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高山設施蔬菜栽培的連作障礙,提高高山設施大棚周年利用率,增加農戶種植收益,結合高山生產實踐,總結了三套適合在高山地區推廣的設施蔬菜周年栽培模式。同時就品種選擇和茬口安排、苗期管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采收管理等配套重點技術進行分析,以期為該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蓮都區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浙閩丘陵與金衢盆地的過渡地帶,以山地、丘陵為主,形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地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山區垂直氣候差異明顯。蓮都區重點高山設施蔬菜產地位于峰源鄉正蠶門村,海拔約 970m ,平均溫度較蓮都區平原地區低約 5% 。7月至8月正處于兩茬交替期,本地露天蔬菜上市量明顯減少,蔬菜批發價格通常上漲 10%-20% ,所以7-8月產出的高山越夏栽培設施蔬菜具有不錯的經濟效益。但是冬季高山蔬菜大棚冬季基本處于閑置狀態,整體利用率不高,存在資源浪費。
在保障高山設施蔬菜越夏栽培效益前提下,通過充分利用冬季大棚閑置時期,合理安排輪作作物,探索出番茄-羊肚菌周年輪作模式、黃瓜-芹菜周年輪作模式和長豇豆-蘿卜周年輪作模式三種不同的周年輪作模式。三種輪作模式分別選擇瓜菜類、豆菜類、茄果類、根菜類、葉菜類和食用菌類,分別屬于葫蘆科、豆科、茄科、十字花科、菊科和羊肚菌科。蔬菜生產使用的農藥應符合《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3-2020)標準,并嚴格按照農藥標簽說明控制使用。通過周年不同作物輪作的模式不僅能有效避免出現連作障礙,提高大棚的利用率,改善土壤理化狀態,還能增加農民收入。
一、番茄-羊肚菌周年輪作模式
1、品種選擇和茬口安排
番茄選用粉果、早熟、豐產、高抗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和枯萎病、抗葉霉病和番茄花葉病毒病的浙粉702。砧木選用與接穗具有較強嫁接親和力和共生親和力的砧木品種。3月上旬開始番茄育苗,5月中上旬定植,7月上旬開始上市,采摘至10月上旬拉秧。
選擇抗逆性強的品種,如菌蓋黑色,菌柄白色,子實體單生的六妹品系。11月進行土地整理,12月羊肚菌菌種入地,翌年3月開始出菇。
2、番茄栽培關鍵技術
(1)苗期管理
先對種子進行處理,使用 40°C 溫水浸泡種子,挑選出顆粒飽滿的種子。然后放入 50°C 溫水中攪拌 15min 再用 0.5%-1% 高錳酸鉀浸泡 10min ,溫水洗凈后放在 30qC 溫水中浸泡3-4h,隨后瀝干水分置于 28°C 培養箱進行催芽, 80% 露白后播種于穴盤中,再覆蓋上一層基質,放回育苗床噴水浸透,并加蓋小拱棚。砧木需要提前7-10d進行播種。當砧木長到 8-10cm 高,莖粗0.5-0.8cm 時進行嫁接,嫁接后蓋小拱棚,白天溫度控制在 25% ,夜間溫度控制在 18°C ,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 80% 左右。嫁接10-15天后,撤掉小拱棚進行正常管理,定植前7-10天進行煉苗。
定植前清理并檢查大棚,基肥施用有機肥 30000kg/hm2 ,三元復合肥 450kg/hm2 ,同時使用 459kg/hm2 生石灰翻整消毒后,做畦覆膜,畦寬 120cm ,溝寬 40cm 選擇晴天上午采用高畦覆膜雙行定植,行距 80cm ,株距 35cm ,定植密度為3萬株 ?/hm2 為宜。
(2)田間管理
