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碑斍捌髽I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與機遇,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力。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論斷深刻揭示出企業文化作為“無形生產力”的戰略價值。對企業單位而言,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既是凝聚共識的思想紐帶,更是驅動改革創新的精神引擎。
一、企業文化發揮作用的基本邏輯
企業文化理念的形成。企業文化理念的形成源于企業的歷史、傳統、價值觀以及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例如,一些國有企業在計劃經濟時期就形成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這些傳統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逐漸演變為創新、進取、責任等現代企業文化理念。企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在文化理念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他們通過對企業發展戰略的思考和對市場環境的分析,提煉出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文化理念。
企業文化理念的傳播。企業文化理念形成后,需要通過有效的傳播途徑讓全體員工理解和認同。國有企業采用內部培訓、企業刊物、文化活動等方式傳播企業文化。內部培訓也是傳播企業文化理念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組織專門的培訓課程,向員工講解企業文化的內涵、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使員工深入理解企業文化的精髓。會議宣傳則是在企業的各種會議上,強調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引導員工將企業文化理念融入工作中。企業刊物通過刊登有關企業文化的文章、案例和員工的心得體會,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在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文化活動中傳播企業文化理念,使員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
企業文化理念的落地。文化理念的落地是企業文化發揮作用的關鍵環節。通過建立健全的制度體系,將企業文化理念融入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中。例如,在績效考核制度中,將企業文化所倡導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納入考核指標,激勵員工積極踐行企業文化。企業還通過樹立榜樣、開展示范活動等方式,引導員工自覺遵守企業文化。例如,評選“企業文化標兵”、“優秀員工”等,讓員工以身邊的先進人物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和工作作風,使企業文化理念在員工的日常工作中得到切實體現。
企業文化作用的反饋與調整。企業文化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需要不斷進行反饋和調整。通過定期的員工滿意度調查、市場調研等方式,了解企業文化在員工和市場中的影響和效果,并有針對性地對企業文化進行調整和完善。例如,如果員工對企業文化中的某些價值觀不認同,企業可以通過深入溝通和宣傳,讓員工更好地理解這些價值觀的意義和作用;如果市場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企業需要及時調整企業文化理念,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二、企業文化對國有企業中心工作的作用
導向作用。企業文化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明確的方向。國有企業的中心工作通常圍繞國家戰略和企業發展目標展開,企業文化所倡導的價值觀和使命與國家戰略和企業發展目標相一致。一些國有企業以“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為使命,這種使命導向使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和開展業務活動時,始終將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放在首位。在企業文化的引導下,員工能夠自覺地將工作重點放在企業的核心業務上,為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而努力奮斗。
凝聚作用。企業文化能夠增強單位的凝聚力。企業文化通過共同的價值觀和目標,將員工凝聚在一起。企業文化所倡導的團隊合作精神,鼓勵員工相互協作、相互支持,形成一個團結和諧的工作氛圍。企業文化還能夠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使員工愿意為企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激勵作用。企業文化對單位員工具有激勵作用。企業文化所倡導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為員工提供了明確的行為標準和奮斗目標。當員工的行為符合企業文化的要求時,會得到企業的認可和獎勵,這種認可和獎勵能夠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企業設立的各種榮譽稱號和獎勵制度,對表現優秀的員工進行表彰和獎勵,激勵員工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績效。
約束作用。企業文化對員工的行為具有約束作用。企業文化所包含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為員工的行為提供了基本的準則和規范。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會自覺地遵守這些規范,避免做出違反企業文化的行為。企業文化強調誠信、責任、合規等價值觀,員工在與客戶交往、開展業務活動時,會自覺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企業的規章制度,維護企業的良好形象。
品牌塑造作用。企業文化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其品牌形象不僅關系到企業自身的發展,也關系到國家的形象和聲譽。企業文化所體現的價值觀和企業精神,是企業品牌的核心內涵。一些國有企業以“創新、卓越、責任”為核心價值觀,通過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從而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贊譽,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企業文化構建的方法
頂層設計,以遵循規律為綱。遵循規律是企業文化構建的本質要求。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是把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與現代企業制度的體制機制優勢相結合的產物,企業文化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企業文化。企業在文化構建的過程中,首先要堅定不移堅持黨的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政治屬性、央企特點。其次要符合現代企業關于文化建設的一般性原則和要求,充分契合企業發展階段、戰略方向、組織架構等特征,特別是企業在變革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和新任務。目的在于使兩方面優勢在企業文化、企業精神中得到充分彰顯。
圍繞中心,以體用結合為道。圍繞和服務中心大局是企業文化構建的必由之路。企業文化頂層設計為“體”,企業改革發展為“用”,堅持體用結合,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基礎上,推進企業文化適應改革發展所需。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企業在管理上面臨戰略重構、組織架構調整、運營模式整合、人員隊伍融入、合規體系重構等問題。因此,構建企業文化必須充分考慮上述管理形態的變化,特別是要把統一思想、鼓足干勁、促進經營作為文化發揮引導浸潤作用的重中之重,充分回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將文化構建的過程轉化為推動轉換變革、促進融合融入的強大動力。
固化制度,以建章立制為徑。固化制度是企業文化構建的重要環節。制度建設為文化構建提供了明確的框架和指南,是企業文化融入管理后的固化形態,有助于加強新文化體系的傳播、內化、執行。在整合過程中,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制度機制建設,將企業文化建設作為重要任務統起來、抓起來,建立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領導體系和責任傳導機制,建立閉環管理機制,明確考核激勵導向,確保文化建設在企業各層級、各領域執行到位。
知行合一,以行為轉化為本。知行合一是企業文化構建的關鍵所在。企業文化在全體員工中內化于心、具化于形、外化于行,是構建企業文化最終的落腳點。在圍繞中心和固化制度的基礎上,企業必須通過領導層的示范作用、培訓教育、激勵機制以及評估反饋等措施,推動企業文化的落地和深化,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企業面臨的歷史文化的差異性、員工隊伍來源的多樣性,更需要把既成的企業文化通過宣傳教育、活動牽引、激勵導向,轉化為每一位員工的行為自覺,在行動和實踐層面解決融合融入的問題,進而提高企業整體的組織化程度,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