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V448.15+3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25)20-0012-05
Abstract:Inordertosolvetheproblemof setingparametersforcapsuledispersalof guidedsubmunitions,basedonthe structureofsubmunitionswithmulti-segmentsarrangement,theparticleouterballsticequationofthesubmunitionswas established.Simulinkwasusedtosimulatetheactualflightproces,andtheinfluenceofdiferentdispersalconditionsonthe projectileslandingdispersionradiusandfallnganglewascomparedandanalyzed.Theresearchresultsshowthatthedispersion radiusoftheprojetilelandingpointismostaffctedbythedispersionheight,whilethebaliticinclinationangleofthe projectileatthedispersionpointhastheleastinfluenceonthedispersionradiusandthegreatestinfluenceonthelandingangle, thusafectingthefinaldispersionshapeoftheprojectle.Atthesametime,fromtheanalysisoftheinfluenceofthebalistic inclinationangleonthedispersionradius,itcanbeseenthatwhentheballsticinclinationangleisgreaterthan -70° ,the dispersionshapeoftheprojectiletendstobecircular.Thesimulationresultsshowthatthelargertherangeofdispersionheight change,thelargerthedeviationrangeofthebulet’sdispersionradius.Atthesametime,theselectionoftimingparameters determines theintersectionrangeofthefrontandrearbulets:Therefore,selectingtheapropriatedispersionheightcangreatly increase the bulet's dispersion width,and the selection of timing parameters determines the damage area.
Keywords:cluster submunition; time-sequential ejection;dispersion radius; Simulink; trajectory
子母彈作為大規(guī)模地面毀傷武器,其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子彈落點分布的形狀、大小及其均勻程度直接影響子母彈終端毀傷效果,關(guān)于子母彈飛行彈道及子彈落點散布,相關(guān)專家學(xué)者做了較深入的研究[1-3]。文獻(xiàn)[4]是針對海上目標(biāo),通過建立子彈的質(zhì)點彈道模型,研究了拋撒條件對海上運動自標(biāo)打擊的精度,著重分析了對散布半徑和下落時間的影響。文獻(xiàn)[5-6]也是采用子彈的質(zhì)點彈道模型,分析不同拋撒參數(shù)對子母彈作戰(zhàn)效能的影響。然而對于子彈落角影響作戰(zhàn)效能的子母彈,要綜合考慮子彈落點散布半徑和子彈落角的影響。
在前人工作的基礎(chǔ)上,本項目針對一定區(qū)域范圍的目標(biāo),建立無控子母彈拋撒質(zhì)點彈道模型,對比分析不同拋撒條件對子彈落點散布半徑和子彈下落角的影響規(guī)律及影響程度,以便為有效設(shè)計子彈落點散布半徑和子彈下落角的匹配關(guān)系,同時通過時序拋撒子彈,提高對落角有要求的子母彈對區(qū)域目標(biāo)全覆蓋的毀傷效能提供參考。
