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8強賽出局之時,伊萬仍沒放棄,因為他與中國足協簽署的合同在2027年1月亞洲杯結束后到期。不過,合同中針對每個階段的賽事任務都有明確的成績考核,世預賽沒能出線自然成了導火索。
在雅加達不敵印尼后,伊萬拒絕接聽任何來自球隊以外的電話。回到重慶,相熟的外籍記者前來,也沒有如預期那樣與他相聚。最后一輪前一天,他的經紀人趕到山城,也只是匆匆見了他一面。伊萬當時清楚,希望他下課的聲浪很大,但他并不憤怒,只是很憂傷。伊萬覺得對不起中國球迷,尤其是在抵達重慶后,看到仍有大批支持者前往機場等候和聲援。他說:“最后一場,我們的目標還是要取勝,把一場勝利獻給球迷們。球迷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對國家隊有著強烈的愛,我們要努力用勝利為這次旅程畫上句號。”
伊萬不僅被中國球迷所感動,也從最后一戰的球員身上得到了安撫和感動。為此,他格外看重這場勝利,甚至沒有打算離開。他說:“ 接下來的國際比賽日還有友誼賽要打,一個月后我們還要參加東亞杯……”然而事與愿違,返回克羅地亞休假前,中國足協在北京與他會面,決定結束他這段一年半的中國之旅。
伊萬的執教功過,眾說紛紜,關鍵在于對菱形中場的使用、對定位球防守不力,還有用人等問題。對此,隊員們最有發言權。

談到442菱形中場,王大雷直言:“ 不能完全否定一個陣型,因為每個陣型都有優缺點。假如這個陣型不行,我們所有比賽都會輸掉。打得不好,可能是因為攻防一直存在失衡。442平行站位也有缺點,352也有缺點,還是要看主教練臨場的指揮和球員的狀態。”
18強賽前三輪,中國隊都是使用442平行站位,結果以三連敗開局。伊萬正是從第四場對印尼隊開始,重新施展他執教阿曼時的看家本領——442菱形中場,連奪6分重燃生機。李磊說:“當時回到青島,大家也都知道,對印尼是一場非贏不可的比賽。教練選擇了他的成名打法,對印尼和巴林都贏了,說明這種變化是成功的。”
在大連主場不敵沙特后的內部會議中,中國隊教練組曾和老隊員專門探討定位球戰術。最終,伊萬改變初衷,調整了防守角球的站位人選,在策略上也有微調,中國隊的進步有了些許體現。
既然球員們并不否認伊萬的一切,那為什么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對此,當事人的普遍看法有兩點:一是國家隊集中時間太短,球員狀態參差不齊;二是伊萬對球員個體能力的判斷存在落差。
關于第一點,從國家隊今年1月在海口冬訓,直至3月和5月連續采取長時間備戰,就可以看出伊萬的思路。伊萬曾表示,有不少隊員在聯賽中踢不上比賽,這就需要把他們提前招入國家隊統一備戰。然而,訓練時間得到保證,國家隊卻極少安排熱身賽。伊萬執教中國隊15個月,只踢過一場與科威特隊的友誼賽。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中國隊每到正式比賽狀態就有起伏的原因。
關于第二點,36強賽結束后,伊萬就注意到現在的中國隊隊員與當初執教山東泰山時的區別,特別是綜合能力上的缺失。他曾經向教練組發問:“為什么有些球員看似技術能力很出色,卻在身體對抗上有著如此明顯的短板?”
伊萬在執教后期放棄了不少技術型選手,如謝鵬飛、李源一、高天意等,更重用那些能拼能搶的奔跑型球員,如曹永競、林良銘、王子銘,甚至是只有19歲的劉誠宇。有隊員表示,這也是伊萬在18強賽后半程的一種賭博。最后一場起用中后衛韓鵬飛客串中鋒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在鋒線上能信賴的人不多。大幅度提拔年輕球員,背后體現的是他否定部分中生代球員和老將。
從與足協簽約那一刻到18強賽結束,伊萬對中國隊的認知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換一個角度看,他一直竭力維持自己對中國隊的定位。
伊萬始終堅稱,C組中日本隊、澳大利亞隊和沙特隊實力明顯更強,中國隊的主要目標是與印尼隊、巴林隊爭奪小組第4,爭取獲得附加賽名額。結果基本如他所料,六戰傳統三強,中國隊一分未得。面對印尼、巴林,中國隊取得3勝1負。
中國隊是真的踢不過日本、沙特與澳大利亞嗎?隊員們對此有深刻的感受。王大雷說:“ 從洲際比賽強度上看,我們和這些亞洲傳統強隊相比,實力還是欠缺一些。”日本隊和澳大利亞隊幾乎是由旅歐軍團組成,沙特聯賽的火熱提高了球員個人能力,很多印尼球員也在歐洲踢球,主要來自荷蘭。王大雷自問:“他們的強度,我們能不能適應?”
從比賽過程看,中國隊并非沒有機會在這些對手身上拿分。尤其主場對沙特,中國隊在11打10的情況下反勝為敗,遭遇絕殺。李磊回憶道:“主客場踢沙特和主場對澳大利亞,球隊都處在向上的狀態。客場踢沙特時,我們抱著要贏下對手的心態,但因為傷病和停賽,沒有達到預期。”

