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才藝課程是一門新興且內容多樣的課程,對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影響日益增大。國內外的很多學校也開始重視并改進該課程的教學體系和內容。本論文對老撾國立孔院的中華才藝課程的教學現狀與學生期望進行調查研究。首先概述了中華才藝課程的開設情況,其次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了解其對中華才藝和才藝課程的態度和期望。
中華才藝課程現狀調查
本文對的中華才藝課程基本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了該校學生的基本情況、中華才藝課程基本情況、學生對中華才藝課程的態度以及期望等方面。之后又經過統計分析,得出該校的才藝課程教學上存在的缺點和不足,針對其缺點不足,提出合理的建議和改進措施。
關于調查對象,本文選擇該校本部及少量本科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基礎信息部分以年齡、學習漢語時長以及學習漢語動機對其加以區分,之后的內容都是針對中華才藝課程展開。通過線上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回收問卷31份,有效問卷31份。
研究對象中女生所占比例較大,有21名女生,占總人數的 67.74% ,男生較少,占比 32.26% 0有10個人;按照年齡分,18歲以下的學生有7個,占比 22.58% , 18~30 歲的學生有24個,占比77.42% 在漢語學習時長方面, 0~1 年的學生有8個,占比 25.81% , 1~3 年的有18個,占比 58.06% 3~5 年的有4個,占比 12.9% ,5年以上的有1個;按學習動機來分,因學校里開設此課程而學習的學生有4個,占比 12.9% ,因工作原因學習的有19個,占比 61.29% ,因喜歡中華文化而學習的有14個,占比 45.16% ,因父母要求或朋友影響等原因而學習的有8人,占比 25.81% ,因為其他原因而選擇學習漢語的學生有2個。
調查學生基本信息顯示,選擇中華才藝課程的學生在年齡、漢語學習時長及動機上都存在差異,這些差異是否影響漢語學習以及課程選擇,是本報告探討的問題。
一、中華才藝課程基本情況的統計
在對學生基本情況了解后,針對中華才藝課程的開設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分別為目前學校開設了哪些中華才藝課程、現有課程的上課次數和人數以及現階段學生是否學會了一些中華才藝。
表1.1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中華才藝課程開設基本情況

由上表可知,學生們都能通過課程接觸到中華才藝,但從課程來說手工制作類和武術類課程較多且學生也較多,書法繪畫類和其他課程較少;與國內高校才藝課的頻率相比,該校才藝課程上課頻率較低,幾乎有一半學生一周只上一次課,而在合理范圍內的一周兩次至三次頻率的學生僅有三分之一;在25人以上的課程中,手工制作和武術類占比較大,分別為 39% 和 32% 。武術類課程人數較多是合理的,這類課程需要更多人積極參與互動,上課氣氛才會更輕松;手工制作類課程可分為簡單手工制作和復雜手工制作,簡單手工制作課人數可以多一些,利于學生的互動交流,但復雜手工制作課更多需要教師的講解參與,人數太多會使教師難以顧及所有學生;書法繪畫類課程內容較難,也需要師生互動,小班課人數少比較利于教學進行。學校應根據不同課程的教學內容、特點和要求去安排上課人數,才會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
雖然開設了才藝課程,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差,筆者選擇了一些沒有學會的學生進一步分析。這些學生年齡集中于 18~30 歲,學習漢語時長集中于1~3年,才藝課程集中于手工制作類和武術類課程,上課次數大多是每周 0~1 次,人數大多在25人以上。由此可知,學生學沒學會受到了年齡、學習時長、上課頻率及規模等多種因素影響,學校是否考慮年齡和學習時長的關系而針對不同學生情況去開設不同的才藝課程,以及基于此去考慮上課的頻率和規模。
通過上述調查數據可知,該校才藝課設計基本合理,并且課程類別具有多樣性,同時我們也發現目前才藝課的頻率、規模還有待改進,不太符合才藝課小班授課的原則;教學效果也有待評估,才藝課雖然一直在開展,但一段時間后還是有很多學生沒有掌握。
二、學生對中華才藝課程的態度
在對該校中華才藝課程基本情況進行調查之后,緊接著調查了學生對中華才藝課程的態度。
第5題:目前才藝課能否滿足學習需要?


