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U9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6903(2025)06-0090-03
1綠色低碳建筑理念的定義
綠色低碳建筑理念要求建筑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建設,再到使用維護以及最終的拆除階段,施工單位始終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以及減少污染為目標,實現建筑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綠色低碳建筑理念強調采用節能門窗以及保溫材料等高效的節能技術與設備,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積極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注重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合理利用地形、地貌以及植被,為人類生存營造出舒適的室內外環境。結合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措施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避免對自然水資源的過度浪費。采用環保材料減少室內有害物質的釋放,致力于提供健康、舒適的居住和工作環境。合理設計建筑的采光、通風系統,提高室內的自然采光和通風效果,降低對人工照明和空調的依賴[1]。
2綠色低碳建筑理念在高層建筑設計中優勢
2.1提升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
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綠色低碳建筑理念促使設計師們更加注重建筑外觀與周邊環境的融合,使高層建筑得以更好地融入自然,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例如,設計師可以利用竹材、再生塑料等可再生材料構建建筑外觀,并賦予建筑獨特的質感與美感。設計師可以通過增加設置垂直花園、屋頂綠化等建筑立面的綠化覆蓋率,有效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改善城市微氣候。
2.2增強建筑的自我調節能力
高層建筑設計外觀不僅要美觀,還要具備一定的功能性。通過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外觀設計,可實現自然通風、采光和遮陽等功能。例如,設計師可以巧妙利用建筑立面的凹凸變化形成自然風道,引導空氣在建筑內部流動。采用雙層中空玻璃、設置可調節的遮陽板等優化窗戶的設計,有效控制室內的光線和溫度,提高建筑的能效。這種自我調節能力不僅降低了建筑的能耗,還提升了建筑的舒適性和居住體驗[2]。
2.3展現獨特的建筑美學
綠色低碳建筑理念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運用,還促進了建筑美學的創新與發展。傳統的高層建筑往往追求高聳入云、氣勢恢宏的外觀效果,而綠色低碳建筑則更加注重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這種理念下的高層建筑外觀往往更加簡潔、流暢、自然的形態,不僅美觀大方,還能有效減少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設計師運用采用雙層中空玻璃、設置可調節的遮陽板等環保材料和綠色技術,展現出獨特的綠色美學,成為城市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2.4提升建筑的社會價值
綠色低碳建筑理念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運用,還提升了建筑的社會價值,這種理念下的高層建筑不僅關注本身的功能和美觀,更關注建筑對社會和環境的貢獻。設計師采用環保材料和技術,減少建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使高層建筑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范。這種理念還促進了建筑行業的創新和進步,推動了綠色建筑技術的研發和應用[3]。
3綠色低碳建筑理念在高層建筑設計中運用案例
3.1 案例背景
位于南部沿海城市的某超高層綜合樓建筑高度為220m ,建筑總面積達18萬 m2 。設計團隊在建筑外觀設計方面,應用了雙層呼吸幕墻、光伏發電幕墻以及智能通風系統等多項綠色技術,實現了減少碳排放的目標。總體鳥瞰效果圖如圖1所示。
圖1總體鳥瞰效果圖
圖2外墻設計效果圖
3.2綠色低碳設計的具體措施
3.2.1 外墻設計
在高層建筑設計中,外立面是能耗控制的重要部分。為了達到最佳的節能效果,建筑外立面采用了雙層呼吸幕墻系統在墻體內外形成空氣循環,從而隔絕外界的冷熱變化,減少室內空調的能耗。部分外墻表面由高效太陽能光伏板組成,為建筑提供了可觀的清潔電力。外墻設計效果圖如圖2所示。
光伏發電幕墻系統年發電量如表1所示。可以發現,光伏幕墻的應用大幅減少了建筑的碳足跡,每年250000kW?h 的清潔電力供應,使建筑物實現了約20% 的自給電力,顯著降低了對外部電力的依賴。
3.2.2 節能系統
高層建筑通常面臨較高的能源消耗需求,因此在設計中建筑配備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統,集成了智能傳感器和大數據分析技術能夠根據建筑的實時需求自動調整照明、空調等設備的運作。例如,系統在白天陽光充足時會自動調低室內照明,降低能耗。當室外溫度較低時,智能通風系統會利用自然風為室內降溫。智能系統的引入使建筑的年總能耗減少了 15% 以上。能源管理系統節能效果如表2所示。
表1光伏發電幕墻系統年發電量
表2能源管理系統節能效果
3.2.3 自然采光與通風設計
在高層建筑的設計中,自然采光和通風不僅可以提高室內環境的舒適性,還能有效減少照明和空調的使用。本項目采用了大面積的玻璃幕墻設計并使用高效的遮陽系統,在保證充分采光的同時能夠減少夏季的陽光直射。在建筑每層樓設計了可開啟的窗戶,以便于自然通風。在春秋季節,空調系統的使用量因此減少了25% 。自然采光與通風系統節能效果如表3所示。
