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其核心是以數據驅動技術創新賦能,重塑了傳統產業的結構與形態。我國“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在全球范圍內都處于持續領跑的地位,其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趨勢正加速形成。在此背景下,體育產業作為促進消費升級、服務民生的重要領域,同樣也在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涵蓋規模擴張、技術創新、人才培育及可持續協同等多重目標。數字經濟憑借其技術滲透性與資源整合力,為體育產業破解傳統發展瓶頸提供了全新路徑。一方面,5G、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賽事運營、健身服務等場景的智能化升級;另一方面,數據要素的流通與應用助力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催生個性化消費、共享經濟等新模式出現?;诖?,本文以數字經濟為背景,探討了體育產業在數字經濟的影響下產生的變化,并簡要分析了數字經濟融入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等,以期為數字經濟賦能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1、數字經濟與體育產業概述
1.1、數字經濟
學界對數字經濟的界定在不同時期均有不同的定義,總體來看經歷了從技術工具到經濟形態的認知演變。數字經濟的概念根源可追溯至20世紀中期的數字計算與通信技術,其早期形態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核心,主要是將其視為利用數字化手段生產產品或服務的特定部門。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普及,數字經濟的內涵逐步擴展,成為涵蓋技術應用、產業融合與經濟社會變革的綜合性體系。
國際組織與學界普遍認為,數字經濟以數字化信息與知識為核心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基礎,實現資源高效配置,并通過技術創新驅動生產效率和商業模式升級。例如,數字經濟不僅包括信息與通信技術(ICT)產業本身,還涉及傳統產業通過數字化改造形成的融合業態,如智能制造、智慧農業等。此外,電子商務、數字內容服務,如在線教育、數字媒體及基于數據驅動的平臺經濟等,也是數字經濟中較為重要的部分。另外,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學界也進一步指出數字經濟的核心特征在于其網絡化、協同化與普惠性,既能夠降低交易成本、擴大市場邊界,又為創新與包容性增長提供了新動能。
1.2、體育產業
體育產業是以體育服務為核心,覆蓋生產、消費及相關衍生領域的經濟活動集合。從產業結構來看,體育產業主要包含了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體育用品的制造和銷售,這是體育產業的基礎,涵蓋運動裝備、器材、服飾等實體產品的設計、生產與流通,是保證體育產業能夠順利開展的基礎支撐。二是體育賽事與活動運營,主要包括職業聯賽、群眾性體育賽事、體育節慶等活動的策劃、組織與商業化運作,而這也是體育產業構成中的核心內容板塊。三是體育健身與休閑服務,主要涉及的是健身房、體育培訓、戶外運動體驗等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服務,用于滿足大眾健身需求、提升體育技能水平及娛樂需求等。四是體育媒體,主要是通過電視轉播、網絡直播、體育新聞等媒介形式傳播體育文化,衍生出廣告贊助、版權交易等商業模式。五是體育場館與基礎設施,主要有體育場館建設、運營及配套服務,如場地租賃、賽事承辦等,是體育活動開展的物理載體。
從當前學界的相關研究來看,體育產業具有“跨界融合”的特性,既能獨立形成產業鏈條,又可與旅游、教育、醫療等產業協同發展。例如,“體育 + 旅游”催生的馬拉松賽事旅游、“體育 + 教育”推動的青少年體適能培訓等,均體現了其多元價值。此外,體育產業的公益性特征顯著,比如在全民健身、健康管理等領域承擔著公共服務職能,而商業化探索則集中在職業體育、IP開發等高附加值環節。
所以從整體來看,體育產業是一個多層次、多業態的復合型經濟體系,其發展既依賴傳統實體資源,又需借助技術創新與政策引導實現提質增效。隨著消費升級與人們健康意識增強,體育產業正逐步從單一運動服務向綜合性生活方式產業轉型。
