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8日,在捷克布拉格舉行的戈爾德施密特地球化學大會上,一項對智利火山的研究指出,冰川融化可能為未來更具爆發性、更頻繁的火山噴發埋下伏筆。隨著氣候變化加速冰川消退,全球數百座冰下休眠火山,特別是南極洲的火山,可能變得更加活躍。
這是首批在大陸火山系統中探索冰川消退與火山活動增加之間聯系的研究之一。相關發現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了解和預測冰川覆蓋地區的火山活動。
事實上,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科學家就發現了兩者之間的聯系。在此次研究中,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理海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的研究人員,對智利南部安第斯山脈的6座火山(包括休眠的莫喬-肖希恩科火山)進行了氬測年和晶體分析,以研究巴塔哥尼亞冰蓋的擴展和消退如何影響過去的火山行為。
通過精確測定之前火山爆發的日期并分析噴發巖石中的晶體,研究團隊追蹤了冰川重量和壓力如何改變地下巖漿的特性。他們發現,在上一個冰河期(約2.6萬年前至1.8萬年前)的高峰期,厚厚的冰蓋減少了火山噴發量,使富硅巖漿在地表下10至15公里處積聚,并形成巖漿庫。然而,隨著冰河期結束,冰蓋迅速融化,重量的突然減輕造成地殼松弛以及巖漿中的氣體膨脹。這種壓力的積聚引發了深層巖漿庫爆發,導致火山形成。

“火山爆發性提高的關鍵是最初在巖漿庫上方覆蓋的非常厚的冰川,觸發點則是冰川消退、壓力釋放。而這正是目前南極洲等地出現的情況。”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巴勃羅·莫雷諾-耶格爾(Pablo Moreno-Yaeger)說,“我們的研究表明,這種現象不僅限于冰島、南極洲,其他大陸地區,如北美、新西蘭和俄羅斯部分地區也值得更密切的關注。”
雖然從地質學看,火山對冰川融化的反應很迅速,但巖漿系統的變化過程是漸進的,會持續幾個世紀,這為監測和預警留出了一些時間。
研究人員還指出,火山活動增加可能會對全球氣候產生影響。短期內,火山噴發釋放的氣溶膠可以暫時冷卻地球。比如,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噴發后,全球氣溫下降了約0.5℃。但隨著多次火山噴發,這種影響發生了逆轉。

“隨著時間推移,多次噴發帶來的溫室氣體累積,可能導致長期全球變暖。” 莫雷諾-耶格爾說,“這建立了一個正反饋回路,氣候變暖下的冰川融化引發了火山噴發,而火山噴發又可能進一步導致氣候變暖和冰川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