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顧名思義即潮流玩具,它并非傳統意義上僅供兒童娛樂的玩具,而是融合了藝術、潮流、動漫、繪畫、雕塑等多元素理念的創新產物,也被稱為藝術玩具或設計師玩具。如今,在年輕人中興起了一股潮流玩具收藏潮,不少人花高價只為收藏一些限量款的玩具,這種現象和上一輩對收藏郵票、古董、字畫的癡迷如出一轍,所以也有人說潮流玩具是當代最潮的“文玩”。
追溯潮玩的起源,時間回到 20 世紀末,發源地主要是中國香港和日本。當時,一些獨具創意的獨立設計師和藝術家,憑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與精湛技藝,創作出了最初的潮玩作品。這些作品往往帶有濃厚的街頭風,充斥著叛逆、非主流的色彩,與傳統玩具的風格大相徑庭。它們大多限量發行,價格也相對昂貴,最初只是在小眾的藝術與潮流圈子里流行。
進入 21 世紀,潮玩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開始與歐美、日本等國家發達的動漫影視產業深度融合。在這一過程中,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潮玩名牌和形象應運而生,如美國的KAWS 玩偶,其獨特的卡通形象和潮流屬性,深受全球潮玩愛好者的喜愛;還有日本的BE@RBRICK 積木熊,以其多變的造型、豐富的聯名合作,成為潮玩界的經典代表。這些知名潮玩品牌和形象的出現,標志著潮玩開始從小眾走向大眾,從地區性文化現象逐漸演變為一種全球性的潮流文化。
作為亞洲三大潮流圣地,中國香港的潮流文化受到歐美、日本的影響,并發展出獨特的風格。塑料及玩具行業在80年代之前曾是香港工業最重要的一環,1972年時,香港就已經是世界最大的玩具中心。時至今日,玩具龍頭如美泰(Mattel)、孩之寶(Hasbro)在香港依然設有設計總部。
1998年左右,香港街頭文化發展迅猛,滑板、涂鴉、帽衫、球鞋,這些顯著的街頭元素泛濫流行于香港的年輕人中。以Micheal Lau(劉建文)、Eric So(蘇勛)、Kenny Wong(王明信)為代表的一些香港廣告設計師,嘗試將街頭潮流文化的元素融進自己的創作中。
1999年,Micheal Lau展現街頭文化的漫畫《Gardener》開始連載并快速走紅。恰逢香港舉辦第一屆TOY SOUL玩具展,受展會主辦方邀請,Michael以《Gardener》漫畫中的街頭潮流角色為基礎,手工制作出了一系列12寸公仔參展。這些公仔有著鮮明的街頭潮流穿搭,如Cap帽、Oversize T-shirt等等,人物的不同膚色也體現了香港作為國際都市多元性的一面。這一系列公仔市場反應非常強烈,隨后Michael Lau手工制作并在香港藝術中心展出了99個頗具街頭風的12寸公仔。從那一刻開始,這個被定義為“潮流玩具”的新玩具形態,以龍卷風之勢從街頭席卷了整個香港潮流圈,Michael Lau 則被視為“潮流玩具教父”。同年,一場名為“BRUCE LEE 1/6 FASHION SHOW”的玩具展,從美國、日本巡回后落地香港,展中陳列的20多個身著不同款式時裝的李小龍公仔,是Eric So的成名作。
一時間,香港潮玩圈在這些設計師的帶動下呈現出蓬勃之態,但這股熱潮在2002年開始逐漸下降并恢復冷靜。然而在1600公里外的日本,潮流玩具罡風正烈。
