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23年8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個全國生態日之際作出重要指示,“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大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參與者、責獻者、引領者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彰顯,為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作出了“中國貢獻”。
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
地球是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隨著全球氣候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保持良好生態環境、共建清潔美麗世界已成為全人類的共同愿景。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清潔美麗世界,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文明興衰演替。恩格斯指出:“如果說人靠科學和創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對人進行報復?!蔽覀兛梢钥吹?,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當今世界的重大問題,其根源是隨著人類科技的飛速進步和工業化的迅猛發展,人類對動植物生存環境施行了愈發嚴重的破壞。統計數據顯示,每年有高達4000至6000種生物從我們這個星球上消失,更多的物種正面臨著滅絕的威脅;近50年全球森林面積縮減 30%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走到了盡頭,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爸挥凶非笕伺c自然和諧,才能讓子孫后代既能享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又能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
保護生態環境需要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主張加快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致力于讓生態文明的理念和實踐造福各國人民。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五點主張:“我們應該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我們應該追求綠色發展繁榮”“我們應該追求熱愛自然情懷”“我們應該追求科學治理精神”“我們應該追求攜手合作應對”,彰顯了崇尚生態文明理念、綠色發展方式的中國智慧,是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的重要路徑。
“兩山\"理念指引下中國生態治理取得偉大成就
“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我感到欽佩。\"多國官員和專家學者認為,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不僅為全球生態保護貢獻力量,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有益經驗。
大規模新增森林面積。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碳庫”。2014一2024年間,我國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為全球貢獻了四分之一的新增森林面積。以中國西北地區的毛烏素沙漠為例,經過多年的環境治理與綠化工作,曾經的黃沙漫漫,如今已逐漸被綠意覆蓋,沙漠正逐步變為綠洲。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球碳排放最大的源頭在工業企業。我國主動從技術突破、淘汰落后產能等領域出發,推動產業從被動減排轉向主動增值,為節能減排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2024年,中國碳排放配額年度成交量6.3億噸,年度成交額181億元,有力地支撐了“雙碳\"戰略的落地。
降低化石能源依賴程度。化石能源的消耗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為了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我國正加速從傳統能源轉向清潔能源,對化石能源的依賴程度在逐步減少?!吨袊吞冀洕l展報告藍皮書(2024—2025)》顯示,雖然火電仍是中國最主要的發電方式,占比達 67% ,但是中國煤電裝機占比降至 39% ,通過靈活性改造參與調峰服務機組超4億千瓦,60萬千瓦以上機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新能源在全球異軍突起。大力發展新能源是減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徑。2024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2.78億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8.87億千瓦,同比增長45.65% ,穩居世界第一,約是第二名美國的3.3倍。中國風能累計裝機容量5.2億千瓦,同比增長 18.0% ,在全球風能總裝機容量中占比約 45.6% 。中國風能發電量為9360.2億千瓦時,占全球風能發電總量的 36.98% ,穩居全球第一。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領域也持續增長。中國在新能源發電量方面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以“兩山\"理念為指引,積極參與引領全球綠色轉型、推動可持續發展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秉承綠色發展理念,深度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積極提供全球生態公共產品,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讓同樣面臨實現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雙重任務的國家看到了希望,為發展中國家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示范和借鑒。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中國主張體現“綠色”理念。在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國際舞臺上,中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加強全球生態協同治理,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一是改革全球生態治理制度,保障發展中國家全球生態治理話語權和影響力。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支持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二是建設國際法治,推動全球生態治理的法治化、制度化。主張用最嚴格的法治和制度來治理全球生態環境,達成一系列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約束力的國際協議,探索人類可持續的發展路徑和治理模式。三是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維護生態正義。呼呼發達國家多作表率履行其歷史責任,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增強發展中國家應對生態危機、維護生態安全的能力。
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合力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中國承諾展現“綠色”決心。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同世界各國共同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為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中國倡議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作為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法律遵循;為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陸續發布重點領域、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持保障措施,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 n1+Nn 政策體系,并且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形成更大合力,中國致力于推動制定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未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設定目標、明確路徑,推動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共同打造綠色“一帶一路”,中國行動踐行“綠色”擔當。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機遇和成果屬于世界。共建“一帶一路\"就是要建設一條開放之路,同時也必須是一條綠色發展之路。為此,把支持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統籌推動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倡議提出10多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理念引領不斷增強,交流機制不斷完善,務實合作不斷深化。中國智慧、中國技術、中國方案正不斷轉化為行動和成果,為共建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注入蓬勃動力。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