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聚焦酒泉市肅州路3.5 km樹溝內的250株刺柏球,系統分析了其生理特性及生長衰弱成因,并基于多維度診斷制定了一套科學復壯技術體系。研究通過土壤改良、根系促生、營養補充及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關鍵措施,顯著改善了刺柏球生長狀態,新葉萌發率提升35%,葉綠素含量增加至1.8 mg/g,病蟲害發生率降低50%。復壯后,刺柏球整體景觀效果與生態功能得到有效恢復,為西北干旱區園林綠化中刺柏類植物的養護管理提供了技術參考。
關鍵詞:刺柏;復壯技術;綠化;園林養護
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作為柏科刺柏屬常綠樹種,因其耐寒、耐旱、抗逆性強等特性,在園林景觀構建中具有關鍵地位,其獨特美學價值與生態意義顯著。酒泉市肅州區自21世紀初將刺柏廣泛應用于道路隔離帶、公園綠地及防護林帶,形成了“四季常綠、層次豐富”的景觀格局。然而,近年來肅州路刺柏球普遍出現樹勢衰弱、針葉枯黃、病蟲害頻發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其生態與美學價值。據調查,肅州區約40%的刺柏植株存在生長不良現象,這不僅嚴重影響其景觀呈現,使其無法充分發揮美化環境功效,還對當地生態功能產生負面影響,如空氣凈化能力下降、水土保持作用削弱等[1-2]。
樹木復壯技術是恢復衰弱植株生理機能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在于通過環境調控與營養干預激活樹木自愈能力。目前,針對刺柏的系統性復壯研究在西北地區尚屬空白。因此,本研究結合生物學特性與肅州區立地條件,深入解析刺柏生長衰弱的驅動因素,并通過田間試驗驗證復壯技術的有效性,以期為類似生態區刺柏養護提供科學依據。?
1 刺柏類植物特性?
1.1 植物分類與分布?
刺柏屬柏科刺柏屬,為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自然株高可達12 m。刺柏樹形優美,其樹干蒼勁古樸,小枝纖細下垂,針葉三棱形,密集排列呈螺旋狀,葉色翠綠至藍綠,具有獨特的觀賞性。刺柏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地區,垂直分布范圍從海拔500~3 500 m[3],表現出極強的生態適應性。在酒泉區域內刺柏廣泛應用于城市道路、廣場、公園、居住區等綠化,通過孤植、列植或造型設計(如刺柏球、刺柏柱)形成多樣化景觀,為我市生態環境建設與園林景觀打造貢獻力量。?
1.2 生長習性與特點
刺柏是典型陽性樹種[4],日均光照需求≥8 h,充足光照可保障其光合效率與次生代謝物合成。其根系發達,主根深可達2 m,側根水平延伸范圍廣,能有效吸收深層土壤水分與養分,耐瘠薄能力突出。刺柏偏好干燥冷涼氣候,適宜生長溫度為-25~35℃,年降水量300~500 mm,pH6.0~8.5的砂質壤土或礫質土中生長最佳。刺柏具有較強抗瘠薄與抗風能力,能在土壤肥力低、風力大的環境中生存。其耐寒能力強,且偏愛干冷氣候,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鈣質黃土環境中均能生長。
刺柏對土壤質地要求雖不高,但黏重土壤會降低透氣性與透水性,阻礙根系生長,易誘發根腐病、白絹病等病害,影響植株生長甚至導致死亡。刺柏易受針枯病、松梢螟、松干蚧、松大蚜等病蟲害侵襲,病蟲害集中爆發會嚴重威脅其生長與觀賞價值[5]。刺柏耐修剪性差,過度或不當修剪會影響枝條萌發與樹形[6];且不耐蔭蔽,在蔭蔽環境下易出現落葉干枝等問題。此外,刺柏是易流膠樹種,修剪不當、蟲害、樹勢衰弱等因素會導致流膠,造成營養流失,加劇樹木衰弱。
1.3 刺柏的生態與景觀價值
刺柏在園林綠化中兼具生態功能與美學價值。
1.3.1" 生態功能
刺柏密集樹冠可有效截留粉塵、吸收二氧化碳,單株年固碳量達12.5 kg;深根系結構能穩固土壤,減少水土流失。
1.3.2 景觀價值
四季常綠特性彌補了西北地區冬季景觀單調的短板,通過修剪造型可形成幾何圖案或自然流線,與開花灌木搭配可構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復合群落。