應當承認,傷病問題一直困擾著伊萬。從最初的武磊、蔣光太頻繁受傷,到后期蔣圣龍、朱辰杰先后缺陣,直至客戰印尼連傷3人,傷病成為很現實的問題。但也有人認為,這恰恰說明中國隊的實力不足。王上源總結道:“我們踢18強賽,有點兒夠著踢的感覺。”
很多時候,拼到最后就是輸在細節,而細節呈現出的就是實力差距。比如主場不敵沙特的定位球問題,李磊認為就是個人能力差距的體現。他說:“在聯賽中,很多關鍵位置是由外援擔綱,定位球的防守也是外援起主要作用。主場對沙特時,中國球員根本不適應對手發定位球的球速和搶點實力,在國家隊日常訓練中也沒辦法提高。”
一位老隊員無奈地說:“定位球訓練中,不要說沒有奧斯卡、羅慕洛這種外援,就是以前的蒿俊閔、張稀哲和李昂,我們都沒有。”實際上,在放棄劉洋、謝鵬飛等定位球高手后,國家隊的定位球訓練質量一直沒有多大起色,伊萬也不提倡由助理教練鄭智、陳濤客串罰球手。表面上看,這是細節之差,其實是中國隊整體實力下降的寫照。
李磊說:“在比賽中,我們有一些時段表現得不錯,但在90分鐘的綜合表現還是差一些。”王上源也有同感:“我們自己也在聊這10場比賽,大家覺得主場的成績應該更好一些,比如應該贏下沙特,客戰澳大利亞也應該拿分。但在比賽中,我們細小的失誤總是被對手抓住。我們本可以做得更好,這是教訓。”

客場對印尼,王大雷說:“我認為踢得還不錯,比對手跑得更多。”可來到比賽尾聲,體能不佳拖了中國隊的后腿。其實在抵達雅加達當天,就有隊員感覺不妙。上海集訓期間,隊員們已經呈現出疲態。雅加達當地的天氣高溫高濕,比賽注定會十分艱難。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隊不應該選在氣候涼爽的上海訓練,而應去馬來西亞、泰國等地備戰。這樣一舉兩得,既可以適應東南亞的炎熱氣候,也可以約一些熱身賽。但自伊萬上任以來,中國隊對這種備戰模式并不推崇,1月的海口拉練也是只練不賽。相反,同一時期組織冬訓的烏茲別克斯坦隊和約旦隊都遠赴歐洲熱身,最終如愿直接晉級世界杯,這何嘗不是差距的體現?
2026世界杯已經向中國隊關上了大門,那么2030年呢?
6月10日1比0絕殺巴林隊后,在這個有點灰色的勝利夜,以王鈺棟為代表的00后球員爆發,被視為中國足球瞄準未來時少有的亮點。這也被伊萬視為自己留給中國隊的一筆財富,他說:“比賽最后階段,王鈺棟敢于承擔重任,證明了他是一位出色的球員,同時擁有著大心臟,是中國足球很好的一股未來勢力。”
相比上一個世預賽周期,本屆中國隊的最大成果就是全面推行了新老交替。雖然有一點被迫,但無論之前在阿德萊德破門的謝文能,還是后期打上主力并有不俗發揮的胡荷韜,以及年紀更小的王鈺棟,都展現出可喜的潛能。以朱辰杰、徐皓陽為代表的1999/2000年齡段之后的球員,將是中國隊沖擊2030世界杯的骨干力量。
這個年齡段以后的幾支國字號隊伍,在外戰成績上有逐漸抬頭之勢。1999/2000年齡段中國隊打入亞運會八強,2003/2004以及2005/2006年齡段中國青年隊闖入亞青賽前八。備受爭議的2001/2002年齡段國奧隊,在去年U23亞洲杯獲得第9名。下一個4年,有4批曾在青少年時期位居亞洲前八左右的球員,將成為中國隊核心力量。
王鈺棟說:“雖然我們沒有出線,但希望用一場勝利為本屆世預賽畫上句號。希望大家對我們保持期待,2030年見!”
未來4年,這批中國球員維持水準并尋求多元化的提高,光靠中超聯賽的鍛煉遠遠不夠。展望亞洲足壇,雖然孫興慜、遠藤航、阿茲蒙、阿菲夫等人已瀕臨職業生涯暮年,但傳統強隊中屢見后起之秀,烏茲別克斯坦、伊拉克、約旦、印尼等二三流球隊呈現出較強的進步勢頭,都會左右亞洲足壇的格局。
正如王大雷所言:“我一直希望年輕球員去海外效力,等國家隊需要他們的時候再回來,這樣的中國隊和全部由中超球員組成的中國隊是不同的。”有短暫留洋經歷的李磊認為,一批年輕人的真正成熟需要時間。他說:“把這10場比賽的經驗累積到下一屆,讓年輕球員們都能用上,那么這一屆的錯誤就沒白犯。最重要的還是人,年輕球員要通過預選賽建立信心,去完成未來的比賽。”
前景雖好,步履艱難。18強賽后,即將到來的東亞杯又是一次考驗,之后是2027亞洲杯。這期間,中國隊面臨與安東尼奧執教的2003/2004年齡段亞運隊的銜接更替。對于中國足球來說,2030世界杯征程似乎早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