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陶瓷是人類文明的一項重大發明,它承載一定時期的文化、藝術和美學特征。唐宋是一個政治相對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繁榮的時代,這是陶瓷工藝美術繁榮發展的沃土。它不僅為國內所推崇,而且經由絲綢之路及其他貿易渠道銷往海外,對世界陶瓷藝術的發展趨勢產生深遠的影響。唐宋時期的陶瓷,在造型、裝飾手法、用色上都達到很高的水平,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風格,是中國乃至世界陶藝界的一顆耀眼的明珠。對唐宋時期陶瓷工藝美術的審美內涵進行深入剖析,對繼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當代陶瓷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唐代陶瓷工藝美術的美學特征
2.1造型之美:雄渾大氣與多元融合
唐代國力強盛,文化自信心十足,在陶塑造型上表現出一種大氣磅礴的風格。就拿唐三彩馬來說,它體型健壯,比例勻稱,肌肉線條流暢,盡顯馬的矯健和力量;頭顱高高昂起,雙目有神,充分體現馬的靈性,符合唐代崇尚力量和生命的精神。同時,唐代開放、包容,絲綢之路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的交流。以鳳首壺為例,壺口為鳳首,鳳冠為鳳嘴,壺身為傳統造型,這種中西結合的設計,不僅體現工匠的創新精神,也突出當時文化融合的特點,使得唐代陶瓷造型豐富多彩,極具魅力。
2.2裝飾之美:華麗繁復與生動寫實
唐代的陶瓷裝飾技術非常豐富,雕刻、刻、印、貼和彩繪等都有。刻花線條剛勁有力,層次分明,如耀州窯刻花青瓷中的牡丹,其技法精湛,花形飽滿,枝葉舒展。長沙窯的釉下彩繪以銅和鐵為主要原料,經燒制而成,色彩艷麗,有花鳥,有山水,有人物。從題材上看,唐代瓷器以寫實為主,花鳥的翎毛、花的肌理刻畫得非常細致,就拿陶罐上的牡丹圖案來說,它的花瓣層層疊疊,顏色鮮艷,栩栩如生地表現出它的富貴之態。這些紋飾不僅體現工匠精湛的技藝,也體現了唐代人民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精神。
2.3色彩之美:絢麗多彩與和諧統一
唐代陶瓷色彩豐富,以唐三彩為代表,以黃、綠、白為主要色調,輔以藍色和黑色等。在燒制過程中,顏色互相交融,流動著,黃如金,綠似翠,白若玉,和諧而又充滿活力。唐三彩駱駝俑,黃駝體,青鞍,白邊,使駱駝活靈活現。黃色代表皇權的高貴,綠色代表活力,白色代表純潔,顏色的使用飽含文化內涵。除唐三彩外,邢窯白瓷器也別有一番風味,胎質細膩,釉色如冰玉;越窯青瓷青翠欲滴,色澤溫潤,詩人贊曰:“取千峰翠色”。唐代陶瓷的色彩或艷麗奪目,或古樸典雅,顯示其特有的藝術魅力。
3宋代陶瓷工藝美術的美學特征
3.1造型之美:簡潔優雅與實用精致
宋代崇尚理學,崇尚“自然\"的“天理”,對陶瓷的造型設計產生深遠的影響。宋代瓷器線條簡潔流暢,去繁從簡,表現出一種簡單、自然、含蓄的美。梅瓶小口,短頸,豐肩,薄底,圓足,線條筆直而優美,從肩到足,勾勒出一道動人的曲線。它的小口便于插梅,豐肩薄底便于儲藏和擺放,美學和實用性完美結合。玉壺春瓶,撇口,細頸,下腹,圓足,線條柔和,造型優美,是一種很有特色的產品。最初是用來當酒具的,設計符合人體工學,便于拿取
和傾倒,反映宋代人追求實用和美觀相結合的精神。宋代的瓷器,在細節和比例上,都是極為講究的。官窯瓷的口沿都是經過“紫口”工藝處理的,底足經過仔細的修整,質地細膩規整。高寬窄,腹頸比例等各部位的比例,都經過反復推敲,以求和諧穩定的視覺效果。如汝窯三足洗,洗身與三足比例合適,輕而穩]。
3.2裝飾之美:清新淡雅與含蓄內斂
宋代的陶瓷裝飾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形式,它的裝飾主要以顏色為主,表現出極少的風格。五大名窯各有各的特點,汝瓷的天青釉溫潤柔和,猶如雨過天晴,幽遠悠遠;官窯粉青,月白等釉色,釉厚,質地細膩,光澤內斂,盡顯高雅莊嚴之氣;哥窯的開片紋,大小均勻,原本是燒出來的瑕疵,但經過巧妙的處理,變成一種獨特的裝飾,就像是碎冰、魚子一樣,渾然天成;鈞窯的釉色如夢似幻,有玫瑰紫,有海棠紅,有天藍,有豐富的色彩。同時,由于受到士人階層的影響,裝飾題材也呈現出濃厚的文人氣息。山水紋樣用簡練的線條勾勒出意境,寄托著對大自然的熱愛;花鳥細致描繪形神神韻,賦予情感意蘊人格化。在陶瓷上經常會出現一些詩詞歌賦,將文學和陶瓷相結合,增加文化內涵和藝術品位。比如在瓷枕上的詩詞,既體現文化氛圍,也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