2、數字經濟對體育產業發展的影響
2.1、數字化轉型重塑體育消費模式
數字技術使得體育產業的消費模式有了更多的變化,完全超越了傳統的與體育有關的消費模式,從實際表現來看有三個方面的體現。
一是當前線上化與智能化消費已經全面普及。傳統的體育消費以線下實體服務為主,如健身房辦卡、現場觀賽等。而數字經濟讓消費場景向線上遷移,形成“線上+線下\"的融合模式。例如,線上健身平臺以直播課程、AI動作指導等模式來吸引用戶居家鍛煉;同時,運動手環、智能跑鞋等智能穿戴設備可實時監測用戶運動數據并生成健康報告,推動消費模式從購買單一服務轉向以數據驅動的個性化服務定制消費模式。另外,還有虛擬賽事,比如云端馬拉松,可以基于數字技術打破時空限制,使用戶可通過智能終端參與全球范圍的競技活動,進一步拓寬了體育消費的邊界。如2020石家莊馬拉松春季賽(云端馬)和2024蘭州馬拉松線上賽等都是云端馬拉松,用戶可在線上參與,不用局限于線下場地和時間便可開展。
二是精準化需求匹配與社群化運營。當前大數據分析技術使體育企業能夠精準識別用戶需求,可以基于用戶運動習慣、消費記錄等數據,為用戶推送定制化課程、裝備推薦或賽事信息,提升消費轉化率。同時,社交媒體與數字社區,比如運動打卡社群、健身博主粉絲群的興起,強化了消費者之間的互動與黏性,形成了一種“興趣驅動一內容分享一消費轉化”的閉環生態。
三是體育內容消費有了多樣化的升級,數字技術讓體育內容的生產與傳播方式有了較大的變革。短視頻平臺上的運動教學片段、賽事集錦等碎片化內容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即時需求;抖音推出的360度全景環繞及其他虛擬現實技術,可提供沉浸式觀賽體驗,讓觀眾可通過虛擬現實設備在場外體驗到親臨比賽現場的感覺。此外,電子競技、虛擬體育游戲等新興業態的崛起,吸引了傳統體育之外的年輕群體,進一步豐富了體育消費的內涵。
2.2、數據驅動下優化了體育產業運營效率
體育產業運營效率有多方面的內容,比如資源配置、管理決策等,而數字經濟則可為體育產業多方面進行技術賦能,綜合提升其運營效率。
以賽事與場館運營為例,數字經濟可推動賽事與場館運營的精細化管控,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能夠幫助賽事主辦方實時監控人流密度、設備狀態等信息,優化應急預案與資源調度。例如,票務系統數據分析能預測上座率,以此來動態調整安保與后勤資源配置;在場館管理中,智能照明、溫控系統可根據使用場景自動調節能耗,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區塊鏈技術在賽事版權保護與票務防偽中的應用,提升了產業鏈各環節的透明度與可信度。這些方面如果沒有數字經濟作為支撐,依然采用傳統人力管理,不僅整體投入會增加,且效率也不及當下。
從另一方面來看,數字經濟可以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提升了體育產業技術迭代以及各方面運營模式的效率。數字平臺打破了傳統體育產業的信息孤島,能夠促進跨領域資源整合。例如,運動品牌可以依據用戶的運動數據反饋來優化產品設計;體育培訓機構能夠利用線上平臺對接教練資源與學員需求,實現供需高效匹配。此外,云計算與協同工具能夠支持遠程團隊協作,推動跨國賽事策劃、體育IP聯合開發等復雜項目的高效實施。
除以上兩點外,數字經濟還能推動體育產業商業模式的運營與價值創造。比如數字經濟時代下衍生出的訂閱制服務(如付費健身課程)、共享經濟(如分時租賃運動場地)等降低了用戶參與門檻,極大地提升了價值創造效率。另外,粉絲經濟與IP運營則通過數字內容衍生品(如球星NFT、虛擬周邊)等拓展盈利空間。同時,在數字經濟時代下,數據資產也成了體育產業的核心競爭要素。比如場館通過用戶行為分析優化服務定價策略,企業通過運動健康數據挖掘開發增值服務等,這些都是依據數據分析而來的,而這些收集的數據就是數據資產。
3、數字經濟下體育產業發展中問題及優化措施
3.1、數字經濟下體育產業發展的問題
(1)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機制不完善。
數字經濟融入體育產業后,各類智能設備或者相關體育軟件都會廣泛采集用戶的運動數據、消費行為等敏感信息,但相關數據治理體系尚未健全。一方面,部分線上平臺和智能設備缺乏規范的數據加密與存儲標準,用戶隱私存在被泄露或濫用的風險;另一方面,體育企業對數據使用邊界的界定模糊,如未經用戶明確授權將運動數據用于商業分析或第三方共享。這種隱患導致公眾對數字化服務的信任度不足,可能抑制用戶參與線上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2)傳統業務與數字技術融合不充分。
