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人機航測遙感技術在自然資源測繪項目中的應用展現出顯著的創新進展,尤其在復雜環境下的測繪精度和數據處理能力方面。基于集成多傳感器系統和先進數據分析算法,構建了新型的多維融合遙感數據處理框架,大幅提升了資源監測與管理的效率與數據精度,強化了地表特征的高分辨率捕獲能力,同時優化了大規模數據處理過程中信息的提取與分析。這一技術在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管理中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與技術優勢。
關鍵詞:無人機航測" 遙感技術" 自然資源測繪" 生態監測" 地形測繪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erial Surveying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Natural Resources Mapping Project
BAI Yongxin
Xining Land Surveying and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Xi’ning, Qinghai Province, 8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aerial surveying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natural resource mapping projects ha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innovative progress,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surveying accuracy and data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Based on integrated multi-sensor systems and advanced data analysis algorithms, a novel multi-dimensional fusion remote sensing data processing framework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framework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efficiency and data accuracy of resourc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trengthens the high-resolution capture capability of surface features, and optimizes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during large-scale data processing. This technology showcase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technical advantages in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Key Words: UAV aerial survey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Natural resource mapping; Ecological monitoring; Topographic mapping
無人機航測遙感技術在自然資源測繪領域的應用已成為提升資源監測效率和精度的關鍵工具。本文研究了無人機航測遙感技術在復雜環境下的實際應用,分析了多傳感器集成系統和智能數據處理算法的創新進展,建立了多維融合遙感數據處理框架,提高了數據處理的效率和精度,尤其在生態監測、地形測繪等方面表現出顯著優勢。研究深入探討了無人機航測技術在資源評估和生態監測中的應用,結合實際案例展示了無人機在高精度地形建模、植被覆蓋監測及水體污染檢測中的成功應用。通過對復雜地形和環境干擾的應對策略分析,本文還指出了技術發展的潛力和挑戰。研究結果為自然資源的高效管理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推動了生態保護、災害預警和土地利用規劃的科學決策,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應用價值,為未來無人機技術在自然資源管理中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3]
1 無人機航測遙感技術的核心架構與關鍵要素
1.1 無人機航測系統的技術構成
無人機航測系統涉及飛行平臺、載荷設計、核心傳感器等多個關鍵組成部分。飛行平臺主要分為固定翼和多旋翼兩種類型,固定翼無人機因其較長的航程和高效覆蓋能力適用于大范圍的地形測繪,而多旋翼無人機憑借機動性和靈活性,適合在局部精細化測繪中應用。無人機常搭載多光譜、超光譜相機、激光雷達(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A5] 等核心傳感器,其中多光譜與超光譜相機可以捕捉不同波段的光譜信息,廣泛用于植被、土壤和水體的分析。而LiDAR技術則擅長生成高精度的三維地形模型,尤其適合在森林、山區等地形復雜的區域開展測繪。高精度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和慣性測量單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被廣泛應用于無人機系統中,確保了數據采集的準確性和一致性。GNSS提供實時的地理位置信息,而IMU則用于測量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幫助修正航向偏差提高整體測繪精度,如表1所示。
1.2 數據采集與實時處理架構
