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學校體育活動中,跳繩因其簡單方便且對場地沒有過多要求,且具備顯著的鍛煉效果而被學校體育課普遍應用,但長期來看現有的跳繩器材與跳繩教學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這便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普遍需求。目前在大量的學校體育教學中,主要使用傳統的單人繩、雙人長繩,跳繩的教學器材單一,所以單一的教學器材讓教學實踐方法也變得單一,這就導致了跳繩器材缺乏豐富的創新性,練習形式單一,使得學生在練習時沒有太多挑戰性,不易激發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的動力,同時重復多樣的練習更易讓學生產生心理疲勞,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一些帶有計數、檢測等新功能的器材較多,但由于價格過高或學習使用起來復雜等多方面原因,這樣一些新式器材在學校體育課中使用得并不廣泛。另外,跳繩教學時沒有考慮到器材的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教學,教師也沒有善于利用跳繩器材的特點進行教學,忽略了器材開發,教學方法大多還是以單人跳和雙人跳的形式為主,讓學生進行重復性練習,這樣較難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使得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整體上沒有很好地發揮出學生學習興趣、參與度和體質提高的效果。
2、跳繩器材在體育教學中的現狀與問題
2.1、單一化問題與局限性
目前,學校體育的跳繩教學大多是使用形式比較單一的器材進行的。多數學校使用傳統的繩子,進行單人跳和雙繩跳。單一的器材、單一的形式制約了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和運動負荷的合理性。如果學生動作基礎扎實,動作負荷合理,其體能和協調能力較強,練習運動負荷一旦超過自身的運動能力就會失去價值,達不到強化學生專項能力的目的,同時也會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如果學生基礎體能較差,體質較弱,一成不變的教學形式和較重的練習負擔勢必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消極影響,進而使其喪失對體育教學和跳繩訓練的興趣。許多學校在教學實踐中沒有將跳繩器材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對低中年級學生而言,掌握一定的跳繩技能和技巧是必要的。但倘若教學缺乏創新,將難以助力學生在花樣跳繩的難度突破與水平提升。即便學生在練習花樣跳繩的過程中,到了高年級已將其視為習慣,試圖通過持續練習維持對跳繩教學及花樣跳繩的興趣,但一成不變的教學器材卻無法滿足花樣跳繩練習的復雜性與多樣性需求。
2.2、器材設計的創新不足
雖然近年來跳繩器材材料、功能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從整體水平看,跳繩器材在創意方面始終是變化不大的。當前市面上常見的跳繩以塑料跳繩、棉繩跳繩、牛筋跳繩為主,這類跳繩材料實用、成本低,但是存在功能不足的問題,如花樣跳繩常見的跳繩不夠結實,打結或出現磨損,容易打斷學生練習的連續性和動作的規范性。也有具備計數功能的電子跳繩出現,電子跳繩增加了學習的數據價值,但是尚未在學校全面普及。這類的器材創意問題使跳繩器材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拓展性的運動需求,給教師教與學的靈活性設計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間。沒有設計感和功能的器材設計既無法讓不同年齡、不同運動水平的學生達成不同的運動目標,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運動需求。如低年級學生通常需要輕便、抓握舒適、材質柔和的跳繩,而高年級學生需要較有強度、彈性的跳繩來完成難度及強度較大的動作練習,但是目前大多數學校跳繩在選購時往往沒有加以區分,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跳繩器材的使用價值。
2.3、教學方法與器材配套不完善
器材的運用與跳繩教學方法的配置應該一同完善,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并沒有做到,跳繩教學往往進行固定教學,直接將跳繩作為提高運動強度的工具,忽視了器材的使用進行多變的課程內容的教學。這導致學生很容易產生乏味感,甚至造成跳繩器材的其他功能沒有得到更廣泛地運用,造成資源浪費。例如智能跳繩能夠實時監測數據,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實時數據進行教學方案的改變,從而優化學生的動作、節奏等。然而在現實教學中,跳繩并沒有運用數據進行教學,跳繩器材的作用沒有被有效激發。其次跳繩器材使用方面沒有配套性和適配性。由于在跳繩的購置上學校更多考慮的是成本的問題,缺乏考慮跳繩的使用性和功能性,導致出現器材功能與學生個體不符合、不配套的情況。造成新器材進入課堂的效果不佳。教師也沒有制定花樣跳繩的教學步驟和練習計劃,缺少使用器材與跳繩教學方法的配套政策,導致學生難以掌握更多有關跳繩的技能。