3.3色彩之美:溫潤如玉與自然質樸
宋代單色釉瓷在追求溫潤質感和天然質樸的基礎上,把單色釉的美感發揮到極致。汝瓷的天青色釉層薄而潤,光澤柔和,暗藏生機;官窯粉青釉肥潤細膩,似羊脂白玉,典雅莊重;哥窯瓷器以米黃色釉和開片紋相襯,古樸典雅;鈞窯變釉雖然色彩豐富,但都追求自然、含蓄的效果。宋代講究色與料的協調,汝瓷的香灰胎質細膩,配上天青色的釉,使釉色更加溫潤;官窯紫黑色胎質,配以粉青月白釉,形成獨特的“紫口鐵足\"效果,更增美感,更顯精湛技藝。宋瓷在色彩和材料上的完美搭配,不僅體現工匠精湛的技藝,還體現宋代崇尚的整體和諧和自然之美,體現宋代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寧靜致遠的精神追求。
4唐宋陶瓷工藝美術美學差異的成因
4.1政治經濟因素
唐代政治穩定,國家統一,以強大的國力擴張疆土,實行開放的外交政策,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往來頻繁,中外文化的交流也十分廣泛。繁榮、開放的政治、經濟環境,造就唐代文化的“自信”“豪邁\"和“包容\"的品格。在陶瓷工藝美術方面,唐代的工匠們大膽地吸收西域和波斯的藝術元素,創作出“鳳首壺\"這樣一種雄渾、多元交
融的陶瓷造型。
宋代實行的是“重文輕武”的政策,在寬松的政治環境下,文化繁榮,文人輩出。經濟方面表現為:城市商業發達,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商品經濟促進陶瓷業的繁榮。宋代的經濟重心在精細農作和手工業上,促使陶藝業向重視文化內涵和提高審美情趣的方向發展。宋代的陶瓷造型簡單典雅,注重實用和美觀相結合,裝飾風格清新淡雅,既符合文人階層和市民的審美需要,又體現宋代經濟模式對陶瓷工藝發展的深刻影響。
4.2思想文化因素
唐代思想文化呈現儒、釋、道三家并行、多元融合的態勢。儒家積極入世,引導人們關注現唐代的思想文化,呈現出儒佛道三足鼎立的局面;釋家積極入世,引導人們對現實生活的關注;道教提倡“自然無為”,提倡崇尚自然。佛教以慈悲為懷,對人的心靈產生影響,這三個方面的融合,塑造唐代文人追求現實之美、追求自然之自由的思想理念和審美取向。在陶瓷創作上,既注重實用又注重裝飾,又追求自然自由的藝術表現,這就形成唐代陶瓷豐富多彩的審美風貌。
宋代理學盛行,重“天理”“自然\"“心性”,主張以悟天地、悟內求德。這一思想對宋代的文化和藝術產生深遠的影響。宋代陶瓷追求簡約、自然、含蓄的風格,通過對造型、裝飾和色彩的精心設計,營造出一種恬靜、悠遠、高雅的藝術氛圍,這是理學思想在陶瓷藝術中的具體體現。
5唐宋陶瓷工藝美術美學的傳承與影響
5.1對后世陶瓷藝術的影響
5.1.1造型設計的傳承
唐宋時期的陶瓷造型設計,為后世陶藝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唐代陶瓷豐滿大氣的造型風格,多元交融的造型風格,宋代陶瓷簡約典雅,重比例協調的造型特征,為后世制陶者所廣泛借鑒與繼承。元、明兩代陶瓷造型繼承唐宋傳統,又有新的發展。元代青花瓷造型多樣,既有沿襲宋代梅瓶和玉壺春瓶等古典造型,又有大罐、大盤等與蒙古族文化特征相結合的大型器物。明清陶瓷造型更注重裝飾和實用相結合,如明代斗彩雞缸杯,造型精巧,線條優美,藝術價值很高,也適于日常把玩。5.1.2裝飾技法與題材的延續
后世的陶藝家,不但繼承傳統的刻花、刻紋、印彩等技法,而且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發展。如元代青花瓷彩繪技術發展到一個新高度,用鈷粉作色料,在壞體上繪出精美的花紋,色彩濃艷,花紋層次豐富,達到中國繪畫藝術和陶瓷工藝的完美結合。明清時期的五彩
瓷、粉彩瓷等,其繪畫技術更為成熟,色彩也更為豐富精致,除延續唐宋時期的花鳥、山水、人物等主題之外,還加入不少寓意吉祥的圖案,如龍鳳、蝙蝠、如意等,將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現得淋漓盡致。
5.1.3色彩運用的發展
