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畫,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圍繞農民生活進行創作的畫種,多表現歡樂喜慶、健康向上、積極美好的人與事。作為土生土長的贛南人,我受此感染,也想通過描繪家鄉的農業生產景象,體現家鄉的風土人情,展現農民畫的地域之美、個性之美、藝術之美。經考慮,我選擇畫家鄉贛南安遠縣鄉村冬季采收臍橙的景象,以農民畫的形式來說說心里話。
靈感何來一臍橙豐收里的家鄉記憶
贛州素有“世界橙鄉”的美譽。作為一種地域性水果,臍橙因皮薄肉多,果汁九分甜、一分酸的口感而備受歡迎,成為贛南農民的“致富果”。我的家鄉安遠縣鶴子鎮,是贛南地區的一個小鄉鎮。在政策的扶持下,當地的臍橙產業已發展壯大,為家鄉的發展作出了不小的貢獻。每到豐收季節,鄉民們的身影便穿梭于山野間,橙子的香味縈繞在鼻尖,久久不能散去。蘇軾在詩中說:“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橙子熟透,掛在枝頭,黃澄澄的,掩映在綠葉間,這樣的畫面令蘇軾銘記,更刻印在我的心里。這不僅是大自然饋贈的美景,更是鄉民們幸福生活的盼頭。
臍橙是家鄉人經營謀生的產業,也讓我看到了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每當回到家鄉,看著漫山遍野的臍橙林在寒來暑往中長葉、開花、結果,看著鄉民們在山溝中除草、施肥、捉蟲的忙碌身影,幸福感便油然而生。這種幸福感刻在我的腦海中,往后多年一直影響著我,最終讓我萌生了將它凝結在紙上的想法。
臍橙豐收景象


有濃郁鄉情的視覺美感,就要借助恰當的繪畫語言。我以脫膠水粉為物質載體,用濃艷的色彩、飽滿的畫面、夸張的造型帶給觀者喜慶、熱烈、幸福的感受。在畫面上,我還結合了一旁幫忙的孩童以增加趣味性,并用田園犬和家禽來增強鄉土氣息。
畫什么與怎么畫
在我的記憶中,家鄉的臍橙最美的樣子就在豐收的季節,圓潤、橙黃,藏在碧色的枝葉間,頭頂一抹綠色,仿佛戴著翠蓋的黃鳥,一簇一簇的,甚是惹人喜愛。尤其是霜降之后,經歷了霜雪的臍橙散發著清香,甜潤的氣味中夾著一絲橙皮特有的甘苦,刺激著人們的嗅覺。鄉民們成批采摘下來,精挑細選,再把它們裝進專門的果籃,最后送往全國各地,鄉民們的幸福也隨之被分享給每個人。在贛南這片紅色大地上,一幅新時代奮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青山綠水間奏響了建設美麗鄉村的主旋律,希望的種植區涌動著蓬勃生機。
我采用三分法構圖,通過夸張的人物形象與大面積整齊擺放的臍橙,營造出鮮明的平面裝飾效果。豐收的果子和忙碌的果農構成了美麗的鄉村風景,裝載整齊的臍橙和憨厚樸實的果農作為畫作的主體,既突出了臍橙豐收的主題,又展示了贛南的風土人情。但要呈現出具
走進田野 我的所見所感
創作前,我盡可能多地收集創作主題相關素材。秉承“實地考察是收集素材的最好方式”理念,我常常留心觀察現實生活中的鄉村場景,其中讓我銘記很久的畫面——家鄉的臍橙豐收,正好符合農民畫的主題。相比于合家團圓、歡度節慶的場景,勞作和豐收更能代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生活,更能體現鄉村生活的淳樸。
臍橙是我打交道最多的農產品,也是家鄉的活招牌,于我而言具有獨特的意義。我熟悉它生長的各個階段,也知道它對于家鄉和鄉民的價值。于是,我用照片記錄了它的不同生長階段。首先是陽春三月,它那米粒一樣的花苞曬飽了陽光、吸足了雨水,然后在枝頭綻放,潔白如玉,散發著淡淡的香味,就像農民一樣無聲無息地勞作,只等果熟便驚艷世人。等到五月,花兒落了,枝頭就掛滿了青翠欲滴的小果,一團一團地聚在一起,像孩子擠在一起說著悄悄話,然后一天一天地長大。到了十月,秋風吹遍山崗,天漸漸涼了,果子由青轉黃,香味也慢慢從果皮中散發出來。最后到豐收的季節,天氣寒冷,經過兩百多天的醞釀,臍橙終于可以采摘了。從開花到結果,從青澀到成熟,醞釀了四季,不爭不搶。經歷了春天的水澇,熬過了夏秋的大旱,又面臨采摘季的連續暴雨和時常霜降,臍橙真正做到了自強不息、茁壯成長,只為最后一刻唇齒間的酸甜。這正是家鄉農民的寫照,他們不爭不搶,安土重遷,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辛勤勞作,為建設美麗鄉村貢獻力量。用拙筆將他們都記錄在畫紙上,是我唯一能為他們做的事情。
智慧物流:穿梭機器人承載著鄉村振興的希望