說到日本的潮玩,必然要說最早出現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手辦。彼時,手辦作為動漫周邊的關鍵組成部分,伴隨著電視動畫的興起,市場規模也逐步擴大。那時的手辦主要是未涂裝的樹脂模型套件,制作工藝相當復雜,需要玩家自行完成打磨、拼裝、上色等一系列工序。由于制作難度大、產量有限,手辦在當時屬于小眾的收藏品,主要受眾是狂熱的動漫愛好者和模型制作達人。例如,萬代公司在 80 年代推出的《機動戰士高達》系列手辦,憑借其對動畫中機體的高度還原,雖然價格不菲,但仍受到眾多高達迷的熱烈追捧,成為早期手辦市場的熱門產品,開啟了手辦與熱門動漫 IP 緊密結合的先河。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早期手辦逐漸從單純的模型收藏,演變為一種承載動漫文化的符號。它們不僅激發了更多創作者的靈感,也促使市場對更便捷、更多樣化手辦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為21世紀手辦的發展與多元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進入 21 世紀,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和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手辦迎來了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制作材料日益豐富,除了傳統的樹脂,還出現了 PVC、ABS、硅膠、金屬等多種材料,涂裝工藝也從傳統手工上色發展到高精度機械噴涂,色彩還原度和細節呈現能力大幅增強。一些高端手辦甚至運用了電鍍、漸變等特殊工藝,極大提升了產品質感和觀賞性。手辦的類型也愈發多元化。除了傳統的 GK 模型,PVC 涂裝完成品、黏土人、盒蛋、扭蛋、景品等各類手辦層出不窮。
與此同時,手辦的設計風格也日益多樣化。既有寫實風格的逼真還原,將角色細節刻畫得絲絲入扣;也有Q版風格的可愛萌趣,通過夸張變形的手法賦予角色別樣魅力;還有蒸汽朋克、賽博朋克等充滿未來感和科技感的風格,為手辦注入獨特的文化內涵,進一步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審美偏好。
如今,手辦的題材早已不再局限于動漫領域,游戲、電影、電視劇、明星等都成為手辦創作的靈感源泉。從《英雄聯盟》《原神 》等熱門游戲角色,到《復仇者聯盟》《哈利·波特》等影視經典形象,再到人氣明星的形象手辦,豐富多樣的題材,滿足了不同粉絲群體的收藏需求。價格方面,手辦從幾十元的基礎款,到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限量版、珍藏級手辦,覆蓋了不同消費層次,進一步推動了手辦市場的繁榮發展。
手辦產業的繁榮也為盲盒的興起奠定了堅實基礎。兩者同屬潮玩領域,在手辦不斷豐富題材、拓展市場的過程中,消費者對收藏類潮流玩具的接受度與熱情持續攀升,這種消費氛圍的營造,使得盲盒這一新穎的銷售形式一經出現,便迅速點燃市場,開啟了潮玩領域的全新篇章。
在潮玩家族中,盲盒作為另一種極具代表性的形式,以充滿神秘與驚喜的的銷售模式掀起了新的潮流風暴。
盲盒是手辦與日本福袋文化融合的產物。1965 年,扭蛋由美國引入日本 ,最初以玩具模型為主。20世紀70年代,日本玩具公司開始將福袋概念與扭蛋結合,設計出更具隨機性和趣味性的銷售形式,到了20世紀80年代,日本出現專門售賣手辦模型的“扭蛋機”,扭蛋通過隨機抽取的形式銷售動漫 IP 手辦、飾品等,成為盲盒文化的早期形態。1983 年,萬代公司推出當時熱門動畫《格斗筋肉人》的橡皮擦,以扭蛋盲盒形式銷售,在孩子中引起轟動,當年一年的銷量就累計1.8億個,帶動了第一波熱潮。
隨著盲盒概念和形式在日本不斷發展完善,其影響力也逐漸向全球擴散。這段時期的探索與實踐,不僅豐富了盲盒的表現形式,更為后續盲盒在全球范圍內的流行積累了寶貴經驗,為其進入中國市場并掀起熱潮埋下伏筆。
20 世紀 90 年代初,盲盒以集卡的形式引入中國。康師傅和統一兩大方便面巨頭開展的 “集卡式營銷”,堪稱盲盒營銷在中國的早期應用,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案例就是小浣熊、小當家干脆面的水滸英雄卡、天龍八部卡等。2005 年,日本玩具公司Dreams推出最早的盲盒玩具Sonny Angel,可以稱得上是盲盒的 “鼻祖”。Dreams公司通過盲盒銷售方式,將Sonny Angel打造成為 21 世紀初最受歡迎的潮流玩具之一。21 世紀初,Bearbrick小熊和Sonny Angel進入中國,“潮流+盲盒” 玩法逐漸流行起來。
