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利蘭“素質詞典”結構模型是對職業人士的行為特征與職業素質的整體性描述,包括管理、認知、自我概念、影響力、目標與行動、幫助與服務等六個素質族。該模型常被應用于人才引進、崗位培訓、素質測評、動機激勵、績效評價等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未來職業素質養成及職業文化培育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以大學生職業發展為核心,通過課程教學,指導大學生樹立職業發展意識,建立長效的學習動力機制和職業發展機制。
為提升育人質量與效能,可依據專業發展特征對麥克利蘭“素質詞典”結構模型進行適應性改造,針對性提升綜合素質。
麥克利蘭“素質詞典”模型與應用
戴維·麥克利蘭是當代的權威心理學家,主要研究聚焦于人的行為動機,主要理論貢獻包括期望學說、差異性假設與有機體適應能力等方面。延伸理論模型包括麥克利蘭“三種需求理論”“冰山模型”“洋蔥模型”“勝任力模型”等。麥克利蘭“素質詞典”模型是其根據對200多名職業者行為及結果的觀察,建立了286類不同領域相同工作的核心素質數據庫,進而歸納出的涵蓋360種行為特征相關的21項素質,可解釋職業人士80%以上行為和結果的模型。這21項素質又可以進一步分解為管理族、認知族、自我概念族、影響力族、目標與行動族、幫助與服務族等六個素質族。
麥克利蘭“素質詞典”模型的管理族反映影響并啟發他人的素質,核心概念在于培養人才的傾向與技能;認知族包含幫助學生了解和認知事物的基本條件,核心概念在于演繹思維;自我概念族包含待人接物的素質,核心概念在于建立職業自信;影響力族反映影響他人的能力,核心概念是戰略、印象、表現、目標等方面的影響力;目標與行動族包含達成目標的能力,核心概念在于目標與行動取向;幫助與服務族包含育人的意愿,核心概念在于人際理解力。
麥克利蘭“素質詞典”模型主要應用于管理學科中的人力資源管理與質量管理問題,已有學者將麥克利蘭“素質詞典”模型應用于高校教育領域,包括高校教師、輔導員、校史館講解員等崗位的勝任力,一般提出團隊管理與文化引領相結合的激勵策略。具體到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主要針對盲目選擇企業、隨意投遞簡歷、漫無目的地面試和求職現象,解決大學生自我定位、權利需要、歸屬需要、成就需要等問題。
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為師范類專業,以培養適應地方中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學生的主要生涯方向。
以百色學院為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期望畢業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系統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理論與方法,能勝任與本專業相關的教學、研究、宣傳與管理工作,成為高素質應用型中學思想政治教師。
二、改進麥克利蘭“素質詞典”模型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特征,以及師范生的中學思政課教師的主要職業生涯方向,麥克利蘭“素質詞典”模型的管理族可圍繞培養人才的核心概念,演進為專業的學科素養族;認知族可圍繞演繹思維的核心概念,演進為學會反思族;自我概念族可圍繞自我認知的核心概念,演進為師德師范族與教育情懷族;影響力族可圍繞對學生的影響力感念,演進為綜合能力族;目標與行動族可圍繞教育目標與行動取向的核心概念,演進為教學能力族與班級管理族;幫助與服務族可圍繞人際理解力的核心概念,演進為溝通合作族。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范生的麥克利蘭“素質詞典”模型的核心能力包括師德師范、教育情懷、學科素養、教學能力、班級指導、綜合育人、學會反思、溝通合作等8個方面,形成全新的素質族。
師德師范族包含三大核心素質,即理想信念、職業規范與行動能力。理想信念素質要求學生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堅定“四個自信”。職業規范素質要求學生愛國守法,愛崗敬業,依法依規從教。行動能力素質要求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志成為“四有”好老師。
教育情懷族包含修養三個基本素質,即專業認同、愛教愛生與學識。專業認同素質要求學生體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在專業發展中的意義。愛教愛生素質要求學生勇于擔當,潛心教學,尊重學生人格,師生和諧,因材施教。學識修養素質要求學生具有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審美知識和能力。
學科素養族包含三項基本素質,即知識素養、理論素養與方法素養。知識素養要求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基本知識,具有法學、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與相關學科的關系。理論素養要求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和核心要義。方法素養要求學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具有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
教學能力族包含三項基本素質,即課堂教學、教學管理與教學研究。課堂教學要求學生準確理解中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標準,科學設計授課教案,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和進度,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教學管理要求學生有效管理和調控教學過程,積極推動教學改革與創新。教學研究要求學生堅持問題導向,開展相關課題研究。
班級指導族包含三項基本素質,即班級管理、班團建設與課外活動。班級管理素質要求學生掌握班級管理理論和方法,能夠制定班級管理規則,具有協調學生關系的能力。班團建設素質要求學生掌握班團建設技能,有效開展共青團活動。課外活動素質要求學生掌握課外活動技能,合理設計中學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育人族包含三項基本素質,即育人認知、課程育人與活動育人。育人認知素質要求學生掌握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成才規律。課程育人素質要求學生掌握中學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的理論和方法。活動育人素質要求學生掌握課外活動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學會反思族包含三項基本素質,即教學反思、職業發展與終身學習。教學反思素質要求學生掌握反思的要領、要求和方法,能有效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職業發展素質要求學生具有進行教學改革創新的能力,能合理設計和實施職業發展規劃。終身學習素質要求學生具有專業發展的主動意識,能有效解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新情況、新問題。