表3自然采光與通風系統節能效果
3.2.4雨水回收與中水系統
為了進一步減少建筑對水資源的消耗,設計中引入了雨水回收系統將收集到的雨水經過簡單處理后用于建筑物內的綠化灌溉和沖廁用水,每年節約約 50 000m2 的自來水用量,不僅有效減少了建筑的用水壓力,也降低了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的負擔。
3.3 應用成效
通過上述設計措施,該每年共計減少碳排放量達500t,節約能源超過 500000kW?h ,節水 50000m3 綜合節能率超過 35% 。建筑在運營期間表現出的低碳、環保特性不僅符合綠色建筑的要求,還為后續類似項目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綜上所述,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綠色低碳理念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建筑物長期效益的有效手段。本案例展示了在實際項目中,如何通過綠色設計理念達到既環保又高效的建筑目標[4]。
4綠色低碳建筑理念在高層建筑設計中運用策略
4.1注重外立面創新設計
在高層建筑設計領域中,外立面采用雙層呼吸幕墻系統能夠在墻體內外之間構建起空氣循環,從而有效地隔絕外界的冷熱變化,進而大大減少室內空調的能耗。設計師還可以充分利用部分外墻表面安裝高效太陽能光伏板,降低建筑對外部電網的依賴程度,為建筑提供清潔的電力能源。基于此,建筑在能源供應方面減少了對傳統能源的消耗,降低了碳排放。
設計師應當根據建筑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氣候特點,科學合理的優化選擇外墻的材料和顏色。比如,在炎熱的南方地區選擇具有反射陽光功能的材料,以此減少建筑吸收的熱量。在南方的一些城市選用具有高反射率的特殊玻璃材料作為外墻的一部分,將太陽光反射回去降低建筑內部的溫度,而在寒冷的北方地區選擇具有優異保溫性能的新型復合材料作為外墻的主要構成部分,有效地阻擋外界的寒冷空氣,降低供暖的能源需求[5]。
4.2強化智能化能源管理
在高層建筑建設中,強化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統可以集成智能傳感器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根據建筑的實時需求自動調整照明、空調等設備的運作。比如,系統在陽光充足的時候會自動調低室內照明的亮度,減少不必要的電能消耗。當室外溫度較低時智能通風系統會充分利用自然風為室內降溫,從而減少空調的使用。
設計師還可以對建筑內的各種設備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發現能源浪費的問題并進行調整。設計師還可以對能源使用數據的分析,為建筑的運營管理提供決策依據。智能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室內的光照強度、溫度、濕度以及人員活動情況等信息,然后將這些信息傳輸給大數據分析系統,便能自動調整照明、空調等設備的運作參數。
4.3優化自然采光與通風設計
在高層建筑設計領域中,設計師可以采用大面積的玻璃幕墻設計同時搭配高效的遮陽系統,既能保證充分采光又有效地減少夏季的陽光直射。在高層建筑的每層樓還可以設計可開啟的窗戶,在春秋季節利用自然通風極大地減少空調系統的使用量,進而降低能耗。設計師可以根據當地的風向和氣候特點,合理地設計窗戶的位置和大小,確保自然通風的效果達到最佳狀態。設計師還可以采用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相結合的方式,在建筑內部設置通風廊道,確保空氣在建筑內部的有效循環,以此促進空氣的流通[。
4.4推廣雨水回收與中水系統
引入雨水回收系統能夠將收集到的雨水經過簡單處理后,用于建筑物內的綠化灌溉和沖廁用水。每年可以節約大量的自來水用量,降低建筑的用水壓力,也能夠減輕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的負擔。
設計師可以在建筑的屋頂和地面設置雨水收集裝置,將雨水收集起來存儲在蓄水池中。然后通過過濾、消毒等處理工藝,將雨水轉化為可利用的水資源。設計師還可以結合中水系統,將建筑內的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后再利用。將處理后的中水用于洗車、清潔地面等用途,從而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顯著提高建筑的可持續性。
5結束語
綠色低碳建筑理念在高層建筑外觀設計中的運用具有顯著的優勢和廣闊的前景。然而,在實際操作中設計師也面臨著技術成本較高、政策支持不足等挑戰。因此,設計師需要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完善政策支持和法規保障以及加強宣傳和教育等方面的努力,推動綠色低碳理念在高層建筑外觀設計中的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振宇.綠色低碳建筑理念在高層建筑設計中運用分析].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4(9):135-137.
[2]張娜.綠色建筑理念在高層住宅設計中的應用[J].佛山陶瓷,2024,34(3):157-159.
[3]郭靖.綠色建筑理念在高層住宅設計中的應用研究[].住宅與房地產,2023(29):72-74.
[4]楊斐,李萬強.淺析綠色建筑理念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北方建筑,2023,8(2):40-44.
[5]胡力維.綠色低碳建筑理念在高層建筑設計中運用分析]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2(36):76-78.
[6]李文嘉.綠色低碳建筑理念在高層建筑設計中運用分析].居舍,2022(20):73-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