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排排水上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勾勒出一幅綠色能源發展的嶄新藍圖。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工業重鎮,唐山市正以“雙碳”目標為引領,全力推進能源結構轉型。國網唐山供電公司主動擔當、創新作為,以服務當地水上光伏項自為契機,通過數字賦能、多能互補、源網荷儲協同發展,為唐山綠色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漁光互補繪就生態新畫卷
在唐山市豐南區黑沿子鎮的通威“漁光一體”現代漁業產業園內,一幅“漁光互濟”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清晨的陽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工人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勞作,他們熟練地在水面上操作著漁網,將活蹦亂跳的鯉魚、鰱魚分類裝車。而在他們頭頂上方,7.5萬千瓦的水上光伏板陣列正貪婪地吸收著每一縷陽光,將清潔電能源源不斷地輸入電網。
“這個項目真正實現了‘一地兩用’的效益最大化。”產業園總經理陳明介紹道,“光伏板不僅不占用額外土地,反而為養殖創造了更好的環境。去年我們的年發電量達到1.2億千瓦時,水產產量8000噸,每畝綜合效益超過6萬元。”這一創新模式打破了傳統能源與水產養殖生產的界限,開創了“板上發電、板下養魚”的立體開發新模式。
“漁光互補”項目的生態效益極為顯著。光伏板為魚類提供了天然的“遮陽傘”,夏季可使水溫降低2-3度,溶氧率提高 15% 以上。養殖戶王力新深有體會:“以前夏天最怕高溫,魚容易缺氧死亡。現在有了光伏板遮擋,魚的存活率提高了 20% ,品質也更好。”項目還配套建設了底部排污系統,將養殖廢料進行固液分離,水循環利用,固體沉淀物用作有機肥料,真正實現了“零污染、零排放”。
這種創新模式不僅盤活了閑置資源,更帶動了當地就業。黑沿子鎮村民徐希笑著說:“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工作,既能照顧家里,一年還能掙七八萬,比外出打工強多了。”據統計,項目已直接帶動周邊100余戶養殖戶增收,創造就業崗位200多個。
唐山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了這座城市豐富的風光資源:年均日照小時數超過2800小時,沿海地區7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每秒可達6.5米。唐山公司充分把握這一優勢,積極推動“漁光互補”項目落地。截至2025年,唐山市光伏裝機容量已達550.11萬千瓦,綠電結算電量111.49億千瓦時,占冀北綠電交易結算電量的 48.1% ,新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 58.9%o
跟蹤服務護航水上光伏并網
隨著水上光伏項目的快速推進,如何確保大規模光伏發電安全穩定接入電網成為關鍵課題。唐山公司創新服務模式,從規劃、建設到運營實施全周期服務,為新能源項目并網掃清障礙。
在項目規劃階段,唐山公司提前組織黨員服務隊和技術專家開展實地勘察。“我們用了兩周時間,對規劃區域的每一個角落,詳細記錄電網架構和負荷情況。”唐山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主任盧澤漢回憶道。基于詳實的數據分析,該公司創新性提出了“分布接入、集中調控”的解決方案,既降低了并網難度,又確保了系統穩定性。
建設過程中,唐山公司針對水上光伏發電的間歇性問題,技術團隊開發了儲能監控系統。該系統可實時監測儲能設備的荷電狀態,根據電網負荷情況智能調節充放電策略,將原本波動劇烈的“鋸齒形”電能輸出轉化為平穩可靠的優質電源。
2024年,該公司建成新型主體運行管理平臺,為新能源消納提供了強大支撐。平臺整合了唐山市縣水上光伏新能源場站的運行數據,通過智能算法實現“虛擬電廠”式的統一調度。調控項目管理中級師艾洪克介紹:“現在我們可以像指揮交響樂團一樣,協調各光伏能源場站的出力,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唐山公司還建立了常態化服務機制,每月定期組織黨員服務隊開展設備巡檢。2024年夏季,在一次強對流雷雨天氣預警中,該公司提前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搶修隊伍待命,最終確保了水上光伏安全度過極端天氣。
“沒有供電公司的專業支持,我們的項目不可能進展這么順利。”通威新能源負責人陳明感慨道。據統計,豐南區“漁光互補”光伏電站工程累計占地超13000畝,總裝機552兆瓦,年發電量已達6.5億千瓦時。
智慧調控助力綠色發展
隨著唐山地區光伏裝機規模快速擴張,唐山公司加緊解決光伏出力受天氣影響這一問題,其通過推進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升級,于2024年成功投運“新型電力系統全景應用”平臺。
該平臺,通過整合用電信息采集、設備管理、調度控制等六大系統數據,構建了全域數字化電網模型。平臺創新采用“氣象 .+. AI”雙驅動模式,深度融合太陽輻照度、溫濕度、云層運動等精細化氣象數據,并結合歷史發電規律,利用智能AI算法進行動態分析,最終形成覆蓋唐山全域及區縣兩級的光伏出力預測體系,實現了24小時短期預測準確率超過85% 、72小時長期預測準確率達 80% ,為電網調度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撐。
“過去新能源出力‘看天吃飯’,現在通過AI預測,我們能提前優化調度策略,光伏發電效率提升20% 以上。”唐山公司調度中心主任姚慶華說。
唐山公司員工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圖/周宇翔

目前,唐山公司已實現全域水上光伏電站全量接入監控平臺,具備發電功率、設備狀態、環境監測等數據的實時采集與分析能力。根據規劃,今年唐山將實現全域光伏可觀、可測、可控,綠電占比將突破 60‰ 到2030年,唐山新能源總裝機將達1000萬千瓦,基本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從傳統煤都到綠能基地,唐山的能源轉型之路正穩步前行。唐山公司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從“漁光互補”的生態實踐到智慧平臺的精準調控,每一步都讓綠色能源的發展更加高效、可靠。一排排光伏板與碧水相映,不僅點亮了千家萬戶,更照亮了可持續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