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有著30多年從軍經歷的老兵,我深知信念的力量。
41年前,在炮火連天的老山前線,我曾和蔡朝東同期做戰地宣傳,為前線勇士熱情謳歌。蔡朝東作詞的那首歌《我愛老山蘭》在那個年代傳遍大江南北。硝煙散去以后,我繼續在部隊工作,蔡朝東則化身為理想信念的“播火者”。
蔡老師要到江蘇淮安作報告,一定要見見他!”2025年7月11日一大早,我從上海驅車數百里趕到淮安,內心火熱如初一一40年前的老山戰友就在眼前。當我踏入,蔡朝東一眼就認出了我:“老戰友,好久沒見了!”兩個老兵的手緊緊相握,仿佛時間從未流逝
說話間,只見他在手機上忙碌地操作剪映軟件,屏幕上是老山勇士胡友文的視頻。“自己動手剪出來,更鮮活!”他笑道。這一幕讓我百感交集:一位74歲的老戰士,仍在用青春的激情照亮新時代
路播火一路行——6235場的信念長征
禮堂里,蔡朝東的演講激情洋溢。干余名年輕官兵坐得筆直,空氣仿佛凝成一團火。“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信念是實現目標的精神動力!”蔡朝東的聲音鏗鏘有力,戰士們跟著他齊聲誦讀,青春的合聲回蕩不息。
臺上這位古稀老人,那個1985年首次站上講臺宣講“理解萬歲”的軍人,如今已成為行走的“思想燈塔”。看著他演講中不休息、不喝水,一站3個小時,我不禁眼眶濕潤:從1985年至今,他用腳步丈量天南海北,40年來演講6235場聽眾超800萬人。
蔡朝東行程的密集遠超我想象。演講結束當晚,我握著他的手問:“您74歲了,還這么奔波,能吃得消嗎?”他雙目炯炯有神,對我說:“因為有一個東西在支撐 信仰!把信念和責任講給年輕人,就不覺得累! 萬
次日凌晨5點,他又匆匆上路,奔赴廣東。在他的日程表里,平均每個月有20多場演講從“忠孝”到“奉獻”,從“信念與責任”到“中國夢”,蔡朝東一直追隨著時代的腳步,秉持著一名軍人的初心使命,踐行著自己的信念和責任
他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常常在高鐵或飛機上備課、改稿、剪輯視頻。他的日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每一次行程:2025年3月在西北邊疆給護邊員講“忠誠”;5月在安徽一高校點燃“青春必修課”;前腳剛結束在軍營的激情演說,后腳又趕往偏僻山區為青少年演講,可謂一路播火一路行!
蔡朝東不僅是線下“火炬”,還在線上“開疆拓土”。他在抖音、B站等社交媒體上的賬號已擁有200多萬粉絲。在視頻里,他解讀國防知識,剪輯戰場故事,甚至用年輕人的“梗文化”解讀老山精神和雷鋒故事。“平臺是武器!”蔡朝東說,“要讓短視頻成為傳播理想的放大器。”我好奇地追問他的團隊有多少人,他卻爽朗大笑:“就我一個人,自學軟件,74歲也得擁抱新技術嘛。”這讓我想起不久前那場“青春必修課”的報道,他以網絡直播方式吸引數十萬人圍觀,好評如潮
40年播火,從講臺到新媒體矩陣,蔡朝東在傳播民族精神的路上堅定地行走。
一脈相承的時代內涵——雷鋒精神與老山精神
重逢當晚,我和蔡朝東敘舊時,拿出《雷鋒》雜志問他:“退休10年了,我一直在做雷鋒精神宣傳,您怎么看雷鋒精神和老山精神之間的關聯?