2 刺柏在酒泉市肅州區的應用與分布
酒泉市肅州區地處西北內陸,屬典型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短促,冬季寒冷漫長。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城區建成面積從2000年的18 km2急劇擴展至2024年的56 km2,綠化景觀需求發生顯著變化。針對市民反映的冬季“視覺單調[7]”
“生態功能弱化”等問題,肅州區提出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城市生態景觀體系。
刺柏作為一種耐寒、耐旱且適應性較強的樹種,在酒泉地區展現出良好的生長勢頭。自21世紀以來,常綠樹種憑借其四季常青的特性,逐漸成為酒泉地區園林綠化的重要選擇。其中,刺柏以其適應性強、樹形挺拔、耐修剪易造型等特性,在城市更新進程中被廣泛應用,尤其是近些年,在肅州區新老城區的更新建設綠化工程應用極為廣泛。在酒航路基非隔離帶刺柏與銀杏等落葉喬木搭配種植,形成“春觀葉、夏納涼、秋賞金、冬覽翠[7]”的四季景觀序列;在肅州路中央隔離帶刺柏球與連翹、榆葉梅及花卉組合,形成綿延3 km的彩色花帶;在公園和綠地通過孤植、叢植、列植、混植及造型等,打造出獨特的景觀效果,彰顯出刺柏獨特的美。近年來,刺柏更是被應用于防風林帶和“刺柏+沙棘”混交造林……刺柏以其適應性強的特性不僅有效彌補了冬季景觀短板,更通過多樣化的造型設計的栽植方式,為城市空間增添了生態美感與藝術氣息。
3 酒泉市肅州區松柏類植物樹勢衰弱問題與分析
經對肅州路刺柏球的細致觀測與深入分析,發現其存在諸多生長問題。當前,肅州路全段刺柏球普遍樹勢衰弱,在高溫與多水等不利逆境脅迫下,生長受阻嚴重。植株生長活力不足,新陳代謝異常,致使新葉萌發稀少,光合作用能力下降,葉綠素含量減少,老葉變黃失去翠綠光澤,使得整體呈現枯黃態勢。同時,伴有一兩年生針葉掉落現象,落針病、赤枯病等葉部病害嚴重,落針病使針葉脫落致樹冠稀疏,赤枯病在針葉上形成褐色病斑,嚴重時針葉枯死,極大降低了刺柏球的觀賞價值與生態功能。?
3.1 原因分析?
3.1.1 生長年限因素
肅州路的刺柏球于2001年栽植,至今已歷經24個生長周期。根據樹木生理學研究,刺柏屬植物的自然壽命通常為30—50年,其生命周期劃分為幼年期(0—10年)、壯年期(10—25年)和衰老期(25年后)。當前肅州路刺柏球已進入生理衰老階段,組織、器官老化,細胞分裂與更新能力減弱,生理代謝功能衰退,導致其對環境變化適應能力和病蟲害抵抗能力下降,樹勢衰弱。?
3.1.2 土壤因素
肅州路連年栽植帶有營養缽的花卉而未及時起土,使其根系覆土過深,阻礙根系呼吸與氣體交換,限制根系伸展與生長,難以吸收足夠水分與養分,嚴重影響樹木生長。
3.1.3 植被競爭
肅州路刺柏球定植以5 m為間隔,間植有連翹、榆葉梅等灌木球。近十年間,樹溝內均栽植矮牽牛、雞冠花等各類草花。灌木、花卉根系發達、生長快,與刺柏球競爭土壤中的養分,使刺柏球可獲取的養分大幅減少。同時,花卉喜水,在養護過程中為保障花卉的正常生長年灌水量700 mm,遠超過刺柏需求量(300 mm),土壤含水量長期維持在17%~20%(刺柏適宜值為12%~15%),阻礙刺柏的根系呼吸和生長發育[1],造成爛根,進一步加劇了樹勢的衰弱。?
3.1.4 氣候因素
肅州區氣候干旱、少雨、多風,年均降水量118 mm,
較刺柏球需求(300~500 mm)低60%~76%,年均蒸發量2 850 mm,干旱度指數15.3。干旱和少雨使空氣比較干燥,影響刺柏球生理活動。刺柏球定植在中央隔離帶內,受夏季高溫炙烤柏油路面產生的輻射熱、機動車高速行駛引發的熱風效應,刺柏樹冠溫度升高6~8℃,蒸騰速率增加30%,加劇樹體水分散失。本地年均風速3.5 m/s,8級以上大風年發生不少于6次,導致枝干機械損傷,傷口易感染病原菌。長期觀測數據顯示,風害年均導致刺柏球斷枝率達1.2%,單株樹皮損傷面積平均為0.5 cm2,這進一步削弱了樹勢,嚴重影響了刺柏的生長。
4 酒泉市肅州區刺柏球植物復壯技術
復壯遵循“標本兼治、循序漸進”原則,以春季(3月下旬—4月中旬)為最佳實施期。此時樹木開始萌芽,生理活動活躍,對營養物質吸收與利用的能力較強。在春季實施土壤改良、促進生根及補充營養等復壯措施,能提高效率,使樹木更好吸收外界養分與刺激,達到最佳復壯效果。綜合考量分4步進行復壯方案實施,確保復壯工作順利開展并取得良好成效。?
