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剛剛過去的第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Lg8、Dà 心a與P的共同帶案了致敬007系列電影的歌曲串燒表演,但對于中國觀眾而言,Li8在紅毯環節演擇的“男賽女穿”顯然更值得關注,而那件具有鮮明James Bond風格的長款西裝式禮服,是由中國設計師龔子銘的個人品牌lareepng特別定制而成。
滿打滿算,當龔子銘接到造型師Hathairat Permpoon的邀約時,距離奧斯卡紅毯儀式只有不過10天的時間,面對以007系列電影為主題的命題設計,龔子銘并沒有下意識地復刻某個經典的邦女郎形象,而是從永恒的主角JamesBond身上尋找男性與女性氣質的共通之處,他這樣解釋道:“我欣賞Lisa的多樣性,她從來不會被某一種風格定義,一貫大膽,敢穿敢做。所以,我們討論后決定打造一個極具男性特點又不乏優雅氣質的造型。”挺括的燕尾服與寬肩窄腰的比例輪廓,充滿古典美感的襯衫紐扣和隱藏在背部的束腰設計,讓現代版的女性丹迪(Dandy)形象呼之欲出,也提前為五月即將到來的MetGala預了熱。
實際上,從去年底確定Met本次展覽的主題\" Superfine:Tailoring Black Style\",到活動的著裝建議\"Tailored for You\"正式公布,圍繞西裝與制服文化所產生的話題從未間斷,而其中關于丹迪風格的討論也隨之浮出水面。在中文語境中,“dandy”常被翻譯為\"花花公子”或“納跨子弟”,但翻閱時尚歷史中標志性的丹迪主義造型,它似乎是一個很容易被提及,卻又很難被定義的風格。拿Daniel Craig在職業生涯不同階段飾演的角色為例:0O7電影中制服不離身的JamesBond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而在最新出演的作品Queer中,那個連居家看報都要一身西服革履、在生命盡頭都不忘全副武裝的美國僑民WilliamLee,也同樣可以算是50年代丹迪風格的代表。


所以,我們究竟該如何定義丹迪風格,“優雅考究\"\"一絲不茍\"等形容詞并不足以破譯這一橫跨近三個世紀的時尚密碼,于是我們決定把解釋權交還給來自丹迪風格起源地的英國設計師Steven Stokey-Daley。“我認為丹迪主義的概念是隨著時間推移而演變的。最初這個概念宣揚的是男人需要管理好自己,關注服裝如何表達自我,但如今這一觀念比任何時候都更為普及了,所以丹迪主義的風潮還在繼續”,他這樣向我們解釋道,“關于丹迪風格的具體形象,可能英國的反傳統人士Beau Brummell是個最好的例子。”
的確,現有的大多數文獻資料都將丹迪風格的起源歸功于這位生活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社交名流。圍繞他的穿著打扮,各種夸張的說辭不計其數:有記載說他每天要花五個小時穿衣打扮,用香檳擦拭皮靴,但從現有畫作中所呈現的面貌來看,Brummell的外表算不上浮夸,甚至與貴族相比都顯得格外清爽,比如肖像畫中的他,在干凈的亞麻襯衫上系一條白色的結飾領帶,配合端莊的禮帽與深色外套,完全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濃妝艷抹”。實際上,用現在的話來說,Brummell的家庭是個不折不扣的\"中產階級”,身上的丹迪基因來自家人所服務的政客要員。他從小就目睹達官顯貴們是如何把天鵝絨、寶石和粉黛披掛上身,而現實生活中有限的著裝條件,加上18世紀末歐洲盛行的\"男性大揚棄\"(GrandeRenonciation masculine)運動,讓醒目昭彰的奢華風潮退居二線,搶眼的色彩與繁復的裝飾被認為是女性的專屬,而Brummell恰好在這個歷史時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簡繁得宜的立足點一一注重穿著打理且不與現實違和,有刻意為之的精英氣息卻不為人所反感,他的造型風格甚至為現代的男裝規范奠定了基礎,成套的合身剪裁、精致考究的輪廓、優質精巧的面料成為20世紀以來主流男裝設計的主旋律。用19世紀法國作家波德萊爾的話來說,“丹迪主義其實不是人所想當然的那樣,是對個人外表和物質優雅的過度關注。對于真正的丹迪來說,這些東西只是他貴族優越感的象征”。


愛爾蘭作家王爾德及其著作中精彩的男性形象,或許更能夠佐證波德萊爾幫助我們理解的丹迪主義的氛圍,好比他筆下渴望永葆年輕華美的道林·格雷,他的個性與人格依托對自我的悉心打理而存在,沉湎于物質生活,講究優雅體面,完全符合雨果對丹迪的理解:“典型的丹迪喜歡打獵、喝酒、打臺球,活在咖啡館,既對人類沒有什么益處,也沒有什么壞處。\"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形象的折中主義內核,使丹迪所描述幾百年的男裝風格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所謂精心打扮不過是一種相對的衡量尺度,既可以是戰爭年代的西裝三件套,也可以是孔雀革命時期的亮片和印花套裝,總而言之,丹迪是一種態度,是巴爾扎克口中的“賦予事物以詩意\"。而如果一定要從丹迪風格的檀變中提煉出一種動能的話,蘇珊·桑塔格通過觀察得出的結論售得我們參考:丹迪是十九世紀貴族立化的替代者,而墳備是丹迫的現代顯現。由此可見,丹迪承數著著裝文化從貴旅到大眾的銜接與過度,它見證了時裝文化普及的過程,也是時尚從小眾邁向大眾的縮影。
丹譙£武緇拾柰攏圇饹阽鲼饋墻以是上世紀20年代蓋茨比式的睿靡,可以是50年代開在倫敦卡納比街的JcStephen男芯精品店,也可以是7年代穿梭于臺前幕后的藝術家Andy Wirto,縣至包羅了在美國舞男3中身著全音GiorgpAmsn西裝的演員Richad(G3gre和8美國精神病人,中的投密銀行家Patrick Bsteman,而更值得-提的是,Balgrriari這一形象在干福年代登陸大銀慕時,Chngten Bale對都市精英美男的演繹不僅沒有受到非議,反而奠定了新世紀以來大眾對于男士理客打扮的精效標準、而在現實中,符合這般標準的男性確實存在,他是Tom Ford,也是Hedl Simane.