他們是李生兄弟!”蔡朝東的回答真切而誠摯。原來,這個話題也是他演講報告的壓軸戲。在當天下午的報告會上,他向臺下的戰士問道:“社會風氣哪個時代最好”?臺下有說“80年代”,有說“70年代”。在蔡朝東的印象里,20世紀60年代讓他難以忘懷,“那時候毛主席號召全民學雷鋒!”他動情地講道:“雷鋒在日記里說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正是老山精神的寫照 ”
蔡朝東本人的成長經歷,也是雷鋒精神與老山精神交融的體現。“我們小學畢業時,毛主席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他指著桌上泛黃的筆記本說,“我當兵第一天,就寫下‘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我的第一個筆記本封面,就印著雷鋒頭像!”2024年,蔡朝東專程到遼寧遼陽弓長嶺參觀“工人雷鋒紀念館”,在展廳看到了雷鋒當工人時的日記手稿。
雷鋒的名言‘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激勵著我在前線創作了歌曲《我愛老山蘭》!”他的嗓音嘶啞了,“老山英雄中許多人曾經是部隊學雷鋒的先鋒。戰前他們修屋鋪路為百姓;戰場上,他們舍身擋子彈救戰友。”說到這里,蔡朝東揮筆在我的采訪本上寫下“雷鋒精神與老山精神一脈相承,愛國奉獻服務人民”21個大字。這21個字不正是他多年執著地傳播老山精神,同時也是弘揚雷鋒精神的真實寫照嗎?
作者與蔡朝東(右一)合影

諾千鈞的踐行——責任在血脈中涌動
信念不是空話,而是行動。淮安演講結束后,蔡朝東拿出手機給我看一個視頻:看,這是熊八娣老人給烈士兒子敬禮!屏幕上,107歲的老母親顫顫巍巍地舉起手淚灑衣襟—2021年3月22日的那場“網絡祭奠”,是蔡朝東用責任點亮的人性之光
2021年春節前夕,蔡朝東去云南云縣天山里慰問。107歲老人熊八娣癱瘓在床,老人唯一的心愿是去看看兒子劉國忠的墓。劉國忠是1956年康南平叛烈士。65年來,由于信息、交通、經濟等多方面原因,全家人沒有去掃過墓,甚至埋在哪里都不知道張發黃的陣亡通知書,讓老人思念了65年…
為了滿足已經癱瘓在床的老人想看看兒子墳墓的心愿,蔡朝東發動愛心人士多方聯絡,終于查到了劉國忠烈士安葬之地一一四川省得榮縣烈士陵園。他立刻協調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和愛心人士,組織實施了云南昆明市和云縣、四川得榮縣兩省三地聯網直播祭奠英烈活動。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祭奠英烈活動,當107歲的烈士母親熊八娣從屏幕上看到兒子的墳墓時激動地流下了眼淚。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癱瘓多年的老人居然舉起了右手給兒子敬禮,老人的夢終于圓了。
同年9月19日,蔡朝東又帶隊深入云南無量山,為熊八娣慶生。視頻中,老人笑得像個孩子:“共產黨好,干部也好!”蔡朝東用葫蘆絲吹起她喜歡的《小河淌水》,108歲生日蛋糕的甜蜜流淌在鄉親們的歡聲笑語里。這不只是蔡朝東給老人帶來的生日溫暖,還是他忠誠踐行責任的縮影
作為云南省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會副理事長,蔡朝東每月都會擠出時間,奔波在走訪、慰問老兵及烈士親屬的路上。“一次次關愛老兵、先烈的活動,換來的是全社會對軍人的尊崇。這是精忠報國的使命!”蔡朝東說。
在淮安與蔡朝東分手作別時,我凝望著這位老兵的背影,不禁感嘆:他這一生,就是份用責任書寫的宣言。從戰場上宣傳文化,到6235場報告,他用腳步詮釋著信念與責任,用行動鑄就理想的豐碑
回滬路上,我一遍遍地播放歌曲《我愛老山蘭》:“我愛你呀老山蘭,頑強的生命倍受了摧殘。墨綠的葉片熏滿了硝煙,芬芳的花朵開得更鮮艷…你如翠如玉如鋼似劍,我愿伴你扎根在老山,我愛你呀老山蘭。”優美激昂的旋律穿透時空、歷久彌新·……
(責任編輯:魏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