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博依特智能在香港生產力促進局(HKPC)成功舉辦AI新產品發布會。這場以“AI賦能流程工業一生產多省錢,管理少煩惱”為主題的技術盛會,正式發布了工藝大模型2.0、生產操作智能體、生產運營智能體及AIOT基座四大AI產品。本次發布會在香港成功舉辦,不僅展示了博依特智能在AI領域的強大實力和創新能力,更標志著博依特正式從灣區出發,邁向全球!


一行業挑戰催生AI技術革新
博依特智能創始人兼CEO李繼庚博士在開場演講中指出,當前流程制造業正處于“三重壓力”交織的轉型關鍵期:國內企業面臨人力成本上漲、原料價格波動及“多批次小批量”訂單模式下的交付能力挑戰,東南亞工廠則受操作經驗短缺、跨團隊協作低效等問題困擾,這些挑戰對企業組織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
“AI技術已成為破解這些困局的共性增量技術,我們的目標是讓‘大象’跳舞,讓復雜工業系統實現‘會自己思考的智能化躍遷。”李博士強調。

二四大AI產品:全鏈條賦能生產各環節
1工藝大模型2.0:工業生產總工程師的得力助手
作為企業生產的AI核心基礎模型,工藝大模型2.0支持私有化部署和語音交互,定位“總工程師的得力助手”,深度融合行業知識圖譜與AIOT技術,構建覆蓋制漿造紙、食品、能源等多行業的工藝決策系統。它擁有強大的行業知識圖譜,實測數據顯示,其行業術語與隱喻識別準確率達 95% ,專業問題回答準確率達 90% 。
以造紙行業紙機斷紙引紙場景為例,當用戶提問“紙機斷紙了如何去引紙?”時,模型能快速生成系統解決方案。
2生產操作智能體:24小時在線的AI“老師傅”
生產操作智能體能傳承“老師傅”的經驗,對生產過程進行資源配置和工藝優化,直至閉環反控,最終實現產線自動駕駛。
目前,智能體已覆蓋20個生產現場復雜操作場景。發布會現場,李博士展示了其在國內外工廠的案例:通過AI技術助力企業降低超 10% 的能耗,提高 10%-15% 的生產效率,減少現場操作者 30% 以上的勞動強度。
李博士強調:“生產操作智能體的出現,讓復雜系統的操作變得簡單、輕松,真正實現了讓‘大象’跳舞。”
例如,在食品、造紙等行業,市場需求波動大,當銷售訂單到來時,生產操作智能體就能與電商平臺或ERP系統無縫對接,通過先進的算法,智能制定排產排程方案。最后幫助企業提升準交率,顯著降低換產成本,讓緊急插單變得游刃有余。
3生產運營智能體:生產管理決策的“神助攻”
生產運營智能體覆蓋從原料到倉儲的所有業務域,對生產過程、品質、設備和能源等指標統計、分析和提出改進措施,生成客觀全面的報告,隨時、隨地、隨需全天候支撐生產運營,實現生產全過程PDCA高效閉環管理。
李博士指出:“生產運營智能體‘零'使用門檻,它的引入讓生產運營分析耗時降為‘零’,生產問題根因分析準確率達 90% 。企業的生產管理更加透明、高效,真正實現了管理升級。”
例如,某造紙企業通過智能體分析發現:產品合格率下降是由產品水分、外觀和壓光印質檢項不合格導致。通過智能體進一步推理分析,發現導致這幾個指標不合格的根因是烘缸壓力、車速控制不好導致水分波動以及壓光工藝參數異常導致壓光印缺陷。
4AIOT基座:數據與AI深度融合的基石
AIOT基座是面向多智能體解析的工業數據集成、存儲和分發的基礎平臺。它配備了完整的工業通訊協議和API接□,并配備完整的數據權限管理功能。
李博士表示:“AIOT基座的高性能、低成本和安全合規特點,讓企業能更高效地管理和利用數據,實現數據與AI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及集團化數據融合,每條數據都可定義物理空間屬性和設置管理權限。”
通過與友商的技術對比,更能顯示博依特AIOT的核心優勢:

三 展望:AI推動流程工業智能化升級
“數據是工業智能化的核心資源,而AI是釋放其價值的關鍵引擎。”李博士在展望未來時表示,“AI技術的未來趨勢將聚焦在全球化、自主可控、數據和多智能體協同上。我們期待推出更高級別的AI產品,將復雜的生產任務自動化,實現更智能的工藝優化和更大尺度的調度優化,助力企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