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農業是優化農業結構,推進產業規?;挠行緩?,對提高農業競爭能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泰安市岱岳區依靠科技創新,重點培植有機蔬菜、瓜果、花卉、中藥材、菌類、茶樹、多茬蔬菜等高效農業種植示范區,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為推動全區設施農業更上一個臺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岱岳區設施農業發展基本情況
岱岳區現有人口82萬人,全區耕地面積 4.06× 104hm2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及相關業務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設施農業發展政策,使岱岳區以蔬菜、林果、菌類為代表的設施農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截至目前,全區設施蔬菜業面積 1.82×104hm2 、林果業27.75hm2 花卉 68.33hm2 、其他(中藥材、菌類等、茶樹) 139.73hm2 ,年產值達到了45.57億元。設施農業成為提升岱岳區果品、蔬菜品質,菌類品質提高產品競爭力,增加農民收人的有效途徑。
二、設施農業的主要類型、優勢及設施裝備情況
(一)主要類型
從類別上看,岱岳區的設施農業共有三種類型。
1.日光溫室。由于日光溫室具備較高的保溫性能,成為種植冬季蔬菜的首選。目前在范鎮、祝陽、良莊、房村、山口等鄉鎮得到了大面積推廣應用,現有 6.5×103hm2 。
2.塑料大棚。主要用于春暖蔬菜的種植,范鎮、良莊鎮、房村鎮得到了廣泛應用,現有 1.16×104hm2
3.連棟溫室。已成為林果、花卉、菌菇類高效農業的發展方向。代表區域是道朗鎮、祝陽鎮、主要以種植大棚火龍果、桂花和雙孢菇為主,現有 2.53× 102hm2 。由于投人成本過大,發展數量較少。
從經營機制上看,設施農業目前全部由農戶自主經營。主要通過農戶一經紀人(或外地客商)一市場(或公司)的市場鏈進行銷售。
(二)設施農業的優勢
1.解決了“菜籃子\"“果盤子\"問題。讓廣大人民無論是在寒冷的冬季還是在萬物剛開始孕育的春天,都能吃到多樣的蔬菜和珍稀的水果,是解決“民生”問題的一項重大措施。
2.增強了農業抗風險能力。設施農業能在局部范圍改善或創造環境氣象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擺脫氣候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減輕熱、凍、風霜等氣象災害,提高抗風險能力,確保農業生產的穩定性。
3.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物以稀為貴,火龍果為南方水果,由于設施農業的發展使這一在北方稀缺的水果品種得以種植,產品價格高,取得了高效益。以道朗魚西村為例,搞火龍果種植采摘價格最高的時候達到了32元/kg,是當年市場價的2倍多,集娛樂和銷售于一體,群眾愿意買單大大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
(三)設施裝備情況
目前,岱岳區的設施主要裝備有耕整地機械1850臺、大棚卷簾機5670臺、灌溉和施肥設備12350余臺(套),藥物噴施設備11000余臺;環境調控機械3640臺(套);果樹移栽機械94臺(套),設施農業機械化率 74.15% ,其中,耕整地機械化率為90.87% 、灌溉施肥機械化率為 75.6% 、環境調控機械化率為 56% 。
三、經營狀況
岱岳區設施農業發展的投人大部分由農戶自籌、少部分政府支持。經營狀況較好。按照設施農業發展種類不同,效益有所不同。
(一)設施蔬菜業。采用日光溫室種植黃瓜、芹菜等蔬菜的,采用塑料大棚的,主要種植辣椒、西紅柿、黃瓜,種植面積1.5畝大棚年收入約為4萬~5萬元。
(二)設施林果業。主要采用連棟溫室、日光溫室等設施,種植大棚櫻桃苗、火龍果等林果作物。平均每棚(約1.5畝)櫻桃苗收人約12萬 ~14 萬元,銷往周邊及全國適宜種植的地方。
(三)設施花卉。主要采用連棟溫室,以種植花卉和盆景、名貴苗木為主。其中桂花實現了規?;N植,主要集中在道朗鎮,產品銷往本地及外地。年收入460萬元以上。由于具備易于管理、降低生產成本、節約勞動力等優勢,加快了當地的勞動力轉移。
(四)中藥材、菌類、茶樹等。主要以雙孢菇及其他品種蘑菇為主,產地主要在祝陽鎮。雙孢菇年產3000t左右,產值6000萬元,主要銷往南方各地,茶樹主要分布在祝陽鎮和粥店辦事處。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強政府引導。各鄉鎮根據自身實際,確定了設施農業發展品種,采取政府引導,以點帶面的方式,促進當地設施農業發展。
(二)制定落實設施農業發展政策。為了發展設施農業,岱岳區采取各類措施,抓好規范發展。如:道朗鎮申請列人了全國農業草莓標準化示范區,制定了無公害草莓生產、銷售、檢測標準。被認定為“山東省無公害農產品”,提高了產品的知名度,促進了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
(三)將農業機械購置補貼項目與設施農業發展有機結合,抓好設施農業的發展配套。對大棚卷簾機、水泵、藥物噴施、溫控設備等機械進行了扶持,提高了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
(四)加大對設施農業生產用水、用電、機耕路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組織舉辦了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提高了農戶的種植、養殖水平,為設施農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五)鼓勵和扶持投資者各類專業協會組織、中介機構。培養形成蔬菜瓜果、營銷、貯運、出口大戶,促使其能夠把本地的優勢產品帶出去,把先進的經營理念、技術、品種引進來。
五、設施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科技含量不高。岱岳區設施農業主要是以簡易中等水平的塑料大棚、日光溫室為主,高檔次、設施環境可控程度、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強的連棟溫室所占的比重較小。一旦遭遇災害性天氣,生產難以保障。
(二)資金籌集困難。發展設施農業一次性投資較大,前期建設不僅有建造成本,還有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建設,資金數額較大。
(三)裝備水平較低。雖然設施農業面積發展迅速,但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還比較落后,設施農業的設備、技術更新換代緩慢,自動化水平低,先進適用機械較少,大部分勞動量還是靠人工來完成,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
(四)環境控制技術較弱。目前的設施農業環境控制很大程度上是在大環境下的小幅度調控,當大環境的溫度、濕度、光照、通風等條件與農業生產要求差距較大時,現有技術水平難以滿足農業生產的要求。
六、幾點建議
(一)加強政策扶持。注重發揮農業部門在發展設施農業中的龍頭作用,明確職責,增加投人,強化手段,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制定鼓勵農民和社會投資的優惠政策,將設施農業建設列入政府補貼范圍,優先扶持發展設施農業專業合作組織。
(二)注重機具更新。加大對設施農業機具科研開發的支持力度,組織協調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生產企業,集中力量進行攻關,力爭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和機具。同時,對生產急需、農民歡迎、經濟效益好的重點項目和成果,安排專項資金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著力提高設施農業的規模和效益。
(三)加強培訓和推廣體系建設。設施農業涉及種植、園藝、植保、畜牧、林果、漁業、機械及科研生產諸多領域,應當建立統一的組織管理機構,健全和完善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和推廣服務體系,支持建立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定期培訓在一線工作的技術人員,提高推廣服務能力。
(作者單位:泰安市岱岳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