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厚的肩膀扛著風鉆,絡腮胡上沾著煤屑,手掌粗糙得像塊老樹皮。紀焜,這位晉能控股煤業集團北辛窯煤業公司掘進三隊班組長,一個看似五大三粗的漢子,既能在毫米之間校準鉆桿角度,又能把晉北民歌唱得渾厚悠揚,將班組安全作業譜寫成了嚴謹且默契的“和聲”。
初見紀焜,常有人被他1.85米、走路帶風的魁梧形象震撼,常年沾滿煤塵的工裝也難掩其硬朗氣質,扛鉆桿時他一人能頂倆。然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個看似粗獷的漢子口袋里總揣著一個磨得發亮的筆記本,里面密密麻麻記錄著設備參數、巷道結構、巖層硬度系數……字里行間盡顯精細。
2013年,紀焜初入掘進隊,是個連風鉆都握不穩的新手。別人下班休息,他卻捧著設備說明書,對著風鉆的每顆螺絲研究原理;老工人處理復雜支護,他蹲在旁邊一看就是3個小時,連師傅調整錨桿角度時手腕轉動的幅度都詳細記錄。“多看、多問、多練”,這貼在床頭的字條,是他5年成為技術骨干的秘訣。
紀焜對工作有著極致的較真。他常說:“打眼角度偏一度,不僅費力氣,還可能讓鉆桿卡殼。”為練準角度,他在巖壁上畫滿十字線,反復練習,手腕被震得紅腫,就用繃帶勒緊繼續;遇到頁巖層作業,他能從鉆桿的細微震動中判斷巖石硬度,調整鉆進速度。新工人操作角度偏差3度,他立刻上前糾正,握住對方的手,一點點調整姿勢,直至鉆桿穩穩對準十字線。
成為班組長后,紀焜將這份精細傳承下去。他推行的“每日一考”不考大道理,專挑規程里的“細枝末節”,如風鉆風壓臨界值、鉆桿磨損限度等。新工人牛瑞答不出頂板裂隙的安全范圍,紀焜拉著他到井下現場教學:“這道縫超過5厘米就得立刻支護,咱們記的不是數字,是保命的底線。”
“安全就像合唱里的定音鼓,少敲一下都可能亂了套。”紀焜的“嚴”,在掘進三隊是出了名的。每天班前會,他雷打不動地強調“三查四看”:查風鉆性能、查鉆桿完整性、查防護裝置;看頂板狀況、看作業環境、看操作流程、看應急措施,少一項檢查都不準開工。有次工友高海英圖省事沒查防護裝置,被他當場攔下:“哪怕耽誤半小時,也不能讓大伙帶著隱患下井。”
這嚴厲背后,是對工友的深切關懷。分配任務時,他因人而異、量才而用。心細的田立平負責設備檢查,因其能從風鉆細微聲響中察覺故障;經驗豐富的陳根平帶隊處理復雜巖層,他掌釬角度誤差從不超半度;年紀大的周到負責地面協調,“您眼神好,在井上盯著儀表,比下井更重要。”紀焜這樣安排道。
在一次掘進作業時,需對巷道頂部較高位置打眼,為后續支護工作做準備。現場腳手架搭到離頂板還差半米,常規設備夠不著,紀焜提出用加長鉆桿配合輔助支架的方案。臨登高前,他讓安全員把腳手架的每個扣件都查了三遍,連踏板的防滑紋都用手摸了又摸。爬上腳手架后,他一邊調整鉆桿角度,一邊每隔5分鐘就提醒下方扶支架的工友:“注意觀察,我喊停就立刻拉安全繩。”3個小時里,他的安全帽上凝結了層薄冰,那是汗水結成的霜,而身下的鉆桿角度,始終精準得像用尺子量過。
生活里的紀焜,更像個“暖心大哥”。誰家里有難處,他悄悄幫著頂班;誰情緒低落,他就拉到宿舍哼段晉北民歌。去年冬天,新工人小李父親生病,紀焜不僅組織工友捐款,還連續替他值了3個夜班。他總說:“嚴是為了安全,暖是為了人心;人心齊了,安全才有根。”
生活里的紀焜,愛好唱晉北民歌。休息時,他總愛坐在宿舍的床邊哼幾句《走西口》,渾厚的嗓音能驅散一身疲憊。2023年,他作為晉能控股總部合唱團成員,站在了全國合唱比賽的舞臺上,和隊友們用一曲《礦工萬歲》震撼了全場。在今年6月的安全咨詢日活動舞臺上,紀焜改編了一首晉北民歌,把“三查四看”流程編進歌詞:“查完風鉆查鉆桿,頂板狀況看三遍,安全規程記心間,咱們礦工笑開顏。”他帶著班組工友上臺演唱時,臺下的掌聲經久不息。有工友說:“紀班長的歌,比安全手冊還好記。”
“獨唱再好聽,也成不了合唱;一個人技術再好,也保不了班組安全。”這是他從合唱里悟出的道理。2021年公司8407工作面停采,頂板離層問題突然加劇,傳統支護方式根本壓不住,工期眼看要延誤。紀焜帶著3名骨干連續3天泡在井下,每隔半小時就用測桿量一次頂板位移,回到宿舍就在圖紙上畫支護方案,鉛筆芯斷了一根又一根。第3天凌晨,他突然從床上坐起來,抓起筆在圖紙上圈出“樹脂藥”三個字。這個靈感來自他曾看過的一份資料,樹脂藥與鋼管結合能快速固化,或許能加固頂板。
試驗那天,紀焜把班組分成三組,一組篩選不同規格的鋼管,一組調試樹脂藥的配比,一組模擬安裝流程,自己則緊盯著頂板監測儀。當第一根裹著樹脂藥的鋼管安裝到位,屏幕上跳動的數值逐漸穩定時,他拍著工友的肩膀笑了:“你看,就像合唱的每個人跟上拍子,咱們心齊了,再難的坎也能邁過去。”
紀焜的家里掛著兩塊“勛章”,一塊是磨了邊角的“安全生產先進”獎狀,另一塊是全國合唱比賽的合影。每逢工友來串門,他總愛指著照片念叨:“你看這合唱,定音鼓得穩住節奏,高音部得找準調子,少了誰都不成曲。咱下井也一樣,安全員盯緊隱患不含糊,掘進工把準角度不偏差,每個人守好自己的崗,才能把這安全的‘和聲’唱得穩穩當當,讓家里人踏踏實實等著咱升井。”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