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論文是一種思辨性極強的文體,它講求結構和語言的和諧統一。結構方面立足“引論一本論一結論”的嚴謹邏輯,讓讀者折服于其嚴謹的論證結構;在語言方面則立足有感染力的語言文字,讓讀者透過語言文字深深折服于作者的觀點和態度。議論文講求“以理服人”,在語言上,它比記敘文和說明文更強調語言的出眾,起到先聲奪人、耐人尋味的效果。如果說議論文的結尾被稱為“豹尾”,那么,議論文的開頭就是“鳳頭”。清代著名戲劇家李漁說:“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人一見而驚,不敢棄去。”本文以高考作文題為例,探討議論文開頭的寫作技巧。
一、開門見山,一語中的
“開門見山”指在文章開頭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這是議論文寫作中先聲奪人的一種方式。這首先要求我們在審題時,先分析材料內容,再概括提煉中心論點,以吸引閱卷老師的注意,讓其一下子明白文章所要論述的基本觀點。如毛澤東的《改造我們的學習》,開篇第一句便說:“我主張將我們全黨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改造一下。”僅20多個字,便統攬全局,讓讀者一目了然。無獨有偶,2024年全國新課標I卷《探索問題無止境,筑夢未來新征程》的作文開頭:
當下科技產業飛速發展,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日益被廣泛應用,人們的一些問題可以快速得到答案。但人們的問題不會減少,人們探索問題的腳步也不會就此停歇。我們應當謹記:探索問題無止境,逐夢未來新征程。
這樣的開頭干脆利落,直接亮出觀點,讓讀者一下子抓住文本要義。
二、闡釋破題,直入話題
所謂“闡釋破題”,是指在文章開頭解釋作文題目的相關概念或拓展其具體含義,在解釋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觀點。這需要我們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關鍵概念展開分析和說明,為論點的提出作鋪墊。這種寫法自然且有依據,讓讀者感覺像在跟智者聊天,對方侃侃而談,拋磚引玉。如2023年高考山東優秀作文《好故事,有力量》:
“好故事”指的是在歲月長河中緩緩流淌、浸潤人心靈的往事。閱讀這樣的故事,總能引發我們對生活美的追求和向往,更能激發我們對歷史的回憶和思考,還能引導我們去憧憬美好的未來。可見,好故事固然有昂揚斗志的恢弘力量。
這種闡釋文題的方式,需要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材料。其中,概括重在“巧妙”:字數上要巧,最多不超過100字;內容上要巧,做到簡潔一拖泥帶水會引起反感;有度一一緊扣題目,有所選擇,目標性強,方能在寫作時展示思考的深度和廣度。
三、運用修辭,別具一格
修辭是讓文章語言靈動、告別生硬的絕佳方式,我們可以從比喻和排比入手。
其一,運用比喻,形象鮮明。比喻句本身可使事物具體形象且生動可感,用在議論文中,更能讓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于人們理解和接受,更重要的是,用在作文開頭還可彰顯文采。例如,2024年高考北京卷優秀作文《歷久彌新》的開篇段:
歷史,就像一杯香醇濃郁的茶,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而光榮的印記。而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是在洶涌澎湃的巨浪中不斷前行,以奮斗為帆,渡過浩瀚無垠的大海。
該文段中,作者將“歷史”比作香醇濃郁的茶,道明了民族歷史的厚重;又將民族復興中的坎坷以“巨浪”為喻,深刻表明民族復興之路的不易。這種比喻式開頭更易引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給人以昂揚的斗志和鮮明深刻的印象。
其二,運用排比,強化語勢。排比式點題可以使說理條理分明、層次清楚。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排比雖有提升作文文采的功效,卻不能“濫用”,排比要緊扣題旨,不能單純為突出文采而“以辭害義”。如2024年高考全國甲卷以“坦誠交流”為主題的作文《坦誠交流,讓心靈相遇》的開頭:
坦誠交流,是破自我之藩籬的踏步前進,是敞彼此之心靈的溝通鑰匙,是促國家之發展的重要橋梁。唯有坦誠交流,才能讓心靈真正相遇。
