于栽后返青快、提早分蘗。
4.2適時早插,合理密植
一般在5月 20~23 日插秧,最晚5月末完成插秧。該品種分蘗力較強,行株距以 30.0cm× ( 13.3~16.6)cm 為宜,2~4株/穴,確保有效穗數25萬~30萬穗 /667m2 成粒 120~130 粒/穗。
4.3科學肥水管理
以“施足基肥,重施蘗肥,巧施穗肥,酌情施粒肥\"為原則。基肥、蘗肥、穗肥按照 5:4:1 分配,后期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酌情施肥。分蘗肥中的氮肥施用量較多容易引起植株生長繁茂、無效分蘗率提高,從而導致田間通風透光性差、水稻葉片含氮量過高,不利于提高水稻產量,所以減少分蘗肥的施用比例是北方稻區高產栽培發展的趨勢。穗肥在7月15日左右施用,粒肥在水稻齊穗期施用,有利于增加水稻的結實率和千粒重,對提高產量具有重要意義。磷肥、硅肥、鋅肥和 50% 鉀肥作為底肥,結合耙地全層施入,其余 50% 鉀肥可作為分藥肥和穗肥追施[12-13]。
水稻整個生育期遵循“淺、濕、千間歇灌溉\"原則。秧苗移栽后要保持淺水層,做到及早返青,促進新根生長,促蘗快發。分蘗期采用淺濕結合、以濕為主的灌溉方式;分蘗末期適當排水晾田,抑制無效分蘗發生。水稻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對水分需求迅速增加,保持充足的水分是確保稻谷飽滿的關鍵。進人成熟期,適當減水可以促進稻谷加速成熟。水稻生產過程中采用科學肥水管理方法能有效提升水稻的產量與品質,減少水資源浪費,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14。
4.4 及時防治病蟲害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根據受害時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和谷粒瘟等,其中葉瘟和穗頸瘟對水稻產量影響較為嚴重5。防治稻瘟病應在抽穗前和齊穗期各用藥1次,選用 75% 的三環唑可濕性粉劑20~25g/667m2 或 40% 富士一號乳油 50~100ml/667 m2 ,兌水 50~60kg/667m2 進行噴霧防治。防治水稻二化螟可用 25% 殺蟲雙水劑1000倍液 .50% 巴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 2% 阿維菌素等[;稻飛虱主要用 20% 撲虱靈進行防治。水稻孕穗末期用堿式硫酸銅、 14% 絡氨銅水劑防治稻曲病。
4.5 及時收獲
根據成熟期天氣情況合理安排收割作業,一般在齊穗后 25d 左右、全穗失去綠色、稻谷 85% 以上黃熟時開始收割[7-18]
5 適宜種植地區
遼粳1540適宜在遼寧省晚熟稻區,大連、丹東等沿海稻區及緯度相近稻區種植。
參考文獻:
[1]于洪蘭,關峰,陳基安,等.水稻新品種天隆649選育及栽培技術[J].遼寧農業科學,2019(4):85-86.
[2]陳溫福,徐正進,張龍步,等.水稻超高產育種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1999(1):21-25.
[3]張洪程,戴其根,霍中洋,等.水稻超高產栽培研究與探討[J].中國稻米,2012,18(1):1-14.
[4] 于洪蘭,王伯倫,王術,等.不同類型水稻品種的產量與食味品質的關系比較[J].作物雜志,2009(1):46-49.
[5]呂軍,李建國,姚繼攀,等.水稻新品種遼粳419的豐產穩產性及高產特性分析[J].種子,2020.39(8):137-139,142.封3.
[6]薛亞光,楊建昌.水稻超高產生理特性與栽培技術[J].作物雜志,2009(6):8-12.
[7]姚繼攀,張忠旭,李全英,等.雜交粳稻遼優2006親本特性及高產制種技術[J].雜交水稻,2013,28(5):33-34.
[8]付亮,王昌華,何娜,等.優質水稻品種遼星21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北方水稻,2019,49(5):40-42.
[9]劉翠霞.優質超級粳稻新品種龍粳39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5,31(3):22-23.
[10]龐秀,邵國軍,陳亞君,等.水稻新品種遼粳346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J].遼寧農業科學,2014(1):87-88.
[11]蔣洪波,姚繼攀,劉軍,等.優質食味水稻新品種遼粳1925的選育及應用前景[J].遼寧農業科學,2023(4):82-84.
[12]李彬.北方水稻返青分蘗期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種子科技,2019,37(18):117-118.
[13]姚繼攀,李建國,劉博,等.水稻新品種遼粳399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遼寧農業科學,2016(1):89-90.
[14]莫萍萍.水稻栽培中水肥管理與曬田時機的合理選擇[J].種子科技,2025,43(4):201-203.
[15]鄭盛友.水稻稻瘟病綜合防治技術及其推廣策略[J].南方農業,2022,16(4):66-68.
[16]孫曉輝.北方大田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1):183-184.
[17]卜熠,王軍偉,毛光鋒,等.不同播種期、秧齡和氮肥總量對早稻品種‘舜達135'產量的影響及其配套高產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24(2):66-69,88.
[18]劉大諤,廖元兵,文正華,等.兩系雜交稻晶兩優華占特征特性及高產穩產栽培技術[J].雜交水稻,2018,33(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