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愛美的姑娘喜歡畫眉毛,請看下面的兩首古詩吧
元代一個叫陳旅的詩人寫道:“隋家宮妓掃長蛾,銷盡波斯百斛螺。化作雪禽春樹頂,遠山無數(shù)奈愁何。”
明代一個叫錢遜的詩人寫道:“紅杏花開好鳥啼,章臺走馬未歸時。螺青鈿合蛛絲滿,誰畫春山八字眉。”
那么名叫畫眉的鳥兒也會畫眉毛嗎?當然不是,這是自然生長出來的花紋。在畫眉的眼晴周圍有一圈白色的環(huán)帶,眼睛上面還有一條非常清晰的白色眉紋,像是特意畫上去的眉毛,所以叫作畫眉,
畫眉不僅有“眉毛”,羽毛的顏色也很好看。棕褐色的背脊上有一些暗褐色的線條,棕黃色的肚皮中間夾雜著灰色,比常見的麻雀、烏鴉好看得多。
畫眉的樣子招人喜愛,它的叫聲也特別好聽。歐陽修的這首詩里就描述了它的叫聲非常婉轉。畫眉是有名的鳴鳥,可以與黃鶯、百靈媲美。人們常常把它關在籠子里,隨時觀賞。但是在籠子里啼叫,怎么比得上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歡唱呢?所以歐陽修說:“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對于畫眉的生活環(huán)境,歐陽修也說得很清楚。詩中所說的“山花紅紫樹高低”,就是高高低低的喬木叢和灌木叢。它的翅膀又短又圓,不能遠距離飛翔,再加上它的膽子特別小,害怕敵人攻擊,所以它只能藏在低矮的喬木或灌木中間,借著枝葉的掩護,來回穿梭飛行,不能也不敢飛上高高的天空,只有在秋天時才會三三兩兩地成群出現(xiàn)。人們常常只聽見它的叫聲,卻看不見它的身影。
它的飛行本領不高,加上在密密的樹叢中生活的需要,養(yǎng)成了善于跳躍的本領,常常在林地里蹦蹦跳跳地找昆蟲吃。它的食性很雜,一些漿果和種子也是它愛吃的東西。
夜晚是它最喜歡的活動時間。在黃昏時刻,有一只畫眉叫,往往立刻就會招引來大群畫眉跟著叫,聲音此起彼伏,合奏出一首小夜曲。
畫眉雖然膽子小,但是一些雄鳥為了爭奪雌鳥的芳心,特別喜歡爭斗。古時候,還有人利用雄畫眉的這種特性,把它訓練成斗鳥呢。
小朋友,快試著唱誦《送元二使安西》《畫眉鳥》吧,然后請爸爸媽媽幫你錄制視頻,再將視頻發(fā)送給格言微信公眾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