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中共湖北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提出,以產為基做強縣域經濟實力,培育壯大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今年初,湖北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2025年將深入實施強縣工程,因地制宜培育根植性主導產業,加快壯大40個省級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百強縣進位、千億縣擴容。
今年6月,省發改委公布了2025年湖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及省重點培育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名單,共有來自武漢市江夏區、宜昌市夷陵區、襄陽市襄州區、潛江市等36個縣市區的40個特色產業集群上榜。
為進一步改進縣域經濟報道,強化問題導向與深度特色,編輯部、與等單位決定就湖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如何培育壯大這一選題展開‘ 1+1+1 ”深度調研合作,首期聚焦潛江市石油化工產業集群。7月中旬,記者與支點記者會同湖北省社科院經濟所專家冒著酷署,專赴潛江市進行了深度調研,敬請關注。
潛江石油化工產業集群觀察潛江需聚焦“補鏈強鏈”和“綠色轉型”兩方面,推動化工產業從“規模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形成龍頭引領有力、鏈條上下貫通、集群協同高效的現代化工產業體系。
潛江,因油而生,因化而興。
上世紀70年代,隨著江漢油田天規模開發,潛江石油化工產業迅速崛起,一度占到潛江GDP總量的60% 。
歷經多年發展,潛江建成經濟開發區、江漢鹽化工兩個省級合規化工園區,構建起以石油化工、鹽化工、煤化工、醫藥化工、化工新材料為主導的化工產業體系。
2024年,潛江石化產業實現工業產值448.3億元,占全市工業總量的 65% 。今年6月,潛江市石油化工產業集群被湖北省發改委評定為全省40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之一。
但在資源約束趨緊及綠色低碳發展的背景下,曾經輝煌的石油化工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轉型迫在眉睫。
如何重塑化工產業新優勢?潛江搶抓湖北打造方億級現代化工與能源產業的發展機遇,以鏈式思維重構產業生態。
潛江市委書記葉楊表示,以延鏈補鏈為抓手,加快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推動石油化工向精細化工延伸、鹽鹵化工向光電材料裂變、傳統化工向新型儲能拓展,全力打造千億現代化工產業集群。
龍頭再造 完善“油頭、化身、精化尾” 產品鏈
在金澳科技(湖北)化工有限公司(下稱“金澳科技”),一場改革正在如火如荼開展。
中能新型化工高端材料一期年產13萬噸順酐項目生產車間,從石油中煉制出的副產品丁烷,經系列生產操作,轉化為新型高端化工材料順酐,該產品可在降解塑料、建筑、醫藥等領域廣泛應用。
“當前,企業正推動石油化工向精細化工延伸。”金澳科技副總經理楊巍告訴支點記者,這是企業向新、向綠、向高轉型升級的路徑之一。總投資126億元的中能新型化工高端材料項目,便是金澳科技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向新能源新材料領域進軍的關鍵一步。
金澳科技始建于1976年,1997年底改制成功并延續至今,主要業務為石油煉制。作為華中地區唯一被保留下來的地方煉油企業,金澳科技近年來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煉油行業深陷產能過剩、盈利壓縮等困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更使傳統煉油業務遭受沖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地方石油企業如何生存?
