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8月中央紀委建立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的月報制度以來,每月有通報,每年有匯總。其中鄉科級及以下干部違規違紀占比九成左右。由此可見,只有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不斷向基層傳導壓力,堅決糾正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才能讓群眾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有更多獲得感。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決定事業興衰成敗。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關乎民生福祉,關乎人心向背。現實生活中,部分基層干部容易產生一種錯誤思想,認為自己掌點小權,干不了大事,平時行個職務之便,吃點收點或撈點,既上不了綱,又觸不了法,最多算生活小節;有的自認為貪占“小便宜”手段高明,無影無蹤,不會出問題,即使出問題也會有人代為“頂包”……但“蒼蠅”每天撲面,從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生態環保、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民生領域“微腐敗”,到貪污侵占、截留挪用、虛報冒領、吃拿卡要等違紀違法行為,這些“微腐敗”最終演變成了“大禍害”,它損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眾獲得感,揮霍的是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作風問題絕不是小事,一旦成風,危害巨大。歷史實踐反復證明: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于人心向背。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條鐵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只有徹底懲治這些“蠅貪蟻腐”,深入整治違規收送禮品禮金、違規吃喝、快遞送禮等典型問題,從一個個具體問題突破帶動面上問題解決,才能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進一步厚植黨的執政根基。
懲治群眾身邊“蠅貪蟻腐”。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堅決糾正,深入排查治理民生領域的“微腐敗”、妨礙惠民政策落實的“絆腳石”,扎實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延伸、向群眾身邊延伸。政貴有恒,治須有常。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形成優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克服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關鍵是要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習近平總書記曾用“快活三里”的故事做過形象比喻。泰山半腰有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登山的人喜歡在此歇腳。挑山工卻不在此久留,因休息時間長了,腿就會“發懶”,再上“十八盤”就更困難了。作風建設也是如此。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下大氣力解決“四風”問題,就是要從小處抓起、從點滴做起,由點到面、循序漸進,既要從嚴查處問題、釋放震懾效應,也要強化系統思維,堅持標本兼治,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從源頭上鏟除“四風”問題滋生的土壤和條件,決不能虎頭蛇尾,不能搞成“半拉子工程”,十年不夠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夠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風成俗,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鶎邮秦瀼芈鋵嶞h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持之以恒正風肅紀,以釘釘子精神糾治‘四風’,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堅決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持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要把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重要任務常態化地抓,特別是要聚焦縣以下這一關鍵環節、薄弱環節,持續發力懲治“蠅貪蟻腐”,著力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讓群眾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