我選擇家鄉安遠縣鶴子鎮作為考察地點,想要傳達給外界的是,即便是相對落后的山村也有真善美,也蘊藏著生生不息的力量。鄉民們憑借智慧與汗水,在山林田野、溪流河畔播撒希望,在經年累月的生產勞作中鑄就了善良、樸實、厚道的品格,這些都是如今建設美麗鄉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實地考察中,我發現贛州市安遠縣鶴子鎮正在打造電商平臺,還創辦了直播帶貨的培訓基地。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原來安遠縣響應“鄉村振興”戰略,正在探索建設貫通城鄉、綠色低碳、智慧引領的農村地區現代流通體系,推廣實現城鄉綠色智慧物流的“安遠模式”,并在鶴子鎮開展試點工作。我在鶴子鎮看到空中智慧穿梭機器人在運送快遞,最快時速可達60公里,并可兼容低溫物流箱等冷鏈運輸設備,智運快線建設連點成網。青山遙遙,綠樹成蔭,一個個物流箱在藍天白云下穿行而過,將一份份希望送往更偏遠的山村。這既實現了物流進村的美好愿景,又展現了國家加快鄉村建設的蓬勃態勢;生態文明建設與地方經濟政策相輔相成,新時代贛南革命老區“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好圖景躍然紙上。如今,新農村建設改變了大多數人對農村的刻板印象,這也是在本次藝術采風過程中讓我最有感觸的地方。
完成田野調查和藝術采風后,我對收集到的素材進梭,山脈和山路形成的線條都延伸到了視線之外,“畫有盡而意無窮”,亦凸顯了臍橙的種植面積之大。細看近處,果農們的動作各異,或采收臍橙,或分揀臍橙,或搬運臍橙…人與山、車與果、山與果形成了對比。果農勤勞的身影置于廣袤的果林間,成為冬季最具生命力和張力的一群人,展現出新時代鄉村產業興旺的畫面。我從田野調查和藝術采風收集的素材中選擇合適的元素入畫,包括臍橙樹、采摘臍橙的果農、幫忙的孩童、運送快遞的物流車等。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在畫面中添加了一些家禽來活躍畫面氣氛。這些都是贛南地區新時代新農村美好生活的縮影與寫照。
《橙鄉豐景》:采收場景與智慧物流交融,鄉民的笑容里藏著新農村的幸福

行了整理。之所以通過農民畫的形式去呈現,是因為農民畫對于反映這一方面的內容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農民畫是一種自由奔放的畫,是不受任何工具、形式制約的畫。當然,我只有熟練掌握農民畫技法,才能在創作中收放自如。本次創作以平涂為基本技法,借鑒了優秀的農民畫創作技巧,還融入了自身的生活經驗。
在素材收集階段,我有意識地記錄下果農采收臍橙的真實場景。在這個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翠綠的山林中臍橙碩果掛滿枝頭,一旁幫忙的孩童環繞果樹。橙黃色的臍橙裝在碧藍色的果筐中,顯得格外亮眼,襯得整個采收場景的氣氛格外歡快。裝運貨車在山間穿
畫里畫外藏著的心里話
整幅畫作的視角定格在上空,以俯視的角度統攬鄉民們收獲臍橙的大小畫面,最終落在鄉民們幸福的臉上,喜悅之情躍然紙上,通過裝飾性色彩傳遞給觀者。畫中的臍橙形狀不一,既有橢圓的又有渾圓的,將家鄉臍橙豐收的真實面貌復拓在畫紙上。鄉民們臉上憨厚的笑容讓觀者仿佛身臨其境,聽見他們相互吆喝、互道恭喜。黑的膚色,是鄉民們常年風吹日曬的印記,更是他們勤勞的勛章。鄉里鄉親和和睦睦,呈現出當代農民的日常勞作和生活狀況,也展現了他們的精神狀態和時代氣息。
落筆前的盤算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畫面右上角的細節處理,此處內容表現的是近幾年安遠縣試行的智慧物流一一利用低空索道運輸農產品,這也意味著江西“讓農產品出山”政策的落實,為鄉民們安居樂業提供了保障。畫面的暖色調給人一種溫馨的感受。幫忙的孩子不僅代表著臍橙產業的接班人,還進一步展現了鄉民們幸福美滿的生活,因為無憂無慮的孩子總能讓人感受到輕松與自在。小狗的加入讓這幅畫更加日常、更有鄉土氣息。這樣的畫面不禁讓人想到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說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樣安寧富足的鄉村正如世外桃源般美好。
(作者單位:贛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