可知當前才藝課程能滿足大多數學生學習需求,教師和學校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筆者又統計了不能滿足需求的學生的一些特點,主要有:第一,對教師評價較高,都認為老師水平很高或大部分老師水平高,對教師評價呈積極性;第二,對中華才藝都很感興趣,有4個人非常喜歡,2個人一般喜歡但可以學習;第三,都以多種方式去學習中華才藝,有4個人的學習方式都在3種及3種以上。這些結論得出,學生對才藝課程的興趣是很高的,學校和教師應該多咨詢學生意見,進行更好的改進。
針對不滿意當前才藝課的原因,首先,學校和老師考慮是否要增加課時,降低課程難度,有些才藝課對于外國學生來說確實不容易理解其次,教師水平、課程安排等方面也需改進。
通過調查數據可知,該校才藝課安排較為合理,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對才藝課態度也是正向的、積極的,并且老師的授課水平和個人魅力也對其產生了很大影響。同時我們注意到,還是有不少學生認為才藝課的課時量較少,導致了內容銜接不連貫,進而學習效果下降。
三、學生的期望
調查了學生對于當前才藝課的態度后,最后詢問學生對才藝課有何期望、想進行哪方面改進。
表1.2學生對中華才藝課程的態度
第10題:還希望開設哪些才藝課?

表1.3學生對中華才藝課程的期望

首先學生的興趣較為廣泛,感興趣的課程種類也較多,學校和老師可以嘗試增設此類課程,如果現有基礎達不到課程要求,也可以上課時多涉及這方面的內容;對教學方法來說,老師在傳統講解方法的基礎上,要多用圖片、視頻、多媒體等去講解,且多帶學生參加實踐活動,以增加學生積極性;對老師來說,學生更看重老師的態度和教學情況,甚至專業水平都不是大多數人在乎的因素,外表就更不是了。教師應該根據此結果去優化行為態度和教學方法等問題。
通過上述調查數據可知,該校學生對中華才藝課還是有很多的期望,側面得出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較高。
關于才藝課程的建議
一、對于學校的建議
首先,增加才藝課課時量,引進新的才藝課種類,比如學生有較大興趣的中國舞蹈才藝課,既能調動學生學習舞蹈、學習中國文化的積極性,也能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第二,考慮改進才藝課的頻率和規模,是否能夠安排才藝課進行小班教學,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現在的才藝課一周一節,每節課學生人數大多在25人以上,能否增加為一周兩節或三節,學生人數減少為每班 6~15 人,統一由幾個老師負責。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度,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沒有學會才藝的現狀。
第三,在學校內舉辦更多的才藝實踐活動和比賽,讓學生有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教育和文化娛樂活動,培養廣大師生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精神動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對于老師的建議
首先,增加不同的教學方式去進行教學,比如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輔助課堂教學,使課堂更加生動形象。
其次,在上課的基礎上更應該關注實際的教學效果,既要注意對才藝知識與技能的靈活運用,通過豐富多變的教學方法把講解簡單化、具體化,還要注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與否,在課上可以更多地讓學生進行展示,進行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來提高學習效率。
再次,在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可以思考如何增加才藝課課程內容之間的銜接,加強記憶和練習,減少學生遺忘,如課下讓學生拍攝練習視頻、多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等。
第四,要注意與學生交流時,老師的親和力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多去關心學生,但同時也要有教師的威信,以便維持課堂秩序,進行更好的教學。
總之,中華才藝課程對于漢語國際教育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僅能夠豐富和發展漢語知識,而且還有助于提高學習者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化的興趣。鑒于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認識和興趣點存在差異,中華才藝課程的設計應考慮到不同的重點,并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喜好來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因此,為了更有效地設置中華才藝課程,可以先通過興趣班或社團等多種方式,對希望了解中華才藝的學生進行初步的講解和練習,然后在其興趣的基礎上,再將這種中華才藝納入課程體系。
作者簡介:
毛楠,1997年10月生,女,漢族,籍貫甘肅省定西市,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國際中文教育。作者單位:蘭州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