然而,此時的盲盒市場在國內仍處于分散且非標準化的階段,直到泡泡瑪特的入局,才真正打破這一局面,推動中國盲盒行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2019年,被視為中國市場的 “盲盒元年” 。這一年,盲盒真正在中國風靡,并形成一種獨特的經濟現象。
2010 年,泡泡瑪特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潮玩盲盒開始走向標準化。泡泡瑪特起初是一家精品潮流雜貨店,在經營過程中,創始人王寧發現手辦雖占比僅 5%,卻能帶來超 30% 的營收,于是有意增加手辦占比,隨后成為日本 IP Sonny Angel 國內最大的代理商。然而,隨著泡泡瑪特的發展壯大,日本廠商開始限制其代理范圍。王寧另尋出路,與香港藝術家合作,推出 Molly 系列盲盒,從此開啟了泡泡瑪特的崛起之路。
Molly系列盲盒一經推出便大獲成功,其獨特的大眼娃娃形象、豐富的主題設計,搭配盲盒的隨機性玩法,迅速吸引了大批消費者。泡泡瑪特以此為契機,不斷豐富產品線,拓展銷售渠道,通過簽約更多設計師、孵化自有IP、開設線下門店等方式,構建起完整的潮玩產業鏈,逐步將盲盒從小眾愛好推向大眾視野,也讓中國盲盒行業走上了標準化、規模化的發展道路。
2019 年,被視為中國市場的 “盲盒元年” 。這一年,盲盒真正在中國風靡,并形成一種獨特的經濟現象。泡泡瑪特憑借盲盒模式,成功實現逆襲。2016 年引入盲盒模式后,次年即扭虧為盈,2018 年凈利潤突破億元。
盲盒的受眾群體以年輕人為主,特別是 Z 世代已成為盲盒消費的主力軍。盲盒之所以能迅速走紅,主要在于其具有獨特的收藏屬性和社交屬性。在閑魚等二手交易平臺上,稀缺款盲盒的溢價率甚至高達30倍,進一步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與收藏欲望 。
動漫、游戲、影視等文化娛樂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為潮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 IP 資源。這些熱門 IP 擁有龐大的粉絲基礎,粉絲們對 IP 角色的喜愛和追捧,延伸到了潮玩領域,帶動了相關手辦、盲盒的熱銷。
例如,迪士尼旗下擁有眾多經典的動畫形象,如米老鼠、唐老鴨、白雪公主等,這些形象的潮玩手辦深受全球消費者喜愛;熱門游戲《原神》推出的角色手辦,憑借其精美的造型和高度還原的設計,一經發售便迅速售罄,成為游戲粉絲們爭相收藏的對象。《哪吒之魔童鬧海》潮流玩具大熱賣斷貨的現象,再次證明了爆款IP對潮流玩具銷售的巨大帶動作用,同時表明了當前潮流玩具IP已不再局限于設計師原創形象IP,而是拓展到了更廣闊的范疇。
除了熱門IP的直接帶動,一些新興文化現象也為潮玩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國潮文化的興起,讓融入傳統元素的潮玩作品備受青睞,敦煌聯名款盲盒、故宮文創手辦等,將傳統文化以潮流的形式呈現,既滿足了消費者對文化傳承的追求,又賦予潮玩獨特的藝術魅力。
從潮玩初印象到盲盒的興起與流行,這一系列發展變遷的背后,是消費市場、文化產業、商業營銷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誰也無法預測將來的潮玩,會是個什么樣子,但探尋變遷背后的原因,或將為將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找到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