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來自金沙古國的一名鑄銅匠,外號“爐(lu)火純(chun)青”。如果你拜(bai)我為師,我會把金沙古國的鑄銅技術一五一十地傳授(shou)給你。鑄銅和做人-樣,要勤懇(qinken),踏實(ta·shi),起到“模范(mofan)”帶頭作用,非常考驗(kaoyan)你的品性哦。想知道我平時的工作是什么樣的嗎?請你往下看。
鑄銅的過程:
1
篩 (shāi)選泥土,將其摔(shuāi)打、搓(cuO)揉(rou)后,制作成合適的泥料。
2
按照設(she)想中青銅器的樣子,用泥料做出一個“模(mu)”(親愛的小“紅粉”,本文中的“模”字有兩個讀音,你發現了嗎?)
3
等“模”干燥(zāo)后,在它的外面再包裹(guo)一層泥料,這層新的泥料被稱為“外范”
4
工匠把“外范”分割(ge)成幾塊,再依次取下,與“模”分離。
5
在這一步,工匠會把“模”的外面削(xiāo)掉一層變成“內范”,也叫作“芯(xin)”。
6
將“外范”扣合在“內范”上,它們之間留下的縫隙(fengxi)[也叫“型腔(xingqiāng)”]就是用于澆(jiāo)鑄青銅液(ye)的空間。
7
把配置(péizhi)好比例 的合金銅料熔(rong)化成液 體,用坩 (gan)鍋將銅液迅 速(xunsu)而平穩(wén)地倒 澆入“型腔”內。
8
等到銅液冷卻凝固(ninggu)后,打破“外范”和“內芯”,就得到了一件銅器。
9
別急,還要經過錘(chui)鋸(ju)、銼(cuo)、(zān)、鑿(záo),以及打磨(mó)、拋(pāo)光等工序,一件精美的銅器才能誕(dan)生!
銅在古代被稱為“金”或“吉金”是人們用紅銅和錫(×T)、鉛等混合制作的一種金屬制品。銅器剛被制作出來的時候是金色的,生銹(xiu)之后變成了青綠色,因此才有了“青銅”一稱。
古蜀先民擅(shan)長制作銅器三星堆遺址(yizhi)出土的青銅神樹、青銅大立人像、青銅神壇(tan)、青銅面具等巨型青銅器,令人嘆為觀止,證明古蜀先民已經掌握了高超的鑄銅技術。金沙遺址出土銅器1400多件,除了青銅立人像等,還有銅虎、銅鳥、銅面具、銅鈴、銅璧(bi)、方孔形銅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