潛江市委、市政府給金澳科技指明了方向:重點支持金澳科技龍頭再造,完善“油頭、化身、精化尾”產品鏈,推動乙烯、丙烯、芳烴產業鏈向“新興、高新、高端”延伸,加快打造500億企業,再造一個金澳。
楊巍稱,當前是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小品種精細化工正憑借高附加值和廣闊應用前景,成為行業新的增長引擎。
在政府的扶持下,金澳科技開始向內挖潛,向外延伸。
綠色變革一一去年,金澳科技投入5.59億元,啟動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率先在全國使用 95% 以上熱效率的高效加熱爐技術,提升能源利用率;通過低溫熱回收制取蒸汽、高效保溫技術、能源梯級利用等,實現蒸汽、氫氣、燃料副產平衡。
延長產品鏈—一以往,石油煉制的副產品丁烷,企業將其當作液化氣賣掉,如今丁烷轉化為順酐,將低價值原料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工產品。
當前,金澳科技正啟動1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以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升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加大精化產品開發力度,聚焦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亞砜等緊缺小品種精細化工產品,與成都德美技術有限公司、遼寧輕工設計院技術有限公司等開展技術交流合作。
楊巍介紹,煉化一體化項目將生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烯烴彈性體等高端化工產品,用于電子、汽車、包裝等領域,滿足國內市場對高性能化工材料的需求。精細化工產品如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亞砜等作為重要化工中間體,在醫藥合成、石油加工等行業不可或缺。項目全面建成后,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超千億元。
追“光”育新鍛造光電子信息等新型產業鏈
在潛江高新區王場鎮,坐落著全球最大的含氯消毒劑生產基地一一江漢鹽化工業園。
中國石化江漢油田鹽化工湖北有限公司(下稱“鹽化公司”)工作人員從地下采集鹵水后,經過系列化學反應,最終生成消毒液。這一過程產生的副產品氫氣和氯氣,以往被當作廢氣處理。如今,這些“廢氣”,從鹽化公司通過管道傳至長飛光纖潛江有限公司后\"變廢為寶”,成為生產光纖預制棒的原材料之一。
7月17日,在長飛光纖潛江有限公司(下稱“長飛潛江”)第5期生產車間,光纖預制棒被高溫加熱后,拉成一根根纖細如絲的光纖。該公司副總經理程景飛介紹,鹽化公司為長飛潛江生產預制棒提供原材料,預制棒生產過程中主要副產物稀鹽酸經中和后變成鹽水,可再輸送給鹽化公司,作為鹽化公司產品的生產原料,雙方實現廢氣與廢液的循環利用。
長飛光纖是全球領先的光纖生產商,其光纖預制棒、光纖、光纜三大主營業務,連續9年保持全球市場份額第一,在下一代光纖領域中,長飛也進入全球第一方陣。
“落戶潛江,就是看中了江漢鹽化工的原料優勢。”程景飛介紹,2015年,長飛落戶潛江成立長飛光纖潛江公司,并于2017年正式投產。
近年來,長飛潛江推行綠色制造,第五期項目通過設備技術升級與生產工藝革新,推動產品升級,在高性能光纖領域取得顯著突破。生產的“高端款”—G.654.E光纖,具有超高速率、超大容量、超長距離傳輸的特點,帶動企業效益增加。
當前,長飛潛江已發展成為全球單體最大的預制棒及光纖智能制造基地。
以長飛為媒,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紛紛落戶潛江。法國液化空氣集團可對粗氫提純、普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光纖涂料、湖北飛菱光纖材料有限公司等專注于光纖預制棒和光纖關鍵原材料生產等,初步構建“電子材料一光纖預制棒一光纖光纜一光纖器件一光信息服務”的光電子信息產業鏈。
推動鹽鹵化工向光電材料裂變,潛江正推動長飛光纖、新硅科技、中巨芯、鼎龍、晶瑞等電材行業領軍企業集聚發展:中巨芯二期項目,電子級硫酸產能將擴至6萬噸/年,成為國內首個穩定供應高端芯片制造用硫酸的基地;晶瑞是國內生產電子級雙氧水產能最大的企業,市場占有率達 40% ,讓高端芯片生產用上國產“純凈水”。
堅持“向武漢追‘光’,與武漢同‘芯’”,潛江高新區致力于打造全省重要的光電子材料產業基地。今年上半年,該區光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綜合產值175.52億元,同比增長 19.05% 。
騰庫儲氣傳統化工向新型能源拓展
潛江地下鹽鹵資源儲量超百億立方米。鹽礦從地下開采后,留下大量空腔,如何利用?
