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務必”,是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出現的重大論斷,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黨的歷史方位、面臨形勢任務、黨情發展變化的深刻洞察和科學判斷,彰顯了我們黨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對管黨治黨的高度警醒和戰略自覺。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體現了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擔當。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任務的變化,“三個務必”為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等諸多事務提供了更具針對性的要求。
“三個務必”提出的背景和重要意義
一、“三個務必”提出的背景
黨的二十大提出的“三個務必”,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現實背景。
一是從歷史角度看,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歷經無數艱難險阻,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時期,始終保持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依靠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作風和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新時代新征程,黨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嚴峻,黨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以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二是從現實角度看,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適應國內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在經濟領域,全球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市場競爭越發激烈。中國面臨外部經濟制裁、技術封鎖等壓力,如在芯片等高科技產業遭遇技術瓶頸。此時需要“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發展利益。地緣政治方面,地區沖突不斷,國際秩序面臨諸多不穩定因素。中國要在這樣復雜的國際政治環境中堅定立場,保持戰略定力,“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避免卷入不必要的沖突,同時穩步提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各種風險挑戰層出不窮。在發展過程中,要“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著力解決發展中的不平衡問題,如城鄉差距、區域差距等。隨著社會發展進步,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生態環境、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更高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黨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牢記初心使命,發揚優良作風,增強斗爭精神。
二、“三個務必”的重要意義
“三個務必”作為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重要要求,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具有深遠的影響,要求全黨同志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斷錘煉黨性修養,提升斗爭本領,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凝聚了強大動力。
一是“三個務必”是新時代對“兩個務必”思想的創新和發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和奮斗目標。它在歷史背景、思想內涵和實踐要求上都有所拓展和深化。從歷史背景看,“兩個務必”強調在黨的勝利和執政考驗中保持謙虛和艱苦奮斗的作風,而“三個務必”則是在黨執政70多年后,面對新時代挑戰和復雜矛盾時提出的要求。在思想內涵上,“三個務必”繼承并強化了“兩個務必”的作風要求,并結合新時代任務強調奮斗精神的重要性。實踐要求方面,“三個務必”要求黨員干部在政策決策和工作執行中以人民為中心,貫穿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全過程,并在復雜問題場景下積極作為,維護國家利益和發展機遇。
二是“三個務必”是新時代十年歷史性成就和變革后,繼續奮發有為的新要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黨和國家取得歷史性成就和變革。確立習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加強黨的領導,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貫徹新發展理念,經濟實力躍升,全面從嚴治黨,反腐敗斗爭取得重大成果。這些成就體現了黨中央的使命意識、問題意識、憂患意識和洞察意識,是對黨員干部思想和精神狀態的深刻洞察。
三是“三個務必”是應對世界大變局和復雜國際環境,完成新時代使命任務的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體現了對歷史變革的肯定,對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式現代化的自信。黨中央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艱巨性,并要求認清國際和國內形勢。“三個務必”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智慧和黨中央的使命意識,要求實事求是地面對問題和困難。在復雜環境中,黨須保持斗爭精神和提高斗爭本領,以贏得新時代的偉大斗爭,實現中國夢。
“三個務必”的深刻內涵和內在聯系
一、“三個務必”的深刻內涵
第一,“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目標引領。它是根本目標和價值追求,是“三個務必”的核心內容,為我們提供方向指引。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目標激勵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接續奮斗。黨的初心使命體現黨的性質和宗旨,要求黨員干部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它是一種價值引領,確保黨在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等各個環節都朝著為人民服務的方向前進。這意味著黨要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無論是在教育公平、醫療保障還是生態環境改善等諸多領域,都要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第二,“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作風保障。謙虛謹慎是一種對待工作和成就的態度?!爸t虛謹慎”要求黨員干部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不故步自封,不在取得的成績面前驕傲自滿,認清自身的不足和前進道路上的困難。艱苦奮斗是一種精神品質。在物質生活逐漸豐富的今天,艱苦奮斗依然有著重要的價值?!捌D苦奮斗”要求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艱苦創業的精神,繼續保持勤儉節約、不懈奮斗的作風,秉持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精神,不懈怠、不浪費,努力創造更多的價值。這一要求確保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務實的作風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不斷推進事業發展。