1計算模型
1.1 基本假設(shè)
整個過程由多段彈道組成,而且包括了飛行質(zhì)量的改變和阻力系數(shù)的改變,特別是燃?xì)饽沂阶饔糜谧訌椀倪^程是十分復(fù)雜的。因此方程建立時如果對每個細(xì)節(jié)都進(jìn)行考慮是不現(xiàn)實的,必須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在一種較為理想的假設(shè)條件下建立數(shù)學(xué)模型。特作以下基本假設(shè): ① 考慮到對子彈藥來說,母彈內(nèi)囊式拋撒的作用時間是相對較短的,因為本文重點研究的是子彈藥的散布效果,因此這里認(rèn)為彈射子彈是瞬間完成的,且同層子彈拋撒速度相同。 ② 子彈藥按各自的彈道飛行互不干擾。 ③ 子彈、母彈只作位移運動,不作轉(zhuǎn)動,不考慮母彈旋轉(zhuǎn)速度的影響。
1.2 子彈運動方程組
子彈采用地面坐標(biāo)系的質(zhì)點運動方程組進(jìn)行描述,如下
式中: X,Y 分別為子彈對應(yīng)速度工況下的阻力系數(shù)、
升力系數(shù); θ 為彈道傾角; m 為子彈質(zhì)量; G 為子彈重力; V 為子彈落速; Vx,Vy 分別為子彈落速在地面坐標(biāo)系的分量; x,y 分別為子彈橫向、縱向位移。
1.3 程序框圖
通過利用MATLAB-Simulink[7-8搭建子彈實際飛行大氣模型,將子彈氣動數(shù)據(jù)隨速度變化值及結(jié)構(gòu)參數(shù)值帶入子彈動力學(xué)運動方程中,真實模擬子彈拋撒狀態(tài),具體模型如圖1所示。
2 影響因素計算分析
根據(jù)上述建立的彈道模型及子彈初始條件,計算不同拋撒條件下(拋撒高度、側(cè)拋速度、母彈彈道傾角、母彈速度、子彈姿態(tài)角及風(fēng)速)子彈的落點散布半徑及子彈下落角,其中子彈彈徑 0.15m ,質(zhì)量 90kg 子彈總數(shù)8枚,共2層,其中前艙、后艙各4枚排布,序號1—4為前艙子彈,序號5—8為后艙子彈,并且為了更均勻地覆蓋目標(biāo)區(qū)域,將前后子彈相對縱軸交叉排列,子彈在母彈內(nèi)的具體排列如圖2所示。
基本拋撒條件為:拋撒點高度 300m ,母彈速度500m/s ,彈道傾角 70° ,側(cè)拋速度為 15m/s ,分析地面散布形狀的分析,其近似為橢圓狀,為計算不同參數(shù)時子彈覆蓋面積,只考慮最外圈子彈分布即可,采用橢圓狀長短軸之比作為落點散布分析指標(biāo)。
其中這8枚子彈初始姿態(tài)決定出彈初始速度及初始角度,第 i 個子彈的速度在地面坐標(biāo)系的坐標(biāo)分量為
式中: Vm 為母彈速度; Vp 為側(cè)拋速度; L-1(θ,ψv) 為彈道坐標(biāo)系到地面坐標(biāo)系的轉(zhuǎn)換矩陣 為彈體坐標(biāo)系到地面坐標(biāo)系的轉(zhuǎn)換矩陣; εi 為第 i 個子彈與縱軸的角度。
2.1拋撒點高度對子彈落點散布的影響
拋撒點高度變化為 200~1000m ,其他為基本拋撒條件,仿真結(jié)果如圖3、圖4所示。由圖3、圖4可見,隨著拋撒點高度的增大,子彈落點散布半徑、下落角隨之增大,兩者與拋撒點高度均呈線性退增變化關(guān)系。且橫向半徑增長速率大于縱向半徑增長速率,拋撒點高度從 200m 增大到 1000m ,下落角增大不到1° 。其中子彈#2和子彈#4關(guān)于縱軸對稱,因此落角變化一致,圖3(b)中曲線重合。
由圖3可見,拋撒點高度為 1000m 時子彈落點橫向半徑( R=37m )約為 200m 時 R=8m 的4.6倍。
2.2 側(cè)拋速度對子彈落點散布的影響
側(cè)拋速度變化為 15~30m/s ,其他為基本拋撒條件,計算結(jié)果如圖5、圖6所示。由圖5、圖6可見,隨著側(cè)拋速度的增大,子彈落點散布半徑呈線性增大趨勢,且側(cè)拋速度由 15m/s 增加到 30m/s 時,子彈落點散布半徑增大為2倍。另外,隨著側(cè)拋速度增大,#3子彈下落角相應(yīng)增大 2° ,#1子彈下落角隨之減小 2° ,母彈側(cè)向子彈 #2,#4 的下落角不隨側(cè)拋速度增大而變化。
由圖5(a)可知,側(cè)拋速度 30m/s 時子彈落點橫向半徑( R=15m 為 15m/s 時橫向半徑( R=7.5m 的2倍。由圖 5(b) 可知,側(cè)拋速度增加一倍,子彈落點彈道傾角增加 2° 。
2.3母彈彈道傾角對子彈落點散布的影響
母彈彈道傾角變化為 -70°~-90° ,其他為基本拋撒條件,計算結(jié)果如圖7、圖8所示,由圖7、圖8可知,隨著母彈彈道傾角增大,子彈縱向落點散布半徑(Rz) 和橫向落點散布半徑 (Rx) 也逐漸加大,且橫向落點散布半徑的幅度大于縱向落點散布半徑的幅度。另外隨著彈道傾角的增加,子彈散布形狀趨向于長扁狀橢圓。由于子彈下落角是由母彈彈道傾角賦予的,因此母彈彈道傾角對子彈散布形狀和子彈下落角影響較大。