溝通合作族包含三項基本素質,即理論認知、交流溝通與團隊合作。理論認知素質要求學生具有構建“學習共同體”的技能和方法。交流溝通素質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溝通技巧,能開發利用校外資源、條件和力量進行教育教學。團隊合作素質要求學生掌握團隊合作技能,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獲得合作體驗。
改進思政專業師范生職業素質的策略
一、強化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
理論課程方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是以大學生職業發展為核心,課程已包含職業認知、認識自我、素質模型與就業、學業規劃與實踐、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職業生涯規劃實務等知識模塊。但課程一般在本科一年級開設,學生的職業認知不足,必須強化課程建設,以促進大學生充分、高質量就業為現實性、階段性目標,以幫助大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為終極目標。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培養優秀中學思政課教師的教育使命,應通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指導大學生樹立職業發展意識,幫助他們將專業學習與職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建立長效的學習動力機制和職業發展機制。
綜合實踐方面,應開展多維度的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應將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貫穿大學學習生涯,建立由學業導師、輔導員、班主任組成的職業咨詢工作隊伍。學校與學院應定期舉辦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就業素質拓展大賽、模擬面試大賽、創新創業大賽、講座、“雙選會”、招聘會、宣講會等活動,塑造職業生涯規劃氛圍,培養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和意識。
二、強化思政教育,提升師德師范族與教育情懷族素質
高等院校應配足配齊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專業隊伍,實行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引導與專業教育、課外素質拓展緊密結合,把第二課堂的效能發揮到最大,將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作為教育重心。
教師應成為學生的思想導師,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學業指導、職業生涯指導、就業創業指導、學生管理和服務、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教育工作,全面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三、豐富學生學業指導,強化學科素養族、教學能力族與班級指導族素質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應采用“一對一”學業導師制,實行包組制、班主任制、學業預警等多種形式,采用咨詢、授課、講座、班會等方式,多樣性的方法方式對學生學習需要、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目標的教育引導,解決學習過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知識、思想政治課教學、班主任管理等實際問題,實現高校學業發展指導工作的規范化。
四、強化就業創業指導,提升綜合育人族與溝通合作族素質
校院兩級多部門互相協同,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創業指導課程,選派輔導員及專任教師參加培訓,進一步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學校建立就業信息平臺,學院官網設立就業信息專欄,提供就業信息、就業政策、就業指導等就業服務。具體舉措包括:建立學院領導、教職工和學生全員參與機制;安排專人負責學院的就業指導工作;建立就業跟蹤調查反饋機制;開展用人單位對已就業學生的素質評價等。
五、強化職業文化教育,提升溝通合作族與學會反思族素質
學院應將畢業生就業思想教育列入就業工作方案和學生工作計劃,通過有效途徑,努力轉變畢業生的就業觀念,特別是做好就業工作的進課堂、進會場、進網絡、進手機、進宿舍等“五進”工作,全方位進行職業文化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積極開展就業創業指導思想教育。舉行就業創業指導講座,大力宣傳就業創業政策,組織畢業生參加學校開展的就業服務活動。加強就業工作檢查督促工作,依據制定的就業率目標,按就業指導老師、聯系班級的學院領導等多層次檢查督促,力求按計劃完成就業目標。加強對畢業生進行感恩教育,教育畢業生熱愛學校,積極主動進行就業,回報學校教育培養之恩。
麥克利蘭“素質詞典”結構模型對職業人士的行為特征與職業素質具有較強的解釋力,但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則需要進行適應性改造,即師德師范、教育情懷、學科素養、教學能力、班級指導、綜合育人、學會反思、溝通合作等八個方面的綜合素質。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應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為核心,還應該由學業導師、輔導員、班主任組成的職業咨詢工作隊伍,設置學業導師作為發展顧問,舉辦多維度的職業生涯規劃實踐。通過教育指導、豐富大學生學業指導、開展就業創業指導、完善畢業生就業工作制度以及八項核心素質的提升,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與協同育人效能。
作者簡介:
李清,1992年生,女,廣西玉林人,理學學士,助教,研究方向:金融數學、教學改革。本文系2022年廣西教育科學規劃大學生就業教育專項“基于大學生創業行為鏈困境識別的高校、政府、社會三元支持機制研究”(編號:2022ZJY1559)成果。作者單位:百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