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榫與卯
古代工匠把木材加工成一個個木構件,然后在木構件的連接處做出凸出來和凹進去的小卡口。凸出來的部分叫“榫”,凹進去的部分叫“卯”。榫和卯一拼接,就緊緊地“咬”在了一起,不需要用釘子、螺絲等金屬連接就非常牢固。使用榫卯結構連接的木構件還可以反復拆卸組合,十分方便,在中國古代建筑、家具中被廣泛使用。
應縣木塔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的應縣木塔就是使用榫卯結構搭建而成。它是中國目前尚存的年代最久、體積最大的木塔,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木塔。應縣木塔建于1056年,在近千年的時間里遭遇過多次地震、炮火等災難。依靠榫卯結構,應縣木塔遇強震不倒,遭炮擊不毀,成為了建筑史上的奇跡,與法國埃菲爾鐵塔、意大利比薩斜塔并稱為“世界三大奇塔”。
你知道為什么使用榫卯結構的建筑會如此結實嗎?我們知道,細長的木板很容易橫著從中間折斷,可如果要將木板豎著弄斷,我們就需要用斧頭將其劈開。榫卯結構能夠巧妙地改變建筑木構件的受力方向,這樣建筑木構件就可以承受更大的壓力。當木質材料受到溫度、濕度的影響時,會整體收縮或膨脹,不會局部變形,這樣榫卯的連接處始終都很緊固。
龍舟
古時的龍舟就使用榫卯結構制作而成。龍舟的“龍骨”如同船的脊柱,由整根木材制作而成。船的其他部分則用一塊塊木板,以榫卯結構在龍骨上加以拼接而成。制作過程中,工匠會拿錘子敲打,使榫卯連接得更緊實。經過敲打,木板接縫處緊密到一根頭發都難以插入其中。這就是龍舟不漏水的奧秘。
魯班鎖
魯班鎖使用的也是榫卯結構。相傳魯班鎖是戰國時期魯國工匠魯班發明的。這種古老的玩具通過榫卯結構進行拼插組合,很考驗人的觀察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魯班鎖看起來簡單,但是其中的榫卯結構奧妙無窮。
榫和卯,承載著中華悠久的歷史文化,展現了古代工匠的精妙技藝, 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創新。
你還知道哪些使用榫卯結構的建筑?發送郵件告訴我們吧。我們會不定期從參與的同學中抽取幸運小讀者并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