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黨龍虎
周日晚上,曉杰趁媽媽加班還沒回來,一個人在家看起了動畫片。媽媽電話里叮囑他早點休息,他只是敷衍地隨口應著,直到深夜媽媽回到家,他才不情不愿地爬上床。以往,早晨七點的鬧鐘一響,曉杰總會利落地起床。但這個周一的早晨,他依舊沉浸在美夢之中。媽媽一遍又一遍地呼喚他起床,卻沒有任何動靜。見這招無效,媽媽索性一把掀開了他的被子。這下,曉杰就像被點燃的小炮仗,瞬間炸開了,又哭又鬧。面對孩子的“起床氣”,家長該怎么辦呢?
作者簡介:馬彩,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在《中國中學生報》《知心姐姐》《學與玩》《少男少女》《文學少年》《小學生拼音報》《小學生之友》《快樂語文》《小學生學習報》《漫維》《語文課內外》《學生天地》《小天使報》《健康人報·青少年心理》《小學生必讀》等全國多家報刊登載心理類文章。
心理課堂
“起床氣”又稱睡眠惰性,是指人在起床后出現的一種莫名生氣、煩躁或生悶氣的狀態,常表現為無緣無故發脾氣、對他人態度不佳、情緒低落等。這是一種從睡眠狀態向清醒狀態過渡過程中出現的現象,由睡眠慣性、激素變化等生理因素,壓力、焦慮等心理因素,以及噪聲、光線等環境因素造成。
心理支招
曉杰因睡眠不足,加上媽媽在言語和行動上的催促,從而引發了“起床氣”。媽媽不妨這樣做:一是規律作息。家長和孩子一起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二是優化喚醒方式。如采用光線喚醒法,即先拉開窗簾或開燈,讓孩子逐步蘇醒;音樂喚醒法,即播放輕快愉悅的歌曲,給孩子聽覺刺激;手指觸摸法,即用手指觸摸、輕點身體,提醒孩子起床。三是預留緩沖時間。家長提前幾分鐘叫醒孩子,避免倉促起床帶來的不適。四是正面激勵。當孩子起床表現良好時,及時給予肯定和獎勵。
情景小測試
小朋友,當早上的鬧鐘響后,你的第一反應通常是:立刻關掉鬧鐘,平靜地起床,迎接新的一天。B.有點煩,但還是會在幾分鐘內慢慢起身。C非常生氣,不僅不愿意起床,還會沖周圍人大吼大叫。

解析
選擇A:你的“起床氣”幾乎不存在,能以良好的狀態開啟每一天。
選擇B:你有一定程度的“起床氣”,需要做一些調整。
選擇C:你的“起床氣”比較嚴重,請趕快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