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德行醫,以技精醫,不僅把高超的醫德仁術造福于天下桑梓,還把構建中醫特色診療體系、讓每一個人都擁有健康作為他畢生追求的崇高目標和實現自身價值的神圣事業。他學貫中醫,廣汲傳統中醫民間精華,博采眾長,躬耕杏林,廣濟蒼生,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他對中醫結合診療手法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他是我國中醫藥文化忠實的傳承者和創新者,為全國的全民健康事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他就是中醫名家一聞樹忠。
根植黑土,精誠為醫
1953年,聞樹忠出生于吉林省長春市九臺這片沃土。少年時代,他便被中醫文化中蘊含的深邃智慧與濟世情懷所吸引。懷著對岐黃之術的虔誠追求,他完成了系統的醫學教育,成為一名兼具深厚理論基礎的中醫主治醫師、執業醫師。行醫之路漫漫,他從未停止精進的腳步,先后拜師于中國工程院石學敏院士及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門下,在兩位泰斗的悉心點撥下,汲取現代醫學精華,融匯傳統中醫精粹,醫術日益精湛。
勇探荊棘路,創立“心”之所
世紀之交的2000年,目睹眾多心腦血管病患者輾轉求醫而療效欠佳的困境,聞樹忠毅然拿出全部積蓄,在九臺創立了“聞樹忠中醫內科診所”一這便是日后聲名遠播的“九臺市心腦血管病研究所”的雛形。小診室承載著他宏大的初心:以畢生所學,為深受\"中風\"(腦梗塞)等頑疾折磨的患者,鑿開一條希望之路。
腦梗塞,中醫稱為“中風”,輕則留下偏癱失語之苦,重則意識喪失,甚至危及生命。其前兆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常被忽略;而大面積梗死或基底動脈閉塞,則如驚濤駭浪,瞬間能將生命之舟推向傾覆邊緣。聞樹忠深知,面對這兇險之疾,唯有“早”字當先一早警覺、早干預、早治療,方能挽狂瀾于既倒。

聞樹忠
數十載求索,凝成“八法”“五位”
為了攻克這道橫亙在生命面前的險峰,聞樹忠埋首浩瀚醫學典籍,在臨床一線反復實踐,歷經數十余載寒暑不輟的潛心鉆研。他緊緊抓住古典醫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這一核心智慧,將古人的深邃哲思與現代醫學的精準認知反復錘煉融合。無數次深夜燈下的沉思,無數次病床邊的觀察,無數次治療方案調整后的追蹤,終于淬煉出獨具匠心的“八宜八法”與“五位一體”綜合治療體系。
“八宜八法”即閉癥宜開、脫癥宜固、肝陽宜于潛鎮、痰癥宜于開泄、氣逆宜于順降、心液肝陰宜于滋、腎陰漸少宜于滋鎮、通經宜絡。這一體系以辨證施治為原則,強調個性化診療方案,避免了傳統醫學治療過程中的籠統與盲目。

“五位一體”的治療方案則更為系統與全面。這一療法包括名貴中草藥方劑、穴位注射療法、藥物接入療法、中醫針灸療法及科學儀器療法。其中,名貴中草藥方劑的運用,以其活血舒筋、祛瘀散結等功效,對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頑固性頭痛、頭暈的治療展現了顯著的療效。穴位注射療法和中醫針灸療法,依托經絡理論,促進患者身體功能的迅速恢復。藥物接入療法則通過現代醫學手段,輔助溶栓、改善血液循環。科學儀器療法,如光量子血液輻射療法,更是將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技術有機結合,進一步穩定了療效。
“八宜八法”如精密導航,深入疾病發生的不同階段與復雜層次。“五位一體”則如構建生命康復的立體堡壘。這套療法是聞樹忠心血與智慧的結晶,其精髓在于“標本兼治、中西合璧”。臨床實踐反復證明,其“短、快、高、穩”的特點令人矚目。
從診所到華一,初心照征程
聞樹忠始終恪守“短療程、高療效、低消費\"的行醫宗旨,將患者的福祉置于最高位置。這份執著堅守與顯著療效,贏得了廣大患者的信賴,也獲得了黨和政府的高度認可。2011年11月20日,在中共九臺市委、市政府及市衛生局的鼎力支持下,承載著聞樹忠半生心血的“聞樹忠中醫內科診所”完成了歷史性蛻變,正式升格為“吉林九臺華一醫院”。
這不僅是名稱的改變,更是服務能力質的飛躍。醫院規模顯著擴大,增設42張正規住院病床,為心腦血管病患者提供更完善的住院診療環境。同時,醫院廣納賢才,聘請了多位臨床經驗豐富的資深專家,形成了一支實力雄厚的醫療團隊。尤為重要的是,經上級主管部門嚴格審批,華一醫院相繼成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單位,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使聞樹忠所倡導的“低消費、高療效”理念惠及更多普通百姓。
仁心仁術,澤被桑梓
如今的九臺華一醫院,在聞樹忠院長的帶領下,早已超越了昔日診所的格局。窗明幾凈的診室,專業有序的病房,先進的診療設備,處處體現著現代化醫院的規范與溫度。然而,無論環境如何變遷,規模如何擴展,醫院的核心靈魂未曾改變一那就是聞樹忠院長以身作則、深深鐫刻在每位醫者心中的“仁心仁術”。
聞樹忠的身影,依然是醫院里最恒定的坐標。晨曦初露,他已在病房巡視,細心查看每位患者的恢復情況;診室之中,他凝神靜氣,指尖傳遞著對脈象的敏銳感知,望聞問切間,是數十多年積累的深厚功力與對病患疾苦的感同身受。他深知,藥物針石固然重要,但面對飽受“中風”威脅、身心俱損的患者,一句懇切的鼓勵,一番透徹的病理講解,常能點亮他們眼中熄滅的光。
在聞樹忠的引領下,華一醫院成為了流淌著傳統中醫濟世情懷與現代醫學人文溫度的港灣。他以心血澆灌杏林之路,以獨創的仁術破譯“中風”之困,讓無數徘徊于病痛陰影下的生命,得以掙脫束縛,重新擁抱陽光下的尊嚴與自由。
從九臺街巷深處的小小診所,到守護一方百姓健康的華一醫院,時間在變,空間在變,唯那顆懸壺濟世的赤子之心,歷經歲月磨洗,始終如磐石般堅定溫熱,以無聲的誓言繼續守護著萬千生命渡過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