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數字化管理模式
1.1、高校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數字化管理模式概況
(1)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管理模式。
當前,許多高校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線上通過校園體育APP、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布鍛煉任務、活動信息,線下則通過體育課程、俱樂部活動等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實際鍛煉。
(2)體育部門主導與院系協作的管理模式。
在高校中,體育部門通常作為主導力量,負責課外體育鍛煉的組織和實施。同時,各院系根據自身特點,與體育部門協作,共同推動課外體育鍛煉的開展。
1.2、高校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數字化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1)監督機制不完善。
管理力度不足,在高校課外體育鍛煉中,部分管理人員對學生的鍛煉過程缺乏有效監督,導致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不高,甚至出現逃課現象。此外,由于管理人員數量有限,無法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全面監督,使得部分學生存在僥幸心理。監督手段單一,目前高校對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監督主要依靠人工巡查,缺乏科技手段的支持,使得監督效果大打折扣。
(2)反饋機制不暢通。
反饋渠道不暢,學生在課外體育鍛煉中遇到問題和困難,往往無法及時反饋給管理人員,導致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此外,學生之間的溝通也相對較少,無法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圍。反饋內容不全面,現有的反饋機制主要關注學生的鍛煉成績和出勤情況,忽視了學生在鍛煉過程中遇到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問題,使得反饋內容存在缺漏。
(3)評價機制不科學,評價標準不合理。
部分高校評價標準過于單一,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鍛煉情況。評價過程中,體育教師的主觀因素可能導致評價結果存在偏差,使評價結果缺乏客觀性。評價標準單一,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評價標準過于注重學生的鍛煉成績,忽視了學生的鍛煉過程和參與度。這種評價方式容易導致學生追求成績而忽視鍛煉的實際效果。評價結果不公平,由于評價標準單一,評價結果往往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鍛煉情況。此外,評價過程中可能存在人為因素的干擾,使得評價結果失去公正性。
(4)考核機制不健全。
考核方式不合理,部分高校采用定期考核的方式,使得學生為了應對考核而臨時抱佛腳,無法真正提高鍛煉水平。此外,考核過程中可能存在舞弊現象,使得考核結果失去真實性。考核結果處理不當,考核結果往往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評優、評獎學金等事項,但部分高校在處理考核結果時,過于注重成績,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導致考核結果不能充分發揮激勵作用。
2、三位一體的課外體育鍛煉數字化管理體系的優勢和劣勢
2.1、三位一體數字化管理體系
(1)APP數字化管理平臺。
APP數字化管理平臺是一種基于移動應用和互聯網技術的管理工具。建立一個數字化管理平臺,用于收集、分析和展示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相關數據,包括運動時間、運動強度、運動頻率等。它可以幫助該校體育部門實現更高效、更便捷的管理。定期生成運動數據分析報告,對運動數據進行深度分析,為該學校和教師提供改進課外體育鍛煉方案的依據。通過設立運動獎勵制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體育鍛煉。
(2)體育社團和俱樂部。
體育社團和俱樂部是推動高校體育發展的重要力量。建立或管理體育社團和俱樂部,定期組織體育活動,例如比賽、訓練、講座等,提高成員的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增強成員的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健康水平;推廣體育文化,提高人們對體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3)體育項目課外競賽。
課外競賽是促進體育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組織各種體育項目的課外競賽,例如籃球、足球、羽毛球、游泳等,豐富運動選擇。通過比賽可以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增強其身體素質;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體育技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
2.2、三位一體數字化管理體系的優勢和劣勢
(1)三位一體數字化管理體系的優勢。
第一,高效的數據收集與分析系統可以實時收集學生的運動數據,提供個性化的運動建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鍛煉計劃,有助于提高鍛煉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數據的實時反饋可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增強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第二,便捷的資源共享與管理,學生可以輕松預約運動場地和器材,避免了傳統人工操作的煩瑣和低效。此外,系統還可以對資源進行智能調度,確保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第三,增強了學校與家庭互動,家長可以通過系統實時了解孩子的運動情況和健康狀況,與學校共同關注孩子的體育鍛煉,形成家校協同育人的合力。這種互動有助于提高家長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三位一體數字化管理體系的劣勢。
第一,技術依賴性,穩定的技術是系統運行的關鍵。如果技術支持不足,可能會導致數據丟失、系統癱瘓等問題,影響體育鍛煉的正常進行。此外,技術的更新換代需要持續投入,對學校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提出了較高要求;第二,隱私和數據安全問題,系統需要收集學生的個人信息和運動數據,如果沒有嚴格的數據保護措施,可能會導致數據泄露或被濫用。此外,系統中的數據可能被黑客攻擊,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第三,適應性和普及性問題,對于一些不熟悉數字化操作的用戶來說,使用系統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此外,由于地區差異、經濟條件等因素,數字化管理體系的普及程度可能存在不均衡的問題,影響整體效果。
3、三位一體數字化課外體育鍛煉管理體系構建路徑
3.1、健全數字化管理平臺,完善監督機制
(1)優化數字管理平臺的監督功能。
高校應當在數字管理平臺上設立實時監控功能。引入人臉識別技術,確保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真實性;設立運動軌跡追蹤系統,實時記錄學生的運動數據;建立體育鍛煉打卡制度;建立預警系統,當學生長時間未參與鍛煉或鍛煉強度不足時,系統應自動發出預警,提醒學生加強鍛煉。通過確保學生按時參加體育鍛煉等方法,對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情況進行實時監督。
(2)納入多元化的監督主體。
除了數字管理平臺,教師應定期檢查學生的鍛煉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家長可以通過數字管理平臺了解孩子的鍛煉情況,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監督,共同營造良好的鍛煉氛圍。發揮教師、家長、學生等多方監督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監督體系。
3.2、暢通反饋機制
(1)優化數字管理平臺的反饋功能。
高校應在數字管理平臺上設立反饋通道。開設在線問答區,方便學生提問和交流;設立匿名反饋渠道,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真實意見和建議;定期收集和分析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課外體育鍛煉方案。讓學生能夠及時反饋自己在課外體育鍛煉中遇到的問題和建議。