2001年,拿到Disr時裝屋創意入場券的Slimane大膽她將品牌自20世紀下半葉沿用的\"Dbrianalsur\"產多線更名為\"DioHorrr心”毫不延話地揭示了自己希堡重型男士時裝風貌的野心,“男性氣質的一種心理在于:我們被告知不要磁它:這是儀式,神圣,禁忌。這幾平可以視作Slmmane對于丹追風在過去二十多年停滯不前的抗議,事實上,那正是女裝成衣市場蓬勃發展的時期,“這很困難但找正在取得進展,我正在努力尋找一韓新的方法、男裝系列可以是有創意的、性感的、充滿活力的……男轉也可以成為時尚。我在尋找一森可行的方法。我想創造一種條密感,一種親切感,一種直接感。
一面是5inan為pisHae打造的削、冷峻、鋒利的青年丹迪形象,另一面是Ford在G、C1投下的性感炸彈,如果說Fcn有任何優勢的話,也許是因為他一手掌控了男裝與女裝產品線,使現代丹迪的形象和定父可以擴展到女性的精神和物質世界,比如GwyretPalrg成套演繹的GL0c虹色天鵝套裝讓丹迪導找到了在女性衣朝中的立足之地。
這么說可能有失偏頗,不過從歷史上看,丹迪與女性之間偶有交集,卻大都淺嘗輒止。早在19世紀初期,效仿丹迪風格著裝的女性還被稱為\"Dandizette\",可是并沒有理想的\"社會舞臺”供她們去表達和彰顯,即便是進入2O世紀,我們能夠想到的\"女性丹迪”也無非局限在電影《摩洛哥》中的MarleneDietrich和《瑞典女王》中的Greta Garbo。進入70年代后,隨著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的高漲和雌雄同體風格領袖的逐漸壯大,“她”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丹迪風格的議程之中,時至今日,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女丹迪化身非Tilda Swinton和Stella Tennant莫屬。

而作為Swinton的御用衣櫥設計師,HaiderAckermann也在近期宣布成為TomFord品牌的新任創意總監,看來似乎關于丹迪氣質的討論又要被重新放置于主流議程中了。而在Ackermann正式發布首秀之前的2025春夏時裝季中,我們從各大品牌秀場也能找到不少關于丹迪風格復蘇的線索。
首先便是由Anthony Vaccarello執掌的SaintLaurent.Vaccarello坦陳其設計靈感來自于SaintLaurent先生2OOO年前后的一次采訪—一他承認自己就是品牌的靈感繆斯。于是Vaccarello本季的創作就從Laurent先生開始,而他的人生本就是一部生動的丹迪演變史。雙開門”的大墊肩一如既往,但取而代之的是精裁的復古套裝和寬大的深色鏡框,亦如SaintLaurent生前鐘愛的私人穿搭,成套的西裝造型將完整度推向極致,中性風格的米色風衣、寬大的深色領帶,完全模糊了穿著者的性別意識,“我不想做那種讓女性裸身穿著的燕尾服套裝,而這些配合領帶、襯衫一同出現的套裝,在穿著的時候,關乎控制、關乎權力的感受油然而生。\"
對于Undercover的設計師JunTakahashi來說,他為現代丹迪造型中融入的女性化特征清晰可見一一調整比例和輪廓,再增加一些戀物情結,比如束縛帶、蕾絲眼罩和DIY式的串珠項鏈,以此讓她們的丹迪裝扮更加性感優雅。而如果說Takahashi意在玩味丹迪的暖昧,那么Marni創意總監FrancescoRiSSO則是在致力于消解那些西服革履過度承載的莊重嚴肅。以柔和的色調對沖廓形的硬朗線條,在合身的西裝外套下出其不意地搭配一條白色緊身褲,短款襯衫變成了披肩,是更為松弛版的現代丹迪。
最后,讓我們回到Steven Stokey-Daley關于丹迪風格的討論上,由他創立的S.S.Daley將屬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古典男裝美學施展于本季新推出的女裝系列中,他這樣描述自己在設計中對于英倫風格的探索過程:“當我創立這個品牌時,我對關于英國公立學校校服的想法非常感興趣,像是《莫里斯》和《故園風雨后》這樣的電影都給我帶來很大啟發。而在此之后,我們觀察的視角也在持續進化,比如看向維多利亞時代,可以發現現代英國人衣櫥的開端。”正如Stokey-Daley在演繹丹迪氣質時選擇在不同時代采擷靈感,我們在欣賞和解讀關于\"丹迪\"的定義時,也需要有一種批判和發展的眼光。他繼續說道:\"我覺得當下人們對于丹迪的最大誤解在于,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一個過時的英國人形象。但我認為,丹迪這個詞實際上只適用于描述我們在穿著和自我表達時的態度,而這個具體的形象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的。”或許我們無法預測將來的丹迪風格會跟隨時代的變革發展到何種境地,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久前結束的2025秋冬時裝季,丹迪之風依然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