無人機航測技術在飛行過程中,根據邊緣計算和云計算的集成應用,無人機可以在飛行過程中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初步處理,然后傳輸到地面站或云端服務器進行進一步分析。邊緣計算技術允許在無人機端對部分數據進行快速處理與分析,減少數據傳輸的延遲,云計算則為大規模數據處理和存儲提供支持。在無人機航測遙感技術的應用中,系統的精度直接關系到測繪結果的可靠性[1]。以GNSS、IMU和LiDAR為主要定位與測量工具的多傳感器集成系統能夠有效提高數據采集的精確性。在無人機航測技術中,使用以下公式來計算無人機測繪數據的精度,在涉及多傳感器融合的情況下。這一公式綜合考慮了多個傳感器的誤差,以獲得更可靠的測量結果。
式(1)中:為最終的測繪精度;和分別[7] 表示GNSS、IMU和LiDAR系統的測量誤差,假設GNSS、IMU和LiDAR的誤差分別為0.02[8]" m、0.01 m和0.03 m
計算得出的總體誤差為約0.374 m。結合GNSS、IMU和LiDAR系統的多傳感器集成方法,在復雜地形的測繪中有效地控制誤差,確保為土地資源評估提供可靠依據。
1.3 無人機航測技術的優勢與局限
無人機可以在短時間內覆蓋廣闊區域,特別適合于地形復雜、人員難以到達的地區進行數據采集。無人機通過搭載高精度傳感器生成細致的地形模型,可以廣泛應用于生態系統監測、礦產資源調查、災害評估等領域。復雜地形和環境干擾仍然是無人機航測技術面臨的挑戰之一。在山地、森林等區域,無人機的飛行受限于地形起伏和天氣條件,無人機需要具備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具體表現為高效的路徑規劃、避障技術和傳感器的抗干擾能力,長續航與低能耗技術的突破也是無人機航測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根據新型輕質材料、低功耗電子設備和優化的能源管理系統,現代無人機的續航能力得到提升,能夠完成更長時間、更大范圍的測繪任務,如表2所示。
2" 無人機航測遙感在自然資源測繪中的應用
2.1 地形測繪與資源評估的高效實現
傳統測繪手段通常受到復雜地形、惡劣氣候和人工成本的限制,無人機憑借靈活的飛行能力和高分辨率傳感器在這些環境下有明顯優勢。在某次山區地形測繪項目中,采用搭載激光雷達(LiDAR)和多光譜相機的無人機可以在短時間內生成高精度的三維地形模型,克服陡峭山地和植被茂密區域帶來的測繪難題[2]。多傳感器的集成應用,地表信息的獲取更加精細,既能夠提供地表紋理和結構的詳細數據,又能夠穿透植被進行地形輪廓的測繪。
2.2 無人機遙感在生態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無人機遙感技術通過無人機的高分辨率圖像及其與AI算法的結合,實現對大規模生態數據的快速處理和分析[3]。植被覆蓋監測是無人機遙感技術通過多光譜和超光譜傳感器采集植物的光譜特征,分析植被的健康狀況、類型和覆蓋面積。通過搭載熱成像儀和水質傳感器,無人機能夠實時監控河流、湖泊的污染情況。在某次水體污染監測項目中,無人機遙感結合AI算法,快速識別并定位了污染源,為環保部門提供數據支持。例如:通過無人機獲取的高精度影像,生態學家可以實時監測野生動物棲息地的變化及其生態鏈的動態,制定更有效的保護策略,無人機遙感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多個生態監測領域。
3" 無人機技術在自然資源測繪中的應用與挑戰
3.1 某省山區地形測繪項目中的應用
在某省地形環境復雜的山區里,針對這個難題,無人機航測遙感技術利用高分辨率的多光譜和LiDAR技術,快速獲取山區的高精度地形數據。在數據處理過程中,無人機采用高效的點云處理算法,為該區域的土地利用規劃和資源管理提供支持[4]。表3展示無人機在復雜地形環境中的應用效果及其技術優勢。
3.2 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監測項目
在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無人機航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對植被覆蓋、動物棲息地和水體健康狀況的長期監測。無人機的多光譜成像技術能夠定期獲取分辨率高達0.02[15]" m的高分辨率影像,每月的定期拍攝與數據處理,監測團隊能迅速識別生態異常現象。在一次動態監測中,無人機在濕地區域檢測到水體污染問題,數據顯示水體中氮濃度達到2.5 mol/L,遠超正常范圍的0.5 mol/L,這一信息為后續的生態修復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5]。無人機收集的多源數據結合生態模型的分析能夠構建動態生態健康評估系。
4[A16] 結語[17]
無人機航測遙感技術不僅推動了自然資源的高效管理,也為生態保護和災害預警提供創新手段。本文通過分析某省山區的地形測繪項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監測項目和山地城市的地質災害監測與預警系統,突顯了無人機技術在復雜環境下的適用性和有效性。在復雜地形測繪中,無人機成功克服了傳統測繪手段的局限,利用高分辨率多光譜和激光雷達技術獲取精確的三維地形數據,為土地利用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在生態監測領域,地質災害動態監測系統利用無人機提供的實時數據和地球信息系統技術,實現了對滑坡等災害的早期預警,極大降低了潛在風險。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場景的擴大,無人機將在可持續發展和資源管理中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促進科學決策與有效資源配置。
參考文獻
[1]張艷婷.無人機航測技術在水利工程河道泥沙沉積量監測中的應用[J].水利技術監督, 2023(8):31-35[A19] ,99.
[2]龔琨.遙感航測技術在礦山測繪中的應用[J].世界有色金屬,2021(19):185-186.
[3]華鵬軍. 無人機航測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22,7(4):209-211.
[4]趙志超.無人機遙感在渠系分布信息提取的應用研究[D].華北水利水電大學[A20] , 2023.
[5]馬小東.無人機航測技術在道路測量中的應用[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23,46(12):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