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是一場修煉,我永遠也達不到父 親的高度。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是記著父親的 “名言”,讀著父親的“家訓”,實踐著我人 生的每一步路。
父親是我小學班主任,記憶中永遠板起臉 孔訓人。那時,爺爺栽了幾十棵李子樹,每年 李子成熟的時候,我天天都要摘上一書包帶到 學校給我的同學們。那年,李子還很青澀,我 等不及了,摘了滿書包背到教室,同學們吃不 了,就撒得滿地滾。父親一個凳子砸過來,我 蹲在地上半天緩不過氣。從此,父親一個眼神 瞥來,我都要哆嗦一下,做事就不敢再“出格”。
甚至為了贏得父親一個笑容,我能把語文書順 背過去,倒背過來。
我讀的是村小,我們學校一溜五間教室, 矗在河坎的一個小尖包上。最邊上用黃泥筑起 最高的那間,就是我小學坐了五年的教室。十 幾條父親自鑲的小板凳、幾張拼接得七扭八歪 的桌子、一張銹蝕得沒有全貌的黑板,就是我 們的全部家當。每到冬天,河風從紙糊的破窗 洞里鉆進來,直往頸窩里灌,我們這群一年四 季都只穿著單衣、衣褲都打滿補丁的鄉下孩子, 是擋不住寒風肆虐的。哪怕我們每天用廢紙把 窗子蒙了一層又一層,破舊窗格間亂竄的寒意, 也讓我們沒有精力去聽老師講課的聲音。所以, 每到冬天,我的同學都在減少,甚至我的同桌 也走了。我不知道是他們怕了,還是家里缺少 勞動力。那個年代,農村孩子讀到二三年級, 能背得動豬草籃子,就要回家幫工了。我的鄉 親們說:“讀書只為了寫得起名字,算得來賬, 買賣東西不被坑就行了?!币虼耍菚r本生產 隊就我一人小學畢了業讀了初中。在這五年里, 所有課程父親一人包了。我的同座也是來來去 去,我恨父親安排的那些強勢的同座占了我大半的課桌。每當寫作業,我只能縮著手腕,盡 量不讓坑洼的桌面磕破我的本子。當時紙張匱 乏得作業本寫了正面又寫背面,還要留著擦黑 板、包東西等等。但我不敢提出換位置,甚至 同桌故意晃動桌子讓我寫字時筆頭刺破了紙, 涂了墨點挨了訓,也不敢聲張,因為我怕他, 我不敢挑戰他的權威。
父親每天除了上課、做農活,還要堅持練 字或讀書一小時,我就陪著他。看著他親切地 拉著弟弟,嚴厲地瞪著我:“做好自己,教會 弟弟?!蔽揖捅镏还蓺夂輰W。小學五年,我 讀了幾十本書,平時我也隨身帶著書,一有空 暇就翻開來讀。他布置的作業,我第一個完成; 他課堂提問,我第一個舉手。但好像他都在表 揚其他同學,我如何做也掙不來他一絲贊許的 目光。終于有一天,在時光的篩子里,我小學 畢業了。在我班僅存的十幾名同學中就有五人 考上了初中,父親所教班級升學率是全區第一, 而我也以全區數學第一名的成績上了初中。父 親終于笑了,我也笑了,因為我們都堅持下來 了。
就在家門前紫藤花鋪天蓋地的開來,我初 中畢業了。父親讓我在志愿一欄上填“中師”, 我第一次強硬地拒絕了。那時的我漫游著許多 精靈般星子一樣的夢,總想要透過藍天的高度 去追逐,所以當老師的念頭從來沒有過。父親 火大了,他說:“我是老師,我的女兒也得是 老師?!敝螅褪遣粎捚錈┑亍按蟮览怼?, 我都是“絕不當老師”一句話堵回去。眼看報 考快結束了,父親只好說:“其實,讀書歸讀 書,出來后,你可以自由選擇職業的?!本瓦@ 樣,在他的緩兵之計中,我邁出了一生中最具 有決定意義的一步。學成歸來,我一度猶豫著。 直到有一天,我路過小時的學校,偌大的操場 里已沒有孩子們跳皮筋、翻拱、踢毽子的哄吵 身影,也沒有老師吆喝著上課的訓斥聲;坍塌 的瓦檐上掛滿水珠,不時跌落在長滿荒草的甬 道上,風卷起瑟瑟發抖的黃樹葉飛奔而去,留 下無邊無際的寂靜,和膠凍得牢牢的沖割不破 的冷漠的空氣。我忽然看見父親夾著書向當年 的教室走去,耳邊響起父親的話:“選擇了, 就要忠誠?!蔽业男囊魂嚰聞?。那天,我走進 了課堂。幾十年來,這一場澆鑄心志的無盡磨 煉,淬勵靈魂的浴火涅槃,讓我終無悔意。
也許是因為活得通透,也許是多年的堅持, 父親的字成了“名字”,父親也成了“名人”。 他一手毛筆字、鋼筆字紅遍四鄰三鄉。鄉親們 都求著父親給老祖宗寫碑,給堂屋里掛菩薩。 小鎮上逢年過節求著父親給寫紅對子,有紅白 喜事的人家求著父親給寫各種帖子。父親成了 最忙的人,但他總是有求必應,他也從不要鄉 親們的回贈。有時他寫完了,人家給他倒一杯 小酒,他就樂得很。喝醉了,他就拉著我說: “人要善良,能幫人盡力氣去幫。”所以這些 年,我一直沒有學會拒絕別人,我的同事們也 親切地稱我為“爛好人”。有時在家中,我偶 爾會鬧意見,他就會平心靜氣地說:“家人之 間沒有對錯,只有包容?!?/p>
慢慢老去,是人生最自然的課題。今年的 端午節到了,這是七十歲父親的生日。回到家 里,父親早把他寫的《七律·端午》掛上了:“窗 前綠葉競蔥蘢,庭院紫燕舞東風。榴花怒放迎 蒲月,端午壽算喜相逢。兒孫滿堂齊賀壽,親 朋好友祝鶴松。觥籌交錯歌盛世,童趣超凡一 老翁。”望著父親依然挺直的脊梁、依然運筆 流暢的姿勢,我忽然覺得他不會老。飯后,我 們一起讀著父親編寫的張氏宗譜,在四百多頁 的文字里,我仿佛看到了父親的生命已經洗去 銹跡和塵埃,他把自己的人生之河置換成如清 泉般澄明和潔凈。
如今,我常常進入往事,抵達那個最初的 早晨……聽著父親講“六尺巷”的故事,然后 一遍又一遍地叮囑我:“做人務必要堅持、善 良、忠誠、寬容……”許多年來,我漸漸活明 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