潛江選擇讓天然氣“住進”地下鹽穴,讓傳統化工向新型儲能拓展。
潛江境內匯聚川氣東送管道、西氣東送管道、忠武管道等天然氣輸送管道,氣源充足。地下儲氣,具有儲氣量大、成本低、密封好、使用年限長等優勢。
潛江搶抓國家能源戰略機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建設華中地區戰略能源儲備應用基地。
漢江鹽穴天然儲氣庫項目是儲備基地核心項目之一。該項目通過向地下注水溶解鹽層,形成梨形腔體,將天然氣儲存在腔體中。用于通過管道輸送到附近的江漢油田鹽化工總廠,用于生產鹽化工產品,形成“儲氣庫建設一鹽腔造腔一鹵水制堿”的循環產業鏈。
走進位于王場鎮的江漢鹽穴天然儲氣庫,地面排布著天然氣管道,在地下2000米深的鹽穴中,儲存著大量天然氣。“這是國內最深的鹽穴儲氣庫。”江漢鹽穴天然儲氣庫工作人員介紹,在用電低谷時,這些天然氣便“安靜”躺在鹽穴中,用氣高峰時,便順著管道流動,緩解長江中下游城市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
漢江鹽穴天然儲氣庫項自于2019年正式啟動,分兩期三階段實施,首期一階段將于2026年投產。
按照計劃,到2036年,儲氣庫40口儲氣井全部建成,建成后將成為我國中部地區規模最大的鹽穴儲氣庫群。
據介紹,該儲氣庫可儲存清潔能源天然氣48.09億立方米,其中有效工作氣量28.04億立方米,按一個三口之家日均用氣0.5立方米計算,可以保障1億戶家庭連續56天的用氣量。
完善體系 破解“地緊、鏈短”兩大瓶頸
瞄準千億級現代化工產業集群,潛江還面臨多重困境。
湖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鄧沛琦分析,潛江需重點破解“地緊、鏈短”兩大瓶頸。
“當前較突出的發展短板是園區用地不足。”潛江市經信局工作人員羅丁介紹,潛江擁有江漢鹽化工、經濟開發區兩個省級合規化工園區,但目前可使用面積不足6000畝,新項目難以落地,制約產業發展。
羅丁稱,為解決用地問題,當前,潛江市正全力推進化工園區擴區調區工作,積極盤活存量用地,同時加強與上級部門溝通協調,爭取更多用地指標,保障重大項目落地需求。
產業鏈方面,業內人士分析,潛江化工產業鏈存在結構性短板:傳統產業處于價值鏈中低端、新興產業支撐不足等。
依托油氣資源優勢和管網樞紐地位,潛江謀劃建設多個新型儲能項目。
堪稱“巨型綠色充電寶”的中能建數科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項目,整體建成后,每年充放電量可達5億千瓦時,可滿足上百萬戶家庭年用電需求。金江新材料鹽穴綜合開發一體化項目、石油戰略儲備基地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潛江正鍛造“采鹵一造腔一制堿一儲能一精細化”新型儲能產業鏈,推動傳統化工向新型儲能拓展。
在調研潛江多家化工企業后,鄧沛琦分析,在產品結構上,潛江仍存在“老字號\"的初級產品多,“新”字號的高附加值產品少。如占據潛江化工產業半壁江山的石油化工,仍以石油產品為主,精細化工占比較少。龍頭企業如金澳科技雖正向精細化工領域延伸,但目前尚未改變以初級產品為主的格局。
傳統產業的轉型不夠,新興產 業的支撐又不足。數據顯示,潛江光電子信息產業2024年完成工業產值60億元,占全市工業產值的比重不足 9% ,以生物醫藥、光電子信息為核心的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僅為 0.15% ,低于全市平均4.65個百分點。潛江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制約新興產業規模擴張與能級提升的關鍵問題是技術轉化效率偏低,產業鏈協同薄弱。
如何破局?鄧沛琦建議,潛江未來需聚焦“補鏈強鏈”和“綠色轉型”兩方面,推動化工產業從“規模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形成龍頭引領有力、鏈條上下貫通、集群協同高效的現代化工產業體系。
傳統化工方面,推動石油化工產業“減油增化”,延伸發展高端化學品產業鏈,依托金華潤等重點企業與石油化工、鹽化工等產業的深度耦合,實現煤化工產業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推進鹽化工產業朝多元化、精細化發展。
高端新材料板塊,大力發展光通信設備及器件產業,構建“光棒一光纖一光纜一光器件一光終端”產業鏈;另一方面,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鹽化工為依托,向新材料產業加速轉型。
在電子化學品及生物醫藥領域,將依托產業基礎,對接新興產業發展需求,打造新產品。電子化學品方面緊密對接集成電路、新能源等產業發展需求,延伸布局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等產品;生物醫藥領域,將積極向生物多肽類藥物中間體及其他高端醫藥領域創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