由圖7(a)可知,彈道傾角 -70° 時子彈落點橫向半徑 R=7.5m )約為 -90° 時橫向半徑( R=6.6m 的1.1倍。由圖 7(b) 可知,子彈落點彈道傾角主要由母彈彈道傾角決定,同時子彈落點傾角小于母彈彈道傾角。
2.4母彈速度對子彈落點散布的影響
母彈速度變化為 400~500m/s ,其他為基本拋撒條件,計算結(jié)果如圖9、圖10所示。由圖9、圖10可知,隨著母彈速度的增大,子彈落點散布半徑相應(yīng)減小,子彈落點散布半徑減小約為 1.5m ,其對橢圓長短軸之比影響較小。
由圖9(a)可知,母彈速度 400m/s 時子彈落點橫向半徑( R=8.4m 約為 500m/s 時橫向半徑( R=7.25m )的1.15倍。由圖9(b)可知,隨母彈速度增加 100m/s 子彈落點彈道傾角最多只有 0.5° 的變化。
2.5 時序拋撒對子彈落點散布的影響
后艙4發(fā)子彈的布局有利于子彈落點散布,通過計算分析,先拋后艙子彈比先拋前艙子彈的落點散布半徑增加約 lm ,同時先拋后艙子彈有利于避免前空槽氣流干擾,因此選擇先拋后艙子彈。拋撒時序選擇 0.1~ 0.5s ,其他為基本拋撒條件,計算結(jié)果如圖11所示
由圖11可知,拋撒時序不影響拋撒形狀,且不影響前拋子彈散布半徑,拋撒間隔對后拋子彈的散布半徑呈線性影響,拋撒間隔 0.1s 的后拋子彈散布半徑1 R=11.45m )約為拋撒間隔0.5s的后拋子彈散布半徑中 R=6.48m 的1.76倍。同時后拋子彈與前拋子彈的散布半徑隨拋撒間隔增加而增大,為了提高子母彈對目標(biāo)區(qū)域的毀傷范圍,采用圖11中的交點,拋撒時序0.417s,后拋子彈散布半徑 7.5m ,且前拋子彈與后拋子彈散布半徑差也為 7.5m 。
2.6 總結(jié)
基于上述單項因素分析,建立參數(shù)表(表1)以供選擇。
由表1中所有變化量數(shù)據(jù)值可知,子彈落點散布半徑受拋撒高度的影響最大。當(dāng)實際母彈落速相較理論落速波動范圍小于 30m/s 時,由半徑變化均值可知,母彈落速對散布半徑影響小于側(cè)拋速度的影響程度,而拋撒點母彈彈道傾角的影響程度最小。
3結(jié)論
本文基于子母彈囊式時序拋撒的彈道影響因素分析,確定了影響子彈落點散布的主要因素,其中子彈落點散布半徑主要受拋撒高度的影響,其次是子彈側(cè)拋速度、母彈速度,而拋撒點母彈彈道傾角對散布半徑影響最小。然而對于子母式侵徹彈,母彈彈道傾角對子彈落點的彈道傾角影響較大,繼而影響子彈作戰(zhàn)效能,因此,選擇大于 70° 的彈道傾角能夠在不影響散布半徑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作戰(zhàn)效果,同時采用時序拋撒交叉排列的前后艙子彈能夠保證全范圍覆蓋目標(biāo)區(qū)域。
參考文獻(xiàn):
[1]楊啟仁.子母彈飛行動力學(xué)[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9.
[2]裴益軒,劉慶明,白春華.子母型航空燃料空氣炸彈子彈散布仿真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2002,22(5):622-625.
[3]徐文旭,唐雪梅,蒙源愿.導(dǎo)彈子母彈子彈拋撒彈道模型及數(shù)字仿真[J宇航學(xué)報,2000,22(2):72-78.
[4]孫傳杰,盧永剛.一種無控子母彈落點散布分析[J].彈箭與制導(dǎo)學(xué)報,2010,30(1):109-111,118.
[5]孔維紅,姜春蘭,王在成,等.某型航空子母彈子彈地面散布研究[J].航空兵器,2005(4):43-46.
[6]宋海博.航空子母彈囊式拋撒內(nèi)彈道仿真及散布規(guī)律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xué),2019.
[7]崔瀚.基于MATLAB/Simulink的通用質(zhì)點外彈道程序設(shè)計[J].電子測試,2017(1):1-2.
[8]王正林,王勝開,陳國順.MATLAB/Simulink與控制系統(tǒng)仿真[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5.
[9]錢杏芳.導(dǎo)彈飛行力學(xué)[M].北京:北京工業(yè)學(xué)院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