3、跳繩器材多樣化的實踐探索
3.1、不同類型跳繩器材的開發與應用
(1)可調節長度的跳繩。
跳繩的長度可根據學生的身高進行一定的調節,從而使學生更易掌握規范的跳繩動作的基本方法,降低由于跳繩過長或過短而帶來的錯誤,提高練習的效果。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合適的跳繩長度對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各方面素質的提升大有裨益。而這一特點會使教學中器材的使用變得更加統一和標準。同時,相同規格的可調節跳繩也能夠方便學校對器材的管理,減少學校對不同跳繩規格的采購、使用和管理工作。學校師生均可用合適的可調節跳繩,在日常練習中不斷提升、提高跳繩動作的規范度和穩定性,完善自身技術。
(2)功能型跳繩。
功能性跳繩在原版普通跳繩的基礎上搭載了特定的功能,如計數功能、檢測心率功能或帶有電子顯示屏的跳繩,在進行跳繩運動時,跳繩會對運動者的跳繩次數、跳繩速度及跳繩時的心率等數據進行記錄,顯示在電子顯示屏上,跳繩者可以直接根據顯示屏的數據變化直觀了解自身運動狀態,能夠激發學生的鍛煉熱情,產生較強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于教師來說,該功能型跳繩能夠幫助其了解學生的體能情況,在實時獲取學生跳繩數據后,了解學生每一次課后的發展變化,進而針對學生的體能和各項運動指標去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運動教學方案,科學降低運動強度,使教學內容設置更合理、更具針對性。在運動課的教學評價環節中,教師可依據功能型跳繩獲得的學生數據,客觀考核學生每次課的實際進步與變化。
(3)創意型跳繩。
創意型跳繩是指帶有燈光、音效等趣味設計功能的跳繩,帶燈的跳繩,在使用過程中可以產生動態的視覺效果;帶有音效的跳繩,可以為學生的跳繩練習提供提示音效,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部分此類跳繩可以設置分段指導功能,提示學生練習花樣動作等,為體育教學設計提供更多的創意。創意型跳繩也可為學生群體的練習創造教學機會,如可組建小組編隊跳繩、跳繩接力等,通過大家的通力合作來完成難度更大的跳繩練習,提升學生對跳繩練習的興趣與動機。
3.2、基于器材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創新
(1)分層教學與器材配套。
分層使用體育器材是體育分層教學的方法之一,在體育教學中合理地搭配多種跳繩器材,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不同的層次選擇,例如難度層次較低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帶有輔助提示記號的跳繩讓學生掌握動作的節奏與力度;對運動能力層次較高的學生,可以選擇稍顯難度的較重跳繩或者專門設計的花樣跳繩,增大難度與動作層次;對學生使用器材進行層次區分以后,教師可以分別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保證所有層次的學生在自己所處的層面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避免同一年級的學生因水平不達標而導致的挫折感。
(2)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
結合創新的跳繩設備進行游戲的制作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興趣,并且活躍課堂的氛圍。教師能夠借助有發光效果的跳繩開展節奏跳繩賽,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需要完成指定的動作;教師能夠通過測量心率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耐力賽,學生在達到既定目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進行體能鍛煉。這些游戲式的跳繩教學方法能夠讓同學們減少對自身體力的消耗感,增加了練習的樂趣,使鍛煉的樂趣體現在潛移默化中。在這樣活躍輕松的氛圍中,學生更愿意參與跳繩鍛煉,并且能夠養成自覺運動的習慣,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3)團隊協作與跳繩器材相結合。