第三,“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精神動力。敢于斗爭體現了黨員干部的勇氣和擔當。這要求我們面對各種風險挑戰,黨員干部不能退縮,要敢于亮劍,要挺身而出、主動應對。善于斗爭要求黨員干部講究斗爭策略和方法。這意味著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社會矛盾時,要學會運用法律、經濟、外交等多種手段來解決問題,講究策略和方式方法以實現目標。“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強大的精神動力。在實現初心使命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風險挑戰和艱難險阻。敢于斗爭體現了黨在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和決心,善于斗爭則要求黨掌握正確的斗爭方法和策略。只有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把握斗爭的主動權,實現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和風險的最小化。黨才能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敵人和困難,為實現初心使命開辟道路。
二、深刻把握“三個務必”的內在關系
“三個務必”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新時代黨的重要價值遵循和行動指南。
第一,“三個務必”的理論基礎源自馬克思主義。首先,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體現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上,政策制定和經濟社會發展都以人民需求為本。其次,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和敢于斗爭的精神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積極因素。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這些態度和精神有助于正確理解國情、激勵改造社會存在,并應對社會矛盾和外部挑戰。再次,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強調良好作風的重要性,這有助于防止不良傾向,保持黨的純潔性。最后,馬克思主義矛盾觀指出矛盾普遍存在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需要黨和人民敢于面對并解決,如經濟領域和國際環境中的矛盾。黨的初心使命體現了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把握,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要求黨聚焦主要矛盾推動社會進步。
第二,“三個務必”的整體辯證統一。“三個務必”是有機整體,核心在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求銘記初心使命,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三者相互聯系、促進,構成新時代黨的行動指南。它包括目標引領與精神保障的統一,作風要求與實踐策略的統一,以及內在修養與外在行動的統一。目標引領明確了黨的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精神保障提供了實現初心使命的精神狀態和實踐方式。作風要求貫穿于黨的工作全過程,實踐策略針對現實中的矛盾和挑戰。內在修養側重于培養低調、勤勉的品質,外在行動要求將修養轉化為實際斗爭,有效解決問題。
第三,“三個務必”的實踐指向統一。“三個務必”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它們統一指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全黨同志在新時代要銘記初心使命,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作風,勇于面對風險挑戰,開拓進取。具體而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人民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關注就業崗位,保持清醒頭腦,認識到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持續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上努力。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敢于維護國家經濟利益,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等外部壓力。加強社會建設和治理,為人民提供公平、可持續的公共服務,縮小教育差距,改善社區環境和服務質量。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敢于打擊整治違法犯罪行為,運用現代化治理手段提高效率。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保持謙虛謹慎的外交風格,持續在國防建設上努力。面對外部威脅,敢于捍衛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利用國際規則和聯盟合作進行有效斗爭,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
“三個務必”的實踐要求
“三個務必”作為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重要要求,對全黨同志提出了明確的實踐要求。
一、在牢記初心使命中堅定理想信念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成為理想信念的源泉。這一使命指引共產黨人在不同歷史時期明確方向,踐行初心使命是堅定理想信念的具體行動。全黨需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銘記初心使命,確保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二、在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中錘煉黨性修養
黨員干部需錘煉黨性修養,保持謙虛謹慎和艱苦奮斗。謙虛謹慎要求客觀認識自身優缺點,傾聽他人意見,尊重合作,對人民和歷史保持敬畏。艱苦奮斗意味著面對困難不退縮,勇于擔當,以頑強意志克服挑戰,反對鋪張浪費。全黨同志應持續加強黨性修養,確保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三、在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中提升斗爭本領
認識斗爭的必要性。面對國際政治格局調整和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的挑戰,我們必須敢于斗爭,維護國家利益。積極培養斗爭精神,增強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在困難面前,主動擔當,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提升斗爭能力,增強戰略和辯證思維,掌握科學方法。團結力量,應對挑戰,磨礪斗爭本領。全黨同志要勇于面對風險挑戰,提升斗爭本領,確保黨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進。
牢記“三個務必”,書寫新時代輝煌篇章?!叭齻€務必”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黨和國家前行的道路。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成為行動的指南;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以踏實的作風和頑強的拼搏精神,不斷攻克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難關;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以無畏的勇氣和高超的智慧,戰勝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各種風險挑戰。讓我們以“三個務必”為引領,在實踐中不斷踐行其深刻內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簡介:
劉淼,1978年生,女,漢族,江蘇省徐州人,本科,高級講師,從事政治理論和黨史黨建研究。作者單位:中共和田地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