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機場集團辦公樓4樓,超大電子屏正實時更新湖北低空經濟各板塊運行情況。該數據平臺是湖北省低空飛行服務平臺,是湖北低空發展“大腦”。
湖北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圍繞省委戰略布局,該集團牽頭組建了湖北省低空綜合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省低空公司”),統籌湖北低空空域協同運行和飛行服務管理,組織實施低空空域、航路航線、監視通信網絡規劃建設。
“低空經濟要發展,首先要解決空域安全問題。”省低空公司規劃運營總監劉麟輝向支點記者介紹,在省發改委指導下,該公司進行湖北G類空域(民用航空中的非管制空域)大摸底,劃設面積達10.82萬平方公里。
6月30日,湖北省低空飛行服務平臺正式開啟測試運行。這座以“全省低空一張網”為核心理念構建的創新平臺,將推動低空飛行和通航飛行計劃“一窗受理、一網通辦”,空域資源統一配置,飛行管理和服務保障統一規范,設施建設和運行監控統一標準等。
隨著湖北低空經濟數據底座基本成型,各方主體也紛紛進場。武漢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洪山區、漢陽區、黃陂區等武漢市5個城區(功能區),以及襄陽、宜昌、十堰、荊門等7個地市,分別與湖北省低空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湖北低空經濟綜合試驗區。
該試驗區將選取省內有低空基礎的區域,探索安全管控能力建設、空域使用機制建立、低空應用場景拓展,推動省市低空飛行服務平臺互聯互通,驗證低空智能網與監視網技術路徑,挖掘可實現商業模式閉環的低空應用場景。
通過部分區域的先行先試,試驗區力爭形成可推廣、可復制、可持續的低空經濟“湖北模式”。
湖北機場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機場集團將在省級低空飛行服務平臺與市級平臺的建設和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實現湖北省低空通導監基礎設施的基本覆蓋和特色應用場景的試驗性打造,促進全省低空經濟邁向“協同發展、多方聯動”的新模式,逐步構建起“平臺統管、安全為本、場景牽引、試點先行”的低空經濟發展新生態,助力湖北加快打造成為全國低空經濟發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