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為什么要睡覺?

睡眠的由來
在地球早期,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很低,當時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大多數是厭氧生物,對它們來說,氧氣就如同“毒氣”。
大約 26 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大氧化事件”:能夠產生氧氣的藍藻大量繁殖,再加上風化作用和火山活動影響,大氣中的氧氣含量越來越高。
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現存的大多數生物既能利用氧氣獲取能量,又具有抗氧化功能。由于植物和藍藻的光合作用依賴光照,在缺乏光照的夜間,它們的產氧效率會顯著下降,導致夜間的氧氣含量低于白天。因此,許多生物夜間會減少能量消耗,修復損傷。這種晝夜交替的活動模式或許正是睡眠的起源。
為什么睡眠不足對身體傷害很大?
我們都知道睡眠不足會引發各類疾病,甚至會導致猝死,但你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嗎?
科學家為探究睡眠不足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他們首先對果蠅進行了睡眠剝奪實驗,發現被剝奪睡眠的果蠅的壽命從 40 天驟減到 20 天,且它們的腸道內有大量的活性氧(ROS)。當科學家減少果蠅體內的活性氧時,果蠅的壽命就會延長。
后來科學家在小白鼠身上做了同樣的實驗,被剝奪睡眠的小白鼠腸道內活性氧含量顯著上升,但活性氧對它們的壽命卻沒有顯著影響。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被剝奪睡眠的小白鼠體內會產生細胞因子風暴,即免疫系統過度激活,最終導致器官衰竭而死亡。這一發現為解釋睡眠不足導致的健康問題奠定了基礎。
睡多長時間才算好?
有人認為,每天的睡眠時間必須達到八個小時才行;也有人認為,睡眠時間越長越好。那么,人們每天究竟應該睡多長時間呢?
一般來說,嬰幼兒的睡眠時間最長,隨著年齡增長,睡眠時間會逐漸縮短。2021 年,我國教育部發布了相關文件,明確小學生每天的睡眠時間應達到十小時。其實,睡眠時間因人而異——只要你睡醒后神清氣爽、不困不累,這樣的睡眠時間就是最適合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