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中情
剛翻過新年,在申遺成功的第一個春節前,我隨團隊走向街頭、社區、廣場,懷揣著如火的熱情,帶著美好的祝愿,為廣大市民揮毫潑墨書寫春聯,進行送福活動。
無聯不成春,有聯春更濃。
春聯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粘貼春聯是家家戶戶過大年很隆重、很喜慶的一種儀式。飽含著對春節的美好祝愿,祈愿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帶來吉祥。
作為一個書法愛好者,在公益活動中能為人們獻上一份愛心,是一份榮光。
記得在麒麟花園,剛給一位老年朋友寫好“彩鳳呈祥賀歲聲,靈蛇獻瑞迎春色”,這時一位年輕的女士擠到桌案邊,我問她要寫什么內容的,她揚起頭,甜甜的笑容中露出潔白的牙齒說:“麻煩老師就給我寫剛才那一副內容。”我一揮而就并讓同事卷起送給她。女士接過春聯的那一刻把一包香煙放在了桌案上,我還沒有反應過來,只聽她留下的一句話“我屬蛇的”。那女士便轉身走了。
走出去寫春聯是很能鍛煉人的。不比在工作室四平八穩磨磨蹭蹭的,還可以照貓畫虎。而在外,在大庭廣眾之下,眾目睽睽間舞筆弄墨,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具有強大的定力和一定的知識文化,不然焉能丑媳婦見公婆。
有一位老同志熱情地遞給我一支煙,笑著對我說:“給我來上一副行書的”,還加重語氣地說:“我最欣賞‘二王’的那種筆法。”
在裕和超市門口,一位高中生模樣的年輕人走到我身邊怯怯生生地說:“老師,給我寫一副瘦金體的春聯……”
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一月二十三日那天中午,一片暖洋洋,是冬日間難得少有的好天氣。走來七八位當兵的,身著迷彩服,很有禮貌地讓我給他們每人寫一副春聯,并從手機上尋找著相關內容讓我書寫,如“軍旗獵獵迎風展,兵心耿耿報國情,鐵血軍魂”“好男兒志在四方,鐵漢子百煉成鋼,錚錚鐵骨”,在書寫中我一反常態,注重筆法與力度,追求厚重與張力,為我們最可愛的人用心用情書寫著一副副具有感染力的春聯。我心潮澎湃,想到山河無恙,我們能平平安安地在此書寫春聯,萬民同歡過好春節,這一份安寧祥和的環境是人民子弟兵用青春和熱血以無畏的犧牲精神為我們筑牢起一道道鋼鐵長城般的安全屏障。
把書寫好的春聯送給他們時,一個帥氣十足的兵哥哥抬手向我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我的眼眶溢出了熱淚,模糊的視線仿佛看到一顆顆閃耀的星光。此時響起了一片掌聲,圍觀的市民情不自禁地為這一幕熱情地鼓起了掌。
孝敬之心
百善孝為先。岳父岳母也是九十歲高齡的耄耋老人了。大年初二是民間所說的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的日子。我和愛人從曲靖乘坐城際列車上昆明看望二老,后續和家人過一個遲來美好的團圓年。
到內弟家,愛人就一頭扎進廚房,而我和內弟駕車又忙去接岳父岳母。輕輕地敲開門,兩位老人早已穿戴整齊,精神矍鑠,臉上露出親切的笑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了很多。望著他們慈祥的容貌,我心里很激動,多么可敬可愛的老人啊,這是我們做子女的福氣。
晚餐開始,待老人坐穩后我才落座。但每次老岳父都讓我挨著他坐在一邊。看著兩位老壽星,燈光下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景象令人心里美滋滋的。其間最打動人的話語就是我愛人說的那句話“父母在家就暖”。
聽著這句話,我心里又有一些不是滋味。我父母在我還沒能好好孝敬的情況下就離我遠去了。