盡管數字技術為體育產業帶來創新機遇,但部分領域仍存在“表面數字化”現象。例如,許多中小型體育場館僅將數字化局限于線上預約系統,而在運動指導、設備管理、用戶互動等環節仍依賴傳統人工操作;傳統體育用品企業對用戶數據的應用停留在基礎營銷層面,未能通過數據分析反哺產品研發與供應鏈優化。這種“重形式、輕實效”的轉型模式,使得技術投入難以轉化為實際效益,加劇了資源浪費與效率瓶頸。
3.2、數字經濟下體育產業發展建議
(1)構建全鏈條數據治理體系,強化合規性與信任建設。
可制定行業數據安全標準,由體育主管部門聯合網絡安全機構,出臺體育產業數據安全管理指南,明確數據采集范圍、存儲規范與使用權限。例如,強制要求企業采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數據可追溯,對用戶健康數據實施脫敏處理,并通過分級授權限制內部人員訪問權限。
此外,還可建立第三方監督與認證機制。引入獨立數據安全審計機構,定期對體育企業的數據管理合規性進行評估并公示結果;設立用戶數據維權通道,對違規企業實施信用降級與經濟處罰,形成約束力。
另外,還需提升用戶數據主權意識。比如在體育App、智能設備界面增設“數據權限管理”模塊,允許用戶自主選擇數據共享范圍與用途,并通過簡明協議說明數據使用規則,增強透明度和用戶控制感。
(2)推動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提升數字化轉型實效??砷_展分層次技術賦能計劃,針對大型企業與中小機構制定差異化扶持政策。對頭部企業,鼓勵其牽頭開發開源技術工具,如AI運動分析算法、智能場館管理系統等,通過技術共享降低中小機構轉型門檻;對中小場館,政府可通過補貼引導其采購輕量化數字工具,如低成本物聯網傳感器、簡易版用戶分析軟件,優先解決運營痛點。另外,還可構建“需求一技術一服務”的聯動機制,建立區域級體育產業數字創新中心,組織企業、高校與技術供應商聯合攻關共性難題。例如,針對健身機構開發“智能訓練 + 人工指導”融合系統,既保留教練的個性化服務優勢,又通過數據監測優化訓練方案;針對賽事運營方設計“動態票價模型”,基于歷史數據與實時需求調整定價策略。
此外,還可先培育數字技術應用的標桿案例,篩選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的體育企業,如智能健身房、數據驅動型賽事IP等,總結其經驗并形成標準化操作手冊,并以行業交流、培訓會等形式推廣實踐路徑,帶動全行業協同升級。
4、結語
數字經濟與體育產業之間進行深度融合,既是時代趨勢,又是實現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本文主要分析了數字化轉型對體育產業在重塑消費模式、優化運營效率中的影響,同時指出數據安全與轉型實效不足等現實問題。未來還需健全數據治理、強化技術協同與培育標桿案例等舉措,推動體育產業向智能化、生態化方向演進。唯有平衡創新與規范、融合技術與需求,方能釋放數字經濟的賦能潛力,為體育產業可持續增長注入新動能,助力其在服務民生、促進經濟中發揮更大價值。
參考文獻:
[1]蘭超,李燕燕.數字經濟驅動休閑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機制與挑戰[J].湖北體育科技,2025,44(2).
[2]楊楊,郝放,唐娜娜.數字經濟驅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天中學刊,2025,40(1).
[3]潘新林.數字經濟背景下湛江市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5(3).
[4]戴儉慧,徐家俊,司馬吳翔.新質生產力賦能數字經濟與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的邏輯理路與實踐進路Ⅲ.體育世界,2025(1).
[5]徐銘翔.數字經濟驅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組態路徑湖北體育科技,2025,44(1).
[6]李文苑.數字經濟驅動體育消費升級的多角度思考[].產業創新研究,2024(23).
[7]王茂,張華影.數字經濟如何促進體育產業發展[].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4,4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