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十五歲,總以為青春該是一件挺括的白襯衫,在風中肆意飄揚起來,像面旗幟,而不是被父親折成四四方方的紙巾包一—清晨的微光中,父親總將一沓紙巾悄悄塞進我的口袋。陽光下細小的紙絮四散潛逃,像是我年少羞于示人的自傲,遺落在玄關的日影里。
“帶著吧,萬一用得上。\"父親在紙巾上按了按,仿佛這樣就能把叮囑壓實些。而我的固執,是把紙巾扔進隔壁早點鋪的垃圾桶,聽紙巾墜落時隱約的撲簌聲,混著油條下鍋的刺啦聲,掩埋我的舊時回憶:
下著雨的傍晚,小學門口的公交站。收傘時,肩上已滿是雨水,當我摸出那一沓紙巾時,卻對上了四周不解的目光。
“看到那一沓紙巾了嗎?\"\"真老氣,她是老太太嗎?”
擦拭雨水的手頓住了。那一刻,我只想把頭埋得低一點,再低一點。積水倒映著我的狼狄,也倒映著同學們在雨中肆意笑鬧的模樣。我的手伸進口袋,剩余的紙巾被我一點點捏緊,和著少女的自尊心一起,在那天的雨水里慢慢泡發。
我開始拒絕父親的紙巾。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愈演愈烈。
又一天,父親疊好紙巾,偷偷塞人我衣兜時,我當著父親的面,將那疊好的紙巾揉碎,丟進玄關的綠蘿花盆里?!拔乙呀洸皇切『⒘?,別讓我拿出來丟人!\"我奪門而出,只留父親錯愕地站在那里。
我沒有看見父親彎腰清理碎紙的模樣,只有不易察覺的情愫似綠蘿悄然生長,被我反鎖在懵懂的少年心事里,靜默著,靜默著。
二
浙江的梅雨季總是比想象中持續更久,自那日爭吵過后,有些事我和父親默契地互不提及。又是一個雨天,因為地面濕滑,我摔倒在小區后門的小路上。當粗的地面擦破膝蓋時,我才想起父親的叮囑:“雨天別走小路?!卑殡S著疼痛,后悔之情涌上心頭。
后悔什么呢?
如果聽了父親的話,或許就不會摔倒在后門的小路上。
如果聽了父親的話,身上一定還帶著一沓紙巾,能擦一擦半身的泥水。
衣兜里應該不會再有父親疊的紙巾了吧?我這樣想著,可是指尖還是忍不住伸進衣兜去試試,卻觸到了那熟悉而柔軟的褶皺——是紙巾,對折再對折,一沓十張,依然柔軟地躺在我衣兜的最深處。
發絲上,水珠滴落,我一瘸一拐地走在雨中,微涼的風雨也帶著一絲父親的溫度。最深的愛意,從來不會驚天動地,而是將一點一滴的關心,悄悄折進衣兜深處的那方溫暖柔軟的褶皺里。
到家時,我第一次端詳那綠蘿,它在漫長的梅雨季中抽出了新芽,一如父親的紙巾,那些我不屑的、拋下的,都在父親的掌心里筑起堤壩,圍起了我永不淋濕的雨季。
三
從那天起,我不再拒絕這沓紙巾,永遠備在衣兜里。那個曾經不懂事的孩子,竟然學會了說“謝謝\"和\"對不起”。她的身邊,不再有異樣的眼光,也不再有人說一聲\"老氣”。
遇見摯友的那天,像是遇見了當年窘迫的自己。伴著一聲驚呼,沒有拿穩的奶茶正順著她的校服流淌。我下意識地從衣兜里掏出紙巾遞過去。抬起頭,四目相對的那一刻,我突然在泛潮的眼里,看見了梅雨天里十五歲的自己。
人潮起落,時有分別。轉校時她給我留了一張字條:“奶茶店里遇見的那天,你遞來的紙巾是我最溫暖的記憶。”
沉默良久,我又想起父親這些年重復過無數遍的動作:晨光里默默地按實每一張紙巾的邊角。原來這些被我忽視的時光,已經構成了我最溫暖的回憶。但我竟然今天才察覺,撐傘穿梭在雨里,沖進家門、玄關,我緊緊抱住那略顯佝僂的身影?!鞍郑瑢Σ黄稹!?/p>
紙巾的一角在風中飛舞,那淡淡的白色從父親的指尖蔓延向雙鬢,又像少女倉皇出逃的內心,終于讀懂了那份關愛,找到了回家的路。
幸好,還未浪費太多的時光。
四

少女的路會越走越遠,會遇見柴米油鹽,會長出父親有過的繭。
我開始學著他疊紙的模樣,對折再對折,撫平抽紙的棱角,也撫去蒙在我心上的那層青澀一一年少時總在父親佝僂的影子里橫沖直撞,但父親會原諒一切。
玄關上的綠蘿,如今長得肥綠,很壯實的樣子。一年又一年,是黃葉托舉著新芽舒展成葉,直至新葉長成,才與泥土徹底相融??萑~傳遞養分時是沉默的,它不與新芽爭持,亦如父親用紙巾傳遞的愛,細小而長久。
或許我的青春曾經被困于雨季,被困于泥濘,也被困于內心。所幸有父親用紙巾疊出一艘大船,為我一人擺渡,劃起木槳載我遠航。
或許我也會變成他,學著去擔起他肩上的責任,開始珍惜他那層層疊疊的愛。接過他掌心的溫度,將細碎的溫柔揉進每一寸時光里。
我也開始在父親的衣兜里悄悄塞入護膝貼。對他說一句\"帶著吧,老寒腿不經涼”,聽到 包裝紙在他手中摩挲的沙沙聲,像極了年少時一沓又一沓紙巾的低語。綠蘿的藤蔓攀上窗 臺,我終于明白一親人的愛,終會在時光里長成推動我向前邁出每一步的勇氣。
指導老師:王愷
學生記者點評
郭陳恬含:作者從“一沓紙巾”這一微小物件入手,將親情具象化,勾勒出一幅溫馨的畫面,可謂另辟蹊徑,令人眼前一亮!綠蘿遇水則長,生命力旺盛,也寓意作者經歷風雨后向陽生長。
王子依:很觸動人心的一篇親情文。最開始對父親的不理解、對紙巾的厭惡與對外在看法的在意和自卑,都在那個泥濘的雨天被折成蝴蝶飛向成長與理解。于是紙巾成了愛與關懷的代名詞,溫情在紙巾中傳遞,是愛教會“我”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