4.1 土壤改良與施肥
春季,樹木萌發前先對刺柏球根部土壤進行翻土,以樹干為中心,半徑1 m范圍內深翻40 cm,破除板結層,改善通氣性與透水性。并起除多余土壤,在刺柏周圍50 cm處,開30 cm深的環形溝施入腐熟羊糞10 kg、腐殖酸5 kg及國光“活力源”微生物菌肥10 kg,分層埋施于20~40 cm土層,以達到改良土壤的目的。腐熟羊糞+腐殖酸+“活力源”施用,能促進土壤形成團粒結構,疏松土壤,有利于刺柏根系的生長和呼吸。“活力源”菌肥富含枯草芽孢桿菌和側孢短芽孢桿菌等微生物,其代謝又能產生氮、磷、鉀等營養元素[8],可為刺柏球持續供肥。同時,微生物的活動能夠抑制有害病原菌,減少根部病害,營造良好土壤環境。
4.2 根系促生與病害防治
采用生根劑和殺菌劑復配方案。生根劑可誘導根系萌發,刺激細胞分裂與生長,促進根系生長旺盛,增加根系數量與長度,提高吸收能力。殺菌劑能夠預防和治療根部病害,保護根系健康。本方案采用國光“根盼”1 000倍液+“根多”1 000倍液+“健致”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倍液復配。4月初澆灌春水時將該復配液澆灌于刺柏球根部,以促進根系生長,減少病害侵襲,為樹木整體生長奠定基礎,在4月下旬5月初進行第二次灌根。?
4.3 營養補充
4月中旬,選用高效微肥和生長調節劑復配液吊注的方式給刺柏球輸液,高效補充生長所需營養,調節樹木體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誘導葉芽萌發,煥發樹木生長活力,促進健壯生長。采用國光“施它活”+“樹動力”復配液吊注,每株從不同方向打
3~4個孔進行分層多孔吊注,每株刺柏吊注“施它活”4袋、“樹動力”3袋。首次吊注結束后隔5 d進行第二次。通過精準控制吊注營養劑量,有效刺激刺柏球葉芽生長,增加新葉萌發數量。?
4.4 葉面施肥與病蟲害防治
4月下旬,用殺菌劑和葉部復合肥(0.2%磷酸二氫鉀)配液進行葉面噴施[9],殺菌劑防治刺柏葉部病害,保護葉片生理功能;葉面復合肥補充磷鉀肥等營養,增強植物抗逆性,促進生長發育;同時,可配以誘導劑(0.05%蕓苔素內酯)誘導新葉萌發。通過各產品科學配比,為刺柏提供充足營養,促進新葉生長,改善整體生長狀況。首次噴施20 d后,需進行第二次噴施,沿用上述復配液,持續為刺柏補充生長所需養分。6月下旬和7月下旬,以殺菌劑與殺蟲劑為主的復配液進行第三、第四次葉面噴施,重點防治葉部病蟲害,避免植株遭受病蟲侵害,確保刺柏健康生長。
4.5 復壯效果評估
通過對比復壯前后的指數發現根尖數量增加50%,新梢長度達10 cm,葉綠素含量恢復到1.8 mg/g,枯枝率較低至8%,赤枯病與落葉病發病率分別降低至10%和13%,蟲害發病率降低至20%。
5 結語?
通過對肅州路刺柏球特性與現狀的深入剖析,制定并實施復壯計劃,顯著改善了肅州路刺柏球的生長狀況,使其葉色翠綠重煥生機。在實際操作中,密切關注植物復壯過程中的生長變化,定期監測樹木生長指標,如葉片顏色、新葉萌發數量、新梢生長量、枝干生長狀況等。依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復壯措施,刺柏球整體呈現新葉不斷萌發、老葉枯黃脫落現象和干枝枯枝數量明顯減少、樹體顏色變綠、長勢良好的狀態。本次刺柏球復壯成功實施,提升了肅州路3.5 km園林景觀效果,為當地園林建設管護中刺柏養護管理提供了具體方案,對當地生態環境改善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此外,本研究方法與結論為其他地區松柏類植物養護與復壯提供了有益參考,有助于推動園林植物養護領域技術進步與經驗交流。?
參考文獻
[1] 馮瑾霞.淺談城市道路綠化松柏類植物的復壯措施——以酒泉市肅州區為例[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4(8):74-77+81.
[2] 沈艷.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8(2):126.
[3] 王愛君,路東曄,賀嶸,等.影響中國刺柏屬8個樹種地理分布格局的主導因子[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5(3):1-14.
[4] 馬維春.河西走廊刺柏種植技術及蟲害防治措施[J].農業災害研究,2024,14(11):35-37.
[5] 高圓圓,蓋志君.不同殺菌劑對龍柏等5種園林植物銹病的防治效果[J].現代園藝,2025,48(9):127-129.
[6] 霍彩蘭.關于植物整形修剪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大眾標準化,2021(3):64-66.
[7] 陳斌.松柏在庭院景觀中的應用[J].浙江林業,2009(11):28.
[8] 沈全英.曲水園古松柏生長環境的土壤質量與評價[J].上海建設科技,2009(6):50-52.
[9] 王中林.柏樹主要病蟲害發生規律與綠色防控技術[J].科學種養,2020(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