不過岳父岳母待我也如同自己的子女。每次上昆明看望他們,岳父總會悄悄地塞上幾包好煙給我,還很關切地問問我工作等情況。去年八月下旬我到醫院“躺平”了幾天,老人家還及時地來電詢問病情,想著這些點點滴滴的關愛,我心里通透了許多,并把二老當作自己的父母,每次去看望他們我心中都是滿滿的激動之情。在接送他們的每一次中我也是小心翼翼地攙扶著走好腳下的每一步;在聆聽老人講他們的人生和過往的經歷時,我儼然像小孩一樣專心致志地聽著,不愿去插上一句話,生怕打斷他們的每一句話語而感到不敬。
在孝敬父母這件事上我愛人做得特別好。本來內弟家的房子不算窄,也不缺住處。何況內弟一家待人很熱情周到,但是只要上昆明來,忙完白天的事,我愛人她都要親自送老人回去,陪著老母親睡,嗅嗅媽媽的味道,與老人講講家常。早上起來給兩位老人煮煮早餐,收拾打理房間,洗洗衣物,修剪指甲,盡一份兒女之情。
一次岳母在吃飯時,碗里剩了少許飯菜,吃不了啦,我就接過來吃,岳父岳母好好地看著我,欲言又止。我笑著對老人深情地說這是我的福氣。
逢年過節,岳父也會在這美好的氣氛下來上少量的一點酒,有時他覺得多了還會把自己杯中的酒倒給我呢。
過節就是這樣,一家人聚在一起,四代同堂,歡聲笑語,熱熱鬧鬧。特別是當聽到孫男孫女及重孫依次向老人送上美好祝福時,更激動人心。
最是人間煙火氣
放炮仗、吃年夜飯、發紅包、看春晚,都是過春節喜氣洋洋的動情畫面。但最具人間煙火氣的莫過于熱氣騰騰滿滿一桌美味佳肴了。什么叫年味,一個“味”字怎了得。除了表象的那些形式,感官上最能體現的就是廚房里裊裊炊煙和嗆人口鼻的香氣,成了家家戶戶過年的頭等大事,吃好喝好是最重要的。
上昆明短暫的幾天,我愛人總是把廚房當作舞場,擔當起大廚的角色。身系圍腰,舞刀揮鏟,砧板上芭蕾,大鍋小鍋,大碗小盤,熏一身煙火氣,盡情演繹著鍋碗瓢盆交響曲。當南屏晚鐘敲響開飯時間,展現在家人眼前的便是一桌令人垂涎欲滴,吃在口里、暖在胃里、美在心里的美味佳肴。
總是我們酒過三巡,她才姍姍而來與家人把盞言歡話團圓,送上祝福。我情不自禁地用手機拍照記錄著這美好時刻,鏡頭中看到愛人還系著圍腰,臉上露出被煙火熏紅的臉笑著介紹:“這道菜叫花開富貴,這是‘全家福’,這叫一帆風順……”一家人在享受著各種美味的同時,向我愛人投去了親切的目光,一片祥和的氣氛,溫馨的畫面定格在此時。
我深情地看著愛人,心底卻暗暗說道:“老婆,你辛苦了。”
賞蘭花
春節期間當腳步放慢下來時,各自的興趣愛好各異。我趁著大伙翻弄手機的間隙,獨自走進內弟家的小花園,欣賞著弟妹精心栽培的一盆盆花草。雖然乍暖還寒,但盆中枝上已吐出點點新綠,給這個將握手告別的冬日送來了暖意。雖花物無語,卻揭示著春天已悄悄向我們走來。
盡管我漫不經心,走馬觀花,但眼前一亮的便是那細細長長的綠葉叢里盛開的幾瓣蘭花,粉紅的、淡黃的、紫色的,我湊近仔細觀賞,一陣清香撲鼻而入,沁人心脾。
自古以來不乏愛蘭之人,我也是其中之一。
我愛蘭花不與眾芳爭鮮艷,而是無人獨自芳。清幽傲骨和春風不染塵冰清玉潔的氣質,蘭花的美在于高雅潔凈的心靈。就是在我涂鴉的日常生活中蘭花成為我更多表現的對象,同時蘭花也成就了我的筆墨人生。
在難以挪動腳步的情形下,呼叫吃飯之聲隨風入耳,我依依不舍地一步一回頭地走出美麗的花園。此時,“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的旋律無意中回響耳際,使這個春節增添了一道美好的精神食糧,并多了讓人留戀的詩情畫意。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轉眼又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于是我奪人所愛,厚著臉皮開口向弟妹索要了一盆美麗的蘭花。我愛人用溫情的眼睛瞅了我一眼,還說我是“貪花賊”。
離開昆明回曲靖的路上,甚至感覺我的身上還散發著蘭花獨有的香氣,心里無比的愜意,因為抱得“美人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