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踐行,啟蒙教育不僅要做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還要重視兒童審美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等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兒童繪本具有色彩豐富、主題明確、內容有趣、結構簡單、寓教于樂等特征,已成為啟蒙教育的重要工具。但現階段大部分繪本著力于知識教育、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針對思維能力、創造意識、審美素養培養的繪本相對較少。為了更好地踐行素質教育理念,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將以“超級游戲力”系列繪本為例,探討闡述設計教育與繪本深度融合的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一、兒童繪本的特點及應用現狀
繪本指一類以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旨在運用視覺語言來敘述故事或傳遞信息。此類讀物插圖設計精美、色彩豐富,主題鮮明、內容豐富,能夠通過情節發展傳遞知識和價值觀,不僅切合兒童的興趣喜好、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還具有較為顯著的教育功能。現代兒童教育理念下,它已逐漸成為兒童的主要讀物,對其設計和應用現狀進行總結分析,能夠發現以下特征和問題。
一是內容單一。大多數繪本內容集中體現故事性和科普性,主要著力于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和知識教育,在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等能力素質的培養方面缺乏關注度。同時,很多教師僅注重知識傳授,忽視綜合能力素質的協同培養。二是專業性不足。在設計和使用繪本時,教師未能充分考慮兒童的認知特征和學習規律,導致教學缺乏趣味性和科學性,難以有效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產生深刻的學習感悟。
二、設計教育的核心內容
設計教育旨在培養兒童設計思維和創新能力,不僅強調知識和技能傳授,還強調通過實踐和探索,培養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邏輯。在啟蒙教育階段,設計教育具體包含以下幾個關鍵要素。
一是創意思維。通過各種互動活動和游戲,激發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二是批判性思維。在教育過程中鼓勵兒童質疑,學會合理評估和改進設計。三是實踐能力。通過引導兒童大膽實踐,加深其對教育內容的理解,提高其行動能力。四是問題解決能力。從實際問題出發,引導兒童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自主探尋問題的解決方案,以便在日常生活中獨立解決問題。
三、設計教育融入繪本的基本原則
性設計,打破兒童對傳統教育的固有認知,充分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有效落實設計教育目標。
例如,《拯救果蔬大行動》以兒童熟悉的果蔬作為主要教育元素。基于對兒童的分析,設計人員設計出“果蔬利用獨特的形態變成各種卡通角色”的情節,使兒童眼前一亮,產生閱讀興趣。在插圖的啟發下,兒童會自主開展“果蔬卡通角色”創作活動,通過繪畫、手工制作對故事進行探索。相較于傳統思路,上述設計更契合兒童的學習規律,不僅能夠有效引導兒童通過擅長的模式學習繪本,對兒童的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進行有效培養。
(二)著眼解決實際問題
無論是素質教育理念還是設計教育理論,都強調知識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教師應將“著眼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基本原則,充分凸顯設計教育的特征,使繪本更具教育意義。
例如,網絡時代下,網購已成為常見的生活行為。隨著網購頻率的增加,家中的快遞盒隨之增多。如果能夠科學處理這些快遞盒,既可以減少垃圾的產生,又能夠提高生活資源的利用率。上述背景下,創作人員以“如何科學處理家中過多的快遞盒”這一生活問題為切入點設計了《快遞盒總動員》。繪本先通過“倉庫里的快遞盒罷工了,暢想自己能變成什么新角色”的情節引導兒童思考快遞盒的利用方式,再利用插圖對幾童的創造思維進行啟發,能夠促使其開展手工制作,提升設計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
(一)遵循兒童學習模式