(2)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
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定期組織學生座談會,了解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解決學生在鍛煉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評機制,促進雙方共同成長,了解學生在課外體育鍛煉中的需求和困難。
3.3、建立客觀、公正的評價機制
(1)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高校應在數字管理平臺上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設立多元化的評價指標,包括運動時長、運動強度、運動技能等;引入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學生鍛煉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根據學生鍛煉情況,定期發布評價報告,為學生提供反饋等。
(2)強化評價結果的導向作用。
評價結果應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依據,同時也要注重評價結果的激勵作用。高校盡量將評價結果與獎學金、榮譽稱號等掛鉤,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鍛煉;對評價結果屬于優秀的學生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對評價結果不理想的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
3.4、健全考核機制
建立考核標準。明確課外體育鍛煉的考核標準,確保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數字管理平臺應具備自動考核功能,對學生的鍛煉情況進行實時考核。
3.5、發展體育社團
(1)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體育社團是學生自我管理的有效平臺,通過發展體育社團,可以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鼓勵學生自發組建體育
112 文年品與科技)
社團,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定期舉辦社團活動,提高學生鍛煉的積極性;開展體育知識培訓,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
(2)建立健全社團管理制度。
為了確保體育社團的正常運行,需要建立健全社團管理制度,包括制定社團章程,明確社團的組織架構和運行規則;設立社團理事會,負責社團的日常管理;加強對社團活動的監督和指導,確保活動安全、有序地開展。
3.6、舉辦課外競賽
(1)激發學生鍛煉熱情。
設計豐富多樣的競賽項目,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舉辦校內外競賽,提高學生的競技水平;設立競賽獎勵制度,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通過舉辦課外競賽激發學生的鍛煉熱情,提升鍛煉效果。
(2)完善競賽組織和管理。
為了確保課外競賽的順利進行,制定競賽規則,確保競賽公平、公正、公開;加強對競賽過程的監督,確保競賽安全、有序;建立競賽評價體系,對參賽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和反饋。
4、構建我國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管理體系的策略
4.1、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學校應加大對體育信息化建設的投入,為數字化管理體系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制定相關政策,明確數字化管理體系在高校課外鍛煉中的地位和作用,為管理體系的建設與運行提供政策保障。
4.2、加強數字化管理隊伍建設
培訓教師與教練,提高教師與教練的數字化管理能力,使其能夠熟練運用數字化管理系統進行教學與指導;引進具有體育信息化管理經驗的專業人才,充實數字化管理隊伍,提高整體管理水平。
4.3、優化監督機制
高校應設立專門的監督部門,負責對課外體育鍛煉數字化管理體系的運行進行實時監督,確保各環節工作的正常進行;監督部門要明確各級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的職責,確保他們在數字化管理體系中各司其職,共同推進課外體育鍛煉工作的開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視頻監控、數據挖掘等,對課外體育鍛煉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確保體育鍛煉的質量和效果。
4.4、完善反饋機制
高校應充分利用網絡、電話、短信等多種途徑,及時收集師生對課外體育鍛煉數字化管理體系的意見和建議;定期進行反饋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為改進數字化管理體系提供依據;根據反饋分析結果,對數字化管理體系進行調整和優化,確保其更好地滿足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需求。
4.5、建立評價體系
結合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科學、合理、
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定期對課外體育鍛煉數字化管理體系進行評價,以了解其運行效果;將評價結果反饋給相關部門和個人,促使他們不斷改進工作,提高數字化管理體系的運行質量。
4.6、優化考核機制
高校應明確課外體育鍛煉數字化管理體系的考核目標,確保其與高校整體發展規劃相一致;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標準;定期對課外體育鍛煉數字化管理體系進行考核,評價其運行效果;根據考核結果,對表現優秀的部門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工作不力的部門和個人進行批評和處罰。
4.7、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建立積分制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鍛煉。積分可以用于兌換運動器材、體育課程等,激發學生的鍛煉熱情;表彰優秀個人與團體,對在課外鍛煉中表現突出的個人與團體給予表彰,樹立榜樣,營造積極向上的鍛煉氛圍。
5、結語
本研究通過分析當前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確立了高校課外體育鍛煉數字化管理體系的基本框架,包括管理平臺建設、數據采集與處理、智能分析與決策、監督、反饋、評價與考核等關鍵環節,優化了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的組織形式與管理方式,實現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使體育課程與課外體育活動相互補充,為課外體育鍛煉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提供了理論支持。然而,由于研究時間和篇幅的限制,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將繼續深化對高校課外體育鍛煉數字化管理體系的研究,不斷優化和完善相關理論和實踐方案,為提升高校課外體育鍛煉管理水平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任瑛.淺析當前高校體育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當代體育科技,2015,5(17).
[2]馬海洋.新時代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培育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4.
[3]米亮.高校體育鍛煉效果評價機制改革策略研究[].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
[4]王雯璟,高文峰,曹越前.當代大學生體育鍛煉現狀調查研究———以甘肅省普通高校大學生為例[.體育風尚,2020(9).
[5]鄧磊.高校公共體育數字化管理研究[].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19(4).
[6]王學文.高校課余體育競賽的組織管理對策探討[].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25(3).
[7]潘宏偉,黃中偉,崔小良.創新創業背景下大學生智能化健身管理系統研究[].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