該文段運用比喻和排比,不但強化了開篇的語勢,而且精準貼近作文題目的核心,更重要的是,為全文奠定了思辨的基礎,給閱卷老師留下深刻印象。
四、借物起興,巧妙切題
所謂“起興”,是指先言他物以引出相關話題,其起源可追溯至《詩經》,《關雎》便是由關雎鳥巧妙過渡到男女愛情的范例。同樣是2024年全國新課標I卷《探索無限,步伐不止》的開頭:
虎嘯龍吟,鷹擊長空,駿馬奔馳,魚躍龍門,這是自然界的“萬類霜天競自由”,其實,它們也在不斷探索,尋覓最好的生存空間。萬物尚且有這樣的祈求與盼望,何況我們人類呢?我們也不能停止探索的腳步。
這個開篇段落運用起興的方式,從“老虎”“魚兒”“駿馬”“雄鷹”這些自然界的動物說起,引入當年的作文話題“探索”,既貼近生活現實,又深刻切題,更能引發思考,顯得生動有趣。當然,這種開頭形式重在平時的積累與思維訓練,才能在考場中一剎那靈感進發,成就絕妙開篇。
五、巧妙引用,有言可據
引用是強化文本說服力的重要技法,可引用詩句、雜文,也可引用歷史上著名思想家、文學家的哲理名言,還可引用具體準確的權威性數據,這些都在無形中強化了議論文的說服力,讓人信服。另外,引用還能較好地展示寫作者的知識儲備,讓引用的名言、詩詞、數據達到言約意豐、加深主題的效果。如2024年全國新課標I卷《探索不竭問無盡,答疑解惑盡真知》的作文開頭:
高爾基曾言:“從有生之年到一息尚存,我當盡力使有限向無窮延伸。”誠哉斯言!問題可以被解答,但世界宇宙之大,可謂無窮。問題不會減少,因為神秘的面紗層層疊疊;問題不會無解,因為人類的智慧永無止境,以問題向世界呼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該開頭引用蘇聯大文豪高爾基的名言,顯得哲理深厚。要想讓引用有效且落到實處,需要平時多讀多記,既要積累,更要理解,才能靈活運用。
六、故事切入,振聾發聘
立足生活、經歷生活、體驗和感悟生活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于是,生活中的故事便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重要話題。因此,運用適合表達、契合語境的故事,成為開篇引入話題的重要方式。我們講的“故事”可以是真實生活中生動有趣的事件或鏡頭,也可以是當前社會中的熱點現象,還可以是文化典籍中的經典事例。這種開頭方式更容易激起閱卷老師的興趣。如《探索無極限,循序即進步》的開頭: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偉大的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說過這樣一段話:“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這是人類足跡首次登陸外太空的偉大瞬間。直到21世紀的今天,中華民族的航天員繼承著以往人類征服太空的歷史和經驗,不僅是弘揚,更是在穩步探索,而每一步探索都是前所未有的進步,未來,更大的進步就在前方。
該文段從20世紀航天員的小故事入手,引出自己的觀點,讓人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慢慢讀懂中心論點。需要指出的是,開篇所用的故事必須具有典型性且有利于引出中心論點,切忌單純為引起讀者興趣而用風馬牛不相及的故事開篇。換言之,開篇故事是話題的引子,敘述不宜過細,篇幅不宜過長,否則只會讓讀者
七、對比開篇,耐人尋味
對比引入是在比較中幫助人們判斷是非曲直,以盡快引出話題、表明觀點。如下面例文的開篇段:
亙古至今,明月高懸。古有智士觀其盈虧而成歷法,推潮汐而得漁時;今有“嫦娥四號”登月之背、“天問一號”飛往深空。從屈原問天到登月探月,正是代代上下求索,才使人類在探求未知的路途中接續譜寫璀璨篇章。俯仰人生路,同樣是不斷抵達未知的征程。故亦要持探索之決心,步履不停,篤志前行,筑超越之階梯,擔吾輩之使命。
該段從“古”與“今”著筆,設置前后歷史的對比,在沖突中呈現論點。這不僅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歷史知識儲備,更展現了對語言文字的錘煉能力,讓人眼前一亮。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在議論文開頭“旗開得勝”,我們需要從精雕“鳳頭”開始。本文雖然介紹了很多議論文開頭的技巧,但也要根據表達需要靈活運用。同時,開頭不必繁冗,更應注重文字的簡約性、精妙性和一定的文采,這樣才能算作“鳳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