唐代唐三彩絢麗多彩,單色釉瓷的素凈之美,宋代單色釉瓷對釉色溫潤質感的追求,為后世陶彩的發展提供參考。元、明兩代陶瓷色彩豐富多樣,是對唐宋時期陶瓷藝術發展的繼承和發展。如明白釉,其釉色潔白如糖,純凈如白糖,給人一種古樸典雅的感覺,這一點和宋代單色釉所追求的素樸之美是一致的。清代琺瑯彩瓷色彩豐富,質感細膩,畫面精美,在色彩運用上融合中西藝術的特點,既保持中國陶瓷色彩的含蓄美,又吸取西方繪畫的色彩表現手法,把陶瓷色彩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5.2對當代設計的啟示
5.2.1傳統美學元素的運用
唐宋陶瓷簡潔流暢的線條,和諧的比例關系,以及獨特的造型設計,是現代產品設計的重要參考。有些家居用品的設計,就是借鑒宋代簡約典雅的造型風格,創造簡約而實用的家具及家居飾品,以滿足現代人追求簡約生活的需要。在平面設計中,唐宋時期的裝飾紋樣及色彩搭配已在包裝設計和廣告設計中得到廣泛的運用。例如,把唐代瓷器上栩栩如生的花鳥紋樣,通過現代設計手法進行提煉和變形,應用于食品包裝中,不僅增強包裝的文化內涵,而且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宋瓷淡雅的色彩運用在廣告海報上,能營造出一種恬靜高雅的氣氛,增強廣告的藝術感染力。
5.2.2文化內涵的傳承與創新
唐代陶瓷所體現出的開放、包容、自信、豪邁的時代精神,以及宋瓷中所體現出的崇尚自然,追求內心的寧靜,這些都能在現代設計語言中得到體現與傳承。現代設計師將唐宋陶瓷所蘊含的文化思想和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念結合起來,創造富有時代特征的設計作品。在建筑設計上,借鑒唐宋時期建筑和陶瓷藝術共同體現的天人合一思想,創造出一種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現代建筑空間。同時,對設計手法進行創新,把唐宋陶瓷的文化符號與現代科技結合起來,比如通過數字技術,把唐宋陶瓷的造型和裝飾花紋虛擬展示或者運用到產品的智能化設計之中,為傳統文化注人新的活力,讓更多的人認識并喜歡上唐宋陶瓷文化
5.2.3工藝與材料創新的借鑒
唐代通過對釉配方的研究,使釉色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色彩,到宋代通過改進燒成工藝,使釉色達到極致,這為現代設計在工藝與材料上的創新提供新的思路。在當代陶瓷藝術創作中,藝術家們借鑒唐宋時期的陶瓷工藝,并結合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新的釉彩工藝,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陶瓷藝術品。借鑒唐宋時期陶瓷材料特征的研究與應用,探索新材料應用的可能性,創新工藝,提高產品品質與藝術價值。
6結論
綜上所述,唐代陶瓷呈現出一種雄渾大氣、多元交融、富麗繁復的審美特點;宋代陶瓷則呈現出簡約典雅、清新淡雅、含蓄內斂的審美風貌。這種審美特征的形成,與唐宋時期政治、經濟環境、思想文化背景有一定關系。唐宋時期陶瓷工藝美術在審美上的成就,不僅深刻地影響著后世的陶瓷藝術,在造型設計、裝飾技法、色彩運用上都給后人留下寶貴的經驗與參考。同時,它對當代的設計也有很大的啟發作用,它的傳統美學元素、文化內涵和工藝創新精神在現代設計中得到傳承和創新,使之煥發出新的生機。對唐宋陶瓷工藝藝術的審美意蘊進行研究,對于認識中國古代陶藝發展的歷史脈絡、繼承與發揚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春瑤.唐宋陶瓷工藝美術中的美學[J].陶瓷科學與藝術,2024,58(6):108-109.
[2]張悅.唐宋陶瓷工藝美術的美學淺析[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7(11):73.
[3]顧曉蘭.從當代審美角度談唐宋陶瓷茶具的再設計[J].福建茶葉,2016,38(7):159-160.
[4]李婧,皮珊珊,周錦濤.唐宋工藝美術的美學意蘊-以陶瓷和絲織品藝術為例[J].藝術品鑒,2019(0):7-8.
[5]何月明《瓷梅花》在德化窯陶瓷工藝美術中的地位分析—評《陶瓷藝術》[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7):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