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U20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6903(2025)06-0099-03
0 引言
隨著全球變暖日趨嚴重,為降低碳排放,各國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聯合國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報告顯示,全球碳排放量每年都在攀升,導致氣候變化日益嚴重。因此,強力推動綠色建筑,促進了相關節能減碳標章的產生,體現了建筑業減碳的必要性。研究通過文獻回顧,整理出國內外節能發展趨勢、碳排放摘要及相關措施、碳足跡評估、減碳政策等相關文獻,以此為基礎。建立一套完整的低碳建筑評估架構指標[1-3]。
1低碳建筑評估框架建構
建構評估框架的目標是為低碳建筑的評估準則建立一個全面的評估指標,以掌握各項范疇是否符合低碳建筑的目標,協助計劃過程并提供簡易的低碳診斷[4]。長遠目標是希望低碳評估框架的后續應用,能提高相關規劃及開發單位對低碳技術的認知,影響未來規劃方向[5]。低碳診斷范圍不僅限于規劃設計階段,包含施工和運營階段。以建筑物生命周期進行全面檢討,希望后續研究提供可量化的指標,以增強其實用性,提供規范化的診斷計算。
依據各項國內外文獻資料及法規規范信息,經審視后試行建構低碳評估框架,匯整出4項范疇(社會空間與法令規范、工程施工技術與材料、建筑設計與設備、經營管理與使用)、8項設計指標(社會、法規、施工、材料設計、設備、管理、使用)和多項評估因子。這些國內外評估工具在永續環境議題的評估要求上涵蓋了非常相似的內容,為節能減碳表現設定標準,并提供獲取最終表現等級認證的方法,描繪出建筑環境永續表現的輪廓。
在低碳評估框架的初步設計中共有4個范疇、8項的設計指標和80項設計評估因子。這些評估因子的目的是引導項目團隊實踐設計范疇指標的目標。而初步引用的評估因子將應用“修正式德爾菲法”,進行專家意見篩選分析。
2低碳建筑評估指標權重的建立
2.1主要層級權重分析
問卷調查的范疇權重分析如表1所示,從表1數據中可得知,專家學者認為“工程施工技術與材料應用”范疇最為重要,權重為0.307;最末為“社會空間與法令規范”范疇,其權重為0.127。
問卷調查的指標群權重分析如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社會空間和法規連結”范疇中法規指標權重大于社會指標,“建筑設計與設備”范疇中設備指標權重大于設計指標,“工程施工技術與材料應用”范疇中材料指標權重大于施工指標,“經營管理與使用面”范疇中使用指標權重大于管理指標。
表1主要層級范疇權重分析表
2.2 次要層級權重分析
問卷調查的次級因子權重分析如表3所示。從表3可以看出,社會指標群權重最高為“植栽與景觀規劃”,法規指標群權重最高為“綠建筑獎勵與補助辦法”,設計指標群權重最高為“通風進氣設計”,設備指標群權重最高為“再生能源設備”與“LED照明設備”,施工指標群權重最高為“低碳建筑技術”,材料指標群權重最高為“綠色建材使用率”,管理指標群權重最高為“信息共享”,使用指標群權重最高為“節能獎勵規范”
表2主要層級指標權重分析表
表3次要層級因子權重表
2.3低碳建筑框架各層級指標權重的建立
表4為依據問卷資料分析計算出整體的權重表,由表4可得知,各項范疇指標及因子的權重。
3結束語
推動低碳建筑要建立一套因地制宜的評估工具,好的評估指標應該與當地的基地環境相對應。本文以建筑物的生命周期來試行建立更完善的低碳建筑評估指標架構,從搜集相關文獻后,并與專家學者進行討論分析,進而建立相對應的評估指標架構。經由專家問卷調查法,探討各項因子的重要性排序,再根據層級分析法計算各項因子的權重值,建立完善的低碳建筑評估指標架構,同時可以用來評估建筑案例是否符合低碳建筑的范疇。并給予相關改善建議,以為推廣節
表4低碳建筑評估指標各層級權重表
能減碳的觀念教育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孫寶娣,鐘城豪,于德湖,等.老舊社區綠色低碳改造研究進展、轉型挑戰與路徑思考[].城市發展研究,2023,30(6):12-17.
[2]周樹東.綠色節能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運用:評《房屋建筑工程》(第三版)[].建筑結構,2021,51(21):142-143.
[3]劉佳燕,沈毓穎.城市社區低碳更新研究與實踐:評述與策略建議[J].上海城市規劃,2023(4):24-32.
[4]封穎.節能減排重要的問題在于教育公眾[J].科技導報,2012,30(4):81-81.
[5]朱文祥,吳志敏,董凱紅.低碳建筑特征分析及其評估指標構建研究[J].綠色建筑,2023(6):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