現代教育理念強調兒童學習主體性。在將設計教育與繪本深度融合的過程中,應將“遵循兒童學習模式”作為基本原則,確保繪本符合兒童的興趣喜好和認知水平,能夠更好地發揮教育價值。相較于成年人,兒童學習模式更加豐富,除了閱讀、理解、記憶外,還包括勞動、游戲、手工、玩耍等。教師可利用兒童熟悉的場景和事物,為勞動、游戲、手工等學習模式的構建和應用提供支撐。在此基礎上,通過拆解、重組、聯想等手段對教育元素進行創新
四、設計教育融入兒童繪本的創新探索
(一)故事內容的創新
設計教育融入視域下,繪本不僅是知識傳播的載體,還是培養兒童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工具。為了有效落實兒童繪畫的上述教育功能,需要以設計教育的核心內容為導向對繪本內容進行創新,使其對兒童產生多元引導作用。以《浴室里的奇妙舞會》為例,設計人員在繪本內容上進行了多方面創新。首先,通過“浴室里發生了奇妙的舞會”
這一充滿想象力的場景構建,將設計思維融入繪本故事中。其次,依托故事場景,通過如下策略對繪本內容進行了科學化創新。
第一,引導設計思維。創作人員將馬桶、浴缸、水龍頭等浴室用品作為主角。這些兒童熟悉的日常生活物品在常規認知中往往被視為無生命的、功能性的存在,在故事中它們卻被賦予了生命和情感。通過獨特的視角和創意,兒童能夠意識到日常物品也能夠通過大膽想象和創意設計,變得有趣和富有創造力。
第二,直面真實問題。繪本通過趣味化的情節和生動的插圖,巧妙地引入了“水龍頭突然斷水”“浴缸里的泡沫太多”等生活問題。兒童會從角色視角出發,結合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解決辦法,如用水壺接水、用海綿吸收泡沫等,確保舞會的順利進行。以上設計不僅增添了繪本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還能夠對兒童的問題解決能力進行有效培養。
第三,融合科學知識。為了凸顯繪本寓教于樂的特征,應注重知識的滲透融合。創作人員融入了“水的循環”“水龍頭的工作原理”等科學知識,通過科學知識與設計思維的巧妙結合,使兒童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既可以實現思維啟蒙,又能夠學到知識。
(二)呈現形式的創新
隨著繪本的普及,“文字 + 配圖”這種常規的呈現形式已被廣大兒童熟悉。在審美疲勞因素下,上述呈現形式很難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嚴重影響了繪本應用效果。設計教育融入視域下,應對繪本形式進行合理創新,通過提升故事的趣味性和新穎性,使兒童受到啟發,獲得豐富的學習感悟。以《小雨滴的海洋之旅》為例,可對內容呈現形式進行以下創新。
第一,采用拉頁或翻頁的呈現形式。針對“小雨滴遇到各種海洋生物”這部分內容,可采用“拉拉頁”的互動形式,設計海洋生物與小雨滴互動的場景,科普海洋知識。兒童可通過拉頁逐步發現有趣的內容,激發閱讀興趣、提升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第二,采用立體插圖的呈現形式。針對“小雨滴遇到鯨魚”這部分內容,可采用“立體插圖”
的呈現形式。當幼兒打開立體插圖時,能夠更加直觀清晰地感受到鯨魚的大小和形狀。這樣既有助于兒童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又能夠以立體的形式對兒童的空間感、幾何意識及設計思維進行培養,實現設計教育目標。
第三,采用數字化的呈現形式。繪本的每一頁中都設計了二維碼,兒童可通過掃描的方式觀看相關多媒體資源,如配套動畫、科普視頻、朗讀音頻、VR場景等。通過上述呈現形式的創新,能夠為兒童提供多感官的閱讀體驗,讓其直觀感受小雨滴的旅程,獲得更好的審美體驗和閱讀感悟。
(三)閱讀方法的創新
采用科學的閱讀方法可使兒童的閱讀質量及效果得到明顯提升。教師帶領兒童進行繪本閱讀時,普遍存在閱讀方法單一枯燥的情況,無法獲得理想效果。教師需要更新閱讀方法,利用多樣化的策略發揮繪本價值。以《天線超人漫游記》為例,可通過以下形式對閱讀方法進行創新。
第一,結合故事情節設計閱讀驅動任務。針對“天線超人遇到外星人”這一情節,書中提出任務:設計與外星人溝通的裝置。為了完成該任務,兒童會對情節進行細致梳理,了解“天線超人和外星人之間的溝通障礙”,思考解決方案。他們不僅能更好地理解故事,還能鍛煉設計思維。
第二,創設情境引導沉浸式閱讀。在描述天線超人修復宇宙飛船的部分,書中設計了“想象自己是天線超人,面對飛船的故障,需要設計修復工具”的情境,不僅能讓兒童在故事中找到共鳴,還能幫助他們在虛擬的情境中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設計創意延伸閱讀活動。在繪本的最后,設計人員設計了“創作屬于自己的天線超人故事”的活動。兒童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新的情節,繪制繪本插圖。這樣不僅能讓兒童獲得更多成就感,還能引導他們在實踐中提升設計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將設計教育融入兒童繪本是一種教育趨勢。教師應遵循兒童學習模式,著眼解決實際問題,從故事內容創新、呈現形式創新和閱讀方法創新三個角度出發,發揮繪本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