跳繩除了屬于學生個人能力訓練外也可以開展集體活動類的團體游戲,通過使用不同的跳繩器材(長繩、雙人繩)設計班級接力跳、花樣團隊跳等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團隊中共同完成任務。這樣的團隊合作活動會增強學生間的熟悉度與默契配合,增加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與責任心。團體活動類可以根據器材的特點分為難易程度不同的幾種形式(如用發光跳繩打出節奏的落點、團隊任務中需要加入自己的創意跳法等,讓學生的跳法更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團體合作類的活動在學生間的自然討論、互相合作下都會積極認真地完成,讓教學活動在團體中順利進行,讓學生在團體中感到滿足與成功。
4、跳繩器材多樣化應用對學生體質提升的作用
4.1、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
跳繩運動能促進學生的全身鍛煉、提高心肺功能水平。有研究顯示,跳繩運動教學安排合理時,可以對心肌收縮提供更強的動力,提升心臟的血泵排血能力,還可以使肺部通氣能力提高。隨著長期有規律的跳繩運動,身體的循環系統可獲得更強的血液循環能力,使學生的靜息心率下降,促進血氧量的有效循環。學生在科學合理的跳繩運動時,這些變式跳繩運動器材的練習方式可以培養學生更加有效的心肺運動訓練,即學生在長期跳繩訓練下形成良好的心血管健康基礎。
4.2、改善學生的身體協調性
跳繩的運動模式對于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要求高,包括各個肢體動作、肢體肌肉力量的協調及統一。運動器械的改變(如不同長度、重量的跳繩)使學生在進行動作練習時需要根據不同器械運動需要調整動作幅度、節奏及力度,這有助于學生神經一肌肉系統協調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花樣跳繩及大繩合作跳運動對學生的反應靈敏度、協調能力、動作的平衡能力、空間感知能力都有著更高的要求。學生在長時間的運動后,身體的協調性、平衡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此外,多樣的器械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運動模式與動作組合的練習方式,讓學生在新的嘗試及挑戰中不斷提高動作的連貫性及精確性,從而提高身體各關節的協調能力。
4.3、增強學生的運動興趣與參與度
豐富的跳繩器材,使學生練習過程中的趣味性提高,讓單調的練習變得不那么枯燥乏味;適當加大練習強度雖會對學生身體產生負擔,但這種負擔已從最初的身體不適轉變為運動后的身心愉悅。燈光跳繩、帶聲響的跳繩及帶有計數功能的跳繩等的使用,能提升學生練習的游戲性、競技性和互動性,讓跳繩不再是簡單的身體重復機械活動,而是變成有趣好玩的體育活動。學生練習強度與頻次的不斷上升能對肌肉力量、耐力以及靈敏性等素質起到良好的鞏固和鍛煉作用,使得學生在享受體育活動樂趣的過程中增強體質水平,達到既享受健康又追求健康的最終目的。
5、結語
本文針對學校體育教學跳繩器材的現狀與問題進行闡述,提出了通過完善器材多樣性與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來提升跳繩教學質量的建議。目前跳繩的器材較為單一、設計創新不足,教學的內容與形式較為單一,學生興趣不足,教學內容也未能有效發揮出其鍛煉學生體質的功能。因此,多類器材的開發與教學,如可調繩長的跳繩、功能型跳繩與創意型跳繩,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包括分層教學、游戲、團隊合作,有助于根據不同的年級與身體制訂教學的計劃,增加課堂教學的活力及教學質量。在多樣化器材的使用基礎上創新教學有利于學生心肺功能和身體協調性的提高,為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的優化和教學方法的改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后續的研究與使用過程中,需要繼續改進跳繩器材的設計,優化教學模式與學校體育教學器材的使用方法。在實施跳繩教學的過程中實現跳繩教學的科學化、多樣化與高效化,更好地促進跳繩教學及學生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王俊保.花樣跳繩在濟南市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濟南:師范大學,2016
[2]王偉,崔玉鵬,左科澤.花樣跳繩在體育課的運用對學生身體機能影響的研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首都體育學院,2015.
[3]張靜瑜.“雙創”視域下傳統跳繩與小學體育融合策略探究[J].教育周報·教研版,2024(27).
[4]茍彩虹.小學體育教學中花樣跳繩的開展策略探究[].今 天,2023(6).
[5]盧曉鵬,祁軍.跳繩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2(10),
[6]黃斌.花樣跳繩運動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培養研究[J].灌籃,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