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6903(2025)06-0114-03
0 引言
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圖設計是施工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圖設計存在成套性與完整性不全的問題,有些設計文件中還缺少系統圖、設計施工總說明、主要設備和材料清單等關鍵要素。在施工圖設計文件中,圖面質量與設計文件表達不一致的現象較為普遍,如圖簽欄不全、缺少工程編號、無圖號編制等,嚴重影響了施工圖的可操作性與精度。從設計流程上看,建筑設計和智能系統設計不能很好地同步,造成初步設計及評審階段被忽略,導致系統集成商在施工圖設計階段面臨諸多難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加大了建筑智能化建設的難度與成本,還給建筑物智能系統功能的實現及后期運營帶來了諸多隱患。所以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對提升建筑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圖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1成套性與完整性欠缺
施工圖設計文件主要由:圖紙目錄、主要設備及材料表、設計施工總說明、平面圖、系統圖、原理圖、弱電機房詳圖、弱電豎井詳圖、其他詳圖,如會議室、多媒體教室、門禁大樣圖等組成。在深化設計階段,可能還需安裝圖、裝配圖、接線圖(機柜、設備端接圖)、線纜表、基礎圖等設計文件。部分工程項目智能化系統施工圖設計文件不成套,特別是缺主要設備及材料表和各種詳圖。在深化設計階段,甚至工程竣工圖中缺少實際安裝、接線的圖表,這些都會對今后管理部門維修、
擴展帶來麻煩。
1.2圖面質量不符合設計文件表達清晰的要求
圖面質量是衡量施工圖設計專業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圖面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施工圖設計人員能否正確理解和貫徹設計意圖。但是在實際工程設計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標注不清、比例不合理、符號使用不規范的現象,從而造成建筑上的誤解與偏差。如果圖紙上的線路走向和設備位置沒有用標準符號清楚地標示出來,或者尺寸不清楚,施工人員則無法準確地判斷出安裝的位置和布局,造成施工失誤或者返工。圖面上的文字說明應盡量簡潔明了,避免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和模棱兩可的表述,以使不同專業背景的施工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設計意圖[2]。
1.3設計流程不完善
在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圖設計中,設計流程不完善是一個突出的問題。由于建筑設計和智能化系統設計之間的脫節,使二者在初步設計和評審階段不能很好地結合起來。這種“非同步”現象,使得設計前期對智能系統進行綜合考慮與規劃不足,進而導致系統集成商在后續施工圖設計階段面臨諸多挑戰。
設計人員不僅要面對因不完善的設計所帶來的技術難題,還要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下,不斷地對設計方案進行調整與優化。這不僅增加了建筑智能化建設的復雜性與成本,也增加了智能系統功能的實現難度。更為嚴重的是,這一設計缺陷也會給建筑后期運行帶來系統穩定性差、維護費用高、升級難度大等隱患,進而影響建筑整體使用效果及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因此,改進設計流程,使建筑設計和智能化系統設計深度融合極為關鍵。
2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圖設計常見問題解決策略
2.1完善設計文件成套性與完整性
在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圖設計過程中,要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必須建立完備的設計文件體系。設計文件除包括系統圖、設備布置圖等專業技術圖外,還應包含設計施工總說明、主要設備及材料表等重要內容,這些文件內容是施工及后期維修的重要依據。設計文件是否齊全,是否完整,將直接影響信息的準確性及施工效率。設計文件的缺失或缺失會造成施工過程中信息缺失,增加施工難度與成本,嚴重時還會帶來安全隱患。為此建立一套嚴格的設計文件審查制度,可有效保證每份設計文件均滿足規范要求,且內容全面準確。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先建立設計文檔審核系統,明確文檔內容要求,格式規格,提交程序。如要求系統圖中應包括各智能系統的布局、連接關系、設備標識等。設計與施工總說明書應包括主要內容,如設計依據,設計范圍,建設要求等。主要設備和材料清單中應列明所有設備的型號、規格、數量、材料名稱、規格及數量等。還應成立審核團隊,此團隊由資深工程師及技術人員組成的特別稽核團隊,在遞交設計文件之前,負責全面審核。評審組可編制一份詳細的檢查表,逐項檢查設計文件內容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對缺少設備參數、材料規格不清等缺少或缺漏的部位,應及時進行補充、修改。
此外還可引進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如引進BIM技術,實現設計文件的統一管理與跟蹤,利用軟件可以設定提交、審核、修改的過程及時限,保證設計文件能夠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評審與修改。同時該軟件還能對設計文件進行版本管理,并將其修改歷史記錄下來,以便于日后查詢與追溯[3]。
2.2確保清晰表達
圖面質量是施工圖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關系著設計者對圖紙的理解與實施效果,明確的圖面表達方式,可減少錯誤與誤解,提高施工效率與質量。圖面質量主要體現在圖面布局、線清晰、符號準確和圖面完整性等方面,高品質的設計圖需將設計者的意圖及要求準確清楚地表達出來,以便施工人員能很快領會并貫徹執行。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先制定統一的圖面表述規范,包括圖簽欄的填圖規范、工程圖號的命名規則和圖號的邏輯順序。如在圖簽欄中應注明工程名稱,設計者,設計者,審核者,審批人等基本資料。工程編號應遵循一定規則,如“工程簡稱-體系名稱-圖號”,圖號的編制要遵循一定的邏輯順序,以保證圖號的有序排列與查找。還可引進專業繪圖軟件,自動檢查圖紙上的錯誤及不標準,如利用軟件能夠識別出線條的連續性,符號的一致性,標記的完整性等。
對于發現的錯誤、不規范等問題,該軟件能自動生成修正意見或標注,供設計者修正。在設計優化中還需加強對設計師的培訓,可定期組織設計圖紙繪制與表達能力培訓,提高設計師的繪圖能力。如在培訓中可邀請資深工程師或繪圖專家來授課,分享繪圖技巧與心得,而且也可設置相應的繪圖實踐環節,使設計者在實際操作中提高繪圖能力。
為提升設計圖質量,應建立相應的圖紙復審機制,即在圖稿提交前,由資深工程師審核圖稿,以保證圖稿的正確性及易讀性。如審圖員可對圖面的布局、線、號、注等進行全面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與設計者溝通并加以修正。
2.3加強建筑設計與智能化系統設計的同步性
