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登蘭山寄張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唐代詩人孟浩然的《秋登蘭山寄張五》記錄了重陽節之景。白云繚繞北山,隱逸的詩人怡然自得。他試著登高遠眺,心緒隨飛翔的大雁飄向遠方。暮色漸起,勾起他淡淡的愁思,而清秋的景致,又激發了他登高的興致。放眼望去,歸村的農人行走在沙岸,于渡頭小憩,天邊的樹木渺小如薺菜,江畔的沙洲則彎如新月。最后一句“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道出了他對友人張五的殷切期盼:何時能攜酒前來與“我”在重陽佳節共謀一醉?

全詩以平淡自然的筆觸勾勒登高所見所想,令人深切感受到詩人恬淡心境中那一絲揮之不去的清愁。在重陽節登高懷友,令人聯想到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縱觀歷代詩詞,重陽節似乎總縈繞著悲涼意緒。李清照的“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醉花陰》),盧照鄰的“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都是如此。這種悲愁,或許正源于孟浩然詩中的“興是清秋發”。“自古逢秋悲寂寥”,肅殺的秋氣容易引人感傷,作為秋季的節日,重陽節自然也承載了古代文人這份細膩而深沉的情感。古人是如何過重陽節的?有哪些習俗呢?
“重陽”之名,源于古老的陰陽觀念。重陽節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古人認為奇數為陽數,偶數為陰數,在一、三、五、七、九中,九是最大的數字,故稱陽數之極。每年九月初九,兩個最大的陽數相逢,因此那天稱為重陽。而九又與久諧音,因而有長長久久的寓意,又引申出長壽的含義,因此重陽節有敬老的內涵,被稱為老人節、敬老節。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與鐘繇書》中寫道:“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節的重要起源之一是古人對大火星的祭祀。大火星又稱心宿二,古人觀測大火星來測定季節,商代有火正——專職負責觀測和祭祀大火星的官員?!渡袝虻洹分杏小叭沼佬腔?,以正仲夏”的記載,意思是日落后在南方天空能看到大火星,就表明此時是仲夏時節?!对娊洝L》中有“七月流火”的句子,這里的火也指大火星,意思是七月大火星逐漸西沉。中國現存最早歷書《夏小正》記載“九月內火”,就是說到了夏歷九月,大火星沉入地平線以下了,夜晚不可見,直至第二年春末夏初的傍晚,才重新出現在夜空中。大火星的消失意味著寒冷季節的來臨,古人會在“九月內火”的時候(即重陽節前后)舉行大火星的祭祀儀式,祈求平安。

秋高氣爽之際的重陽節,自古便是重要的時令節日,其習俗充滿詩意與生活氣息。
登高的習俗讓重陽節充滿儀式感,古人認為這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驅邪避災。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月令》中記載:“重陽之日,必以肴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歸?!彼未摹稏|京夢華錄》記錄“都人多出郊外登高”,清代的《燕京歲時記》也說“凡登高,必賦詩飲酒,烤肉分糕,洵一時之快事”??梢娫谥仃柟澋歉呤且豁棜v史悠久的習俗,古人不僅登高,還要賦詩飲酒呢。
重陽節期間,茱萸已結出小小的紅色果實,非常好看,被視為驅邪護身的天然寶物。人們或將其果實裝入香囊佩于臂肘,或直接將它插在發髻上。晉代周處《風土記》云:“俗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頭,言辟除惡氣而御初寒。”重陽節也因此有了茱萸節的別稱。
賞菊,是重陽節另一種風雅的習俗。古人尊菊為“延壽客”,認為其有延年的作用。在秋陽下采擷清菊釀作醇酒,賞菊花、飲菊花酒,乃人生美事。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北磉_了詩人對“重九”這個節日名稱的喜愛以及對賞菊、飲菊花酒的向往。

節日美食不可或缺,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歷史悠久,形制多樣。漢代《西京雜記》說“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即早期的重陽糕),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宋代《東京夢華錄》也對其有詳細的描述:“(重陽)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遺送,上插剪彩小旗,摻饤(dìng)果實,如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肉之類。又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置于糕上,謂之獅蠻?!敝仃柛膺€能做成獅子的形狀,真是有趣。小小糕點,承載著人們“百事俱高”的美好祝愿,是祈愿長壽最甜蜜的象征。
從孟浩然登高懷友的淡淡清愁,到王維異鄉思親的深切孤寂,詩詞中的重陽節,總縈繞著揮之不去的秋思與感懷。然而,這絕非節日的全部底色,它更像是一層細膩的濾鏡,映照出古人面對時光流轉、生命節律時的敏感心緒與深沉喟嘆。
登高、佩萸、賞菊、食糕的古老習俗,寄托著古人對驅邪避災的祈愿和對健康長壽的向往,也提醒著我們,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保持對自然的感知、對生命的珍視、對情誼的眷戀,以及對那份綿長“久久”之意的永恒追尋。重陽節在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讓我們在這個秋高氣爽的時節,效仿古人登高望遠,陪伴家中老人共享天倫之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