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第十二屆世界運動會在四川成都落下帷幕。來自11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0名運動員在世運會賽場上挑戰自我、追求卓越。融合國際范和巴蜀味的成都世運會,讓小眾項目走入大眾視野,也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又一扇窗。


成都以其待客之熱情、工作之高效以及對賽事的完美呈現為未來賽事樹立了新標桿。運動員們的精彩表現和卓越成就激勵了人們,向世界展示了體育之美、公平競爭的力量、世運會的獨特精髓也將國際世運協的歷史推向了新的高度。
國際世運協的愿景就是“對標奧運會”,本屆賽事首次進行的火炬傳遞,正是世運會向奧運標準靠攏的體現。中國體育市場潛力巨大,民眾對多元運動的熱情為推廣非奧項目提供了沃土,中國奧委會支持成都辦賽,正是看到了民眾對體育的熱情。世運會的理念與舉辦城市深度融合,成都將龍舟納入賽事,讓這一富有中國特色的運動走向世界,這種本土化與國際化的結合非常成功。現在的年輕人對更多不同的運動項目持開放態度。我們不局限于奧運路線,而是擁抱更多元化的運動。
世運會就像展示非奧項目魅力的“櫥窗”,我們的責任是向全世界展示最好的非奧項目,供其選擇。我不擔心世運會項目被奧運會“搶走”,世運會既是奧運項目的“孵化器”,也是“回歸港”。世運會正成為奧運會項目重要的“觀察窗口”,國際奧委會近年來納入的新項目,幾乎都來自世運會,體現了兩者的良性互動。

成都世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共奪得36金、17銀、11銅共64枚獎牌,金牌、獎牌總數均創歷史新高,首次位居金牌榜、獎牌榜第一,創我國參加世運會歷史最好成績。突破、拼搏、開放、融合,是本屆世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表現的四個關鍵詞。中國體育代表團堅持拿道德的金牌、風格的金牌、干凈的金牌,圓滿完成各項參賽任務,實現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在世運會舞臺展示了新時代中國體育多元發展的生動局面。
通過參加成都世運會,展現了我國體育事業廣闊的發展前景,更多體育項目得到集中展示和充分宣傳,提高了項目的吸引力,使人們參與體育運動有了更多選擇,為國爭光有了更多途徑。參賽運動員大多在學校、社會俱樂部訓練,或以市場化方式自主訓練比賽,這些都是對我國體育事業多元化發展、體育人才多渠道培養的積極實踐和探索。
成都世運會以非奧項目為主,這些項目對推動體育事業全面均衡發展、提高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具有重要意義。希望通過成都世運會,有更多項目走進學校、走進社區、走到百姓身邊,讓廣大人民群眾、兒童青少年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項目,也希望有更多愛好者通過刻苦訓練,強健體魄、為國爭光。
世運會中的部分項目在我國普及度、參與度還不高,有些還未開展,有些參賽項目的競技水平與國外高水平運動員還有差距,需要通過學習、引進、推廣、提升,進一步提高普及程度、夯實發展基礎、提高競技實力。

首屆世運會自1981年舉辦起,便以多元化的項目設置,為非奧運項目搭建起頂級的展示與交流平臺。此次世運會把這一理念貫徹得更出色,賽事共設置34個大項、60個分項、256個小項。在比賽期間,傳統項目與新興項目共同上演精彩紛呈的體育盛宴。賽事項目設置豐富多元,既有武術、龍舟、地擲球等飽含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傳統項目,也有跑酷、飛盤、無人機競速等緊跟時代潮流的新興項目。
部分奧運項目提前在本屆世運會上亮相。其中,蹦床、攀巖、腰旗橄欖球、壘球、棍網球、壁球等均是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的比賽項目。這些項目雖然“轉正”,但依舊保留在世運會的賽場上。小眾的運動項目如今正借助賽事激發出新的城市熱情,探尋破圈發展的新路徑。發展向來需要契機,世運會這個廣闊舞臺為小眾運動提供了走入公眾視野的絕佳機會,使其更有可能實現從“冷圈”到“熱潮”的轉變。
小眾運動項目的到來,豐富了成都市民的體育生活,也帶動了相關體育消費的增長。以腰旗橄欖球為例,這項“非沖撞性”運動近年來在中國逐漸興起。目前,成都的橄欖球運動愛好者數量持續增長,已有20余個橄欖球俱樂部,常年參與的市民接近萬人。在世運會的推動下,腰旗橄欖球熱度攀升,不僅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參與,更成為成都市民日常運動健身的新寵。“世運熱”成功拉動當地各類小眾運動體育新消費,將運動流量轉化成商圈的消費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