為了保證整個工程的協調一致,建筑設計和智能化系統的同步設計至關重要,如果二者之間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合作,就會造成設計方案的脫節與沖突,從而增加建設的難度與成本。建筑設計和智能系統的設計在思想、進度、要求等方面都要高度契合,建筑設計為智能化系統設計提供了相應的空間載體以及基礎設施,智能化系統設計則為建筑設計提供了相應的功能需求以及用戶體驗,二者融合,可有效促進項目的順利實施[4]。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建立跨專業合作機制,保證建筑設計者與智能化系統設計者在初步設計階段就有充分的交流與溝通,如建立交叉專業設計小組,由建筑設計師與智能系統設計師組成,共同承擔項目總體設計,團隊內部也可定期開會討論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保證雙方在設計理念上的一致。如可每周或每月舉行一次聯合會議,報告項目進度,探討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并建立專門的設計方案對接機制,以保證雙方的設計進度與要求一致。
此外還需在初步設計評審階段開展協同參與,在初步設計評審階段,可邀請建筑師與智能系統設計者共同參與,全面評價與優化設計方案。如可組織專家評審會,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設計方案進行評審,并提出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建筑設計人員及智能化系統設計人員可依據專家意見,修改、完善設計方案。
2.4優化施工圖設計流程
對施工圖設計流程進行優化,可以有效地提高設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通過對設計過程的梳理與優化,可明確各個階段的工作內容、責任單位及時間節點,從而保證了設計任務的按期完成。其中從初步設計到詳細設計,再到審核和修改,都是施工圖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每一道工序都有具體的作業內容、作業要求,必須有專門的作業人員來完成。優化設計過程可減少重復性勞動,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產品質量。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先梳理與優化設計流程,通過全面梳理與分析現行施工圖設計流程,可發現存在的問題與瓶頸。由于工作內容過于單調、重復,導致工作效率不高,或責任不清,造成工作推諉、拖延。根據這些問題可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如精簡流程,明確責任主體等。
可以引進先進的項目管理軟件,實現對設計進度的實時監測與預警。如引進BIM技術,把設計過程中各階段、各階段的任務輸入到軟件中加以管理。該軟件能夠對任務進程進行自動跟蹤,并對任務狀態進行實時更新,當任務發生延遲或出現故障時,系統會發出警報,提醒相關人員及時處理。
在設計階段還要加強質量控制,控制好關鍵環節,如可成立一支品質管理團隊,對設計過程的各個關鍵環節進行監督與檢查。品質管理團隊可制訂詳細的品質檢驗標準及程序,并對設計文件及圖紙逐一檢查,對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不合格項目,可要求設計者及時對其進行修正和改進[5]。
2.5強化系統集成商在設計階段的參與
系統集成商是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中的關鍵,它負責把各智能子系統集合成一個整體,使各智能子系統之間進行聯動、協同工作。為此應加強系統集成商在系統施工圖設計階段的參與,以保證其可行性與可執行性。系統集成商擁有豐富的系統整合經驗及豐富的經驗,能從整體上找出設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隱患,而且系統集成商也將負責后續的建設、調試工作,使設計方案更具實施性。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在施工圖設計階段,邀請系統集成商參與討論、評審,可組織系統集成商與設計組面對面溝通,共同探討設計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等問題,此階段系統集成商可從系統整合的觀點、設備的兼容性、建設的難度等角度為用戶提供建議。借鑒系統整合商的專業觀點,找出設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隱患。系統集成商能夠深入地分析系統的體系結構,設備的選擇,連接的方式等,從而發現技術風險及實現的困難,并可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潛在風險,提出具體的改善意見或備選方案,以供設計團隊參考。
加強與系統集成商的溝通與協作,可保證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及可執行性??赏ㄟ^建立定期的交流與協調機制,如每周或每月舉行一次的溝通與協調會議,交流設計方案的進度,或者也可成立專門的溝通與協調小組,對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爭議進行處理。加強與系統集成商的溝通、協調,可有效保證設計方案的順利實施,保證后續工程的順利開展[]。
3結束語
通過分析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在施工圖設計方面的一些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不僅可以提高施工圖設計的精度與可操作性,而且對建筑智能系統的高效運行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BIM等技術的廣泛應用,有望實現對建筑設計、施工和運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從而進一步提高智能建筑的整體性能。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可以降低造價,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可以為建設工程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推動建筑業邁向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余鵬亮.建筑施工中智能化施工技術的應用與發展趨勢研究].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3(27):136-138.
[2]方錦聰.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的探討分析[J].中華建設,2023(11):68-70.
[3]張進,張祥波.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質量問題及對策研究[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2(11):156-158.
[4]郝慶斌.新時代推進施工圖審查制度實施與改革的思考]中國勘察設計,2024(6):61-63.
[5]田鵬程.傳統建筑油漆彩繪智能化施工技術[J].建筑技術,2024,55(20):2495-2497.
[6]田禮銘,楊金水.淺談智能化工程的系統配置設計[J].中國設備工程,2022(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