定植后白天溫度控制在 25-30qC ,夜間溫度控制在15-20% 。待植株高 30cm 時,選取 2.5m 長桿搭“X\"形支架,在交叉處進行固定。采取雙桿整枝,選取晴天上午進行。第1穗果坐穩膨大時進行第一次追肥,追施(10-15-20)復合肥 90kg/hm2,30d 后同樣配方進行第二次追肥。
(3)病蟲害防控
在設施內懸掛黃板誘殺蚜蟲等害蟲,密度為450-600片 ?/hm2 懸掛高度離地 1.2m ;及時清理病株、病葉、病果,帶出大棚銷毀。定植、摘心、整枝和綁蔓等操作時注意消毒,避免植株之間交叉感染 ① 晚疫病:發病初期使用 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0倍液或 58% 瑞毒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進行防治。② 葉霉?。喊l病初期可噴施 5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 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及1:1:200~250倍波爾多液等。每隔5~7天噴1次,連續3~4次 ③ 青枯?。涸诎l病初期及時施藥防治,可用 20% 龍克菌(噻菌銅)懸浮劑500~600倍液,或77% 可殺得(氫氧化銅)可濕性微粒劑500倍液進行灌藥。
(4)采收管理
選擇轉色期進行采摘,注意輕拿輕放。采摘后在陰涼處進行分級包裝運輸。
3、羊肚菌栽培關鍵技術
(1)播種管理
播種前需要將大棚覆蓋遮陽率為 90% 的遮陽網,清理大棚內的作物秸稈和雜物,均勻撒施石灰 750-1500kg/hm2 、草木灰2250-3000kg/hm2 ,澆透水后深翻 25cm ,按照畦寬 100cm ,溝寬25cm ,溝深 20cm 作畦,確保土壤細碎、無雜物。將菌種剝去袋子后捏碎至直徑為 0.5cm 大小的菌種塊均勻地撒在土壤表面,菌種的使用量為 2250-3000kg/hm2 ,然后覆土 2-5cm ,覆蓋黑色塑料薄膜,棚內溫度控制在 12-15°C ,土壤濕度保持在 70% 左右。
(2)出菇前管理
在播種后7-13d,等土壤表層出現菌霜時,擺放外圍營養袋2.4-3萬袋 /hm2 ,每畦錯位擺放2排。在菌絲長滿營養袋后20-30d后撤掉黑色薄膜,通風排濕。外用營養袋放置約50d左右,當營養袋變軟塌陷且不再貼地、菌絲變成鐵銹色時撤除營養袋。
(3)出菇管理
菌絲從白色逐漸變為黃色,生長逐漸停止,標志著進入出菇期。在未來15d內不會出現極端低溫(即氣溫高于 0°C ,地溫高于 5% )時即可進行噴水催菇,溫度控制在 5-20% 。幼菇出現后控制空氣濕度在 80%-90% ,溫度控制在 10-20% ,補水時大棚內氣溫不宜超過 10°C ,以夜間補水為宜。
(4)病蟲害防控
羊肚菌常見危害為真菌和細菌引起的腐爛,還有蛄蝓、蝸牛的蟲害。日常加強巡查,發現病害后就地噴灑生石灰并掩埋及時清理對應區塊土壤,防止病害蔓延;發現蟲害可手動消滅。
(5)采收管理
在原基約30d后,子實體頂端略顯圓形、凹凸變淺,網紋未全展開,菌柄變為米黃色,長 3-5cm ,菌托根部膨大時可以采摘,采摘時注意不要傷到幼菇,輕拿輕放。
二、黃瓜-芹菜周年輪作模式
1、品種選擇和茬口安排
黃瓜選擇抗病、耐熱性好、品質優的中農18號和津優4號。4月中下旬開始育苗,5月中下旬定植,7月上旬開始上市,采摘至9月上旬拉秧。
芹菜選擇生長勢強、纖維少、肉質脆嫩、實心品種,如津南實芹1號。8月上旬育苗,9月下旬定植,2月集中采收。
2、黃瓜栽培關鍵技術
(1)苗期管理
采取黑籽南瓜作為砧木。選取顆粒飽滿的種子,置于50-60°C 溫水中浸泡 15min ,不斷攪拌。然后撈起瀝干后放置于 30°C 恒溫箱內催芽,待芽長 0.5cm 時即可播種。砧木須比黃瓜提前4-5d播種。待黃瓜第一片真葉展開,砧木南瓜真葉出現時采取頂插法進行嫁接。嫁接后將苗移至小拱棚內,并嚴格控制溫度、濕度和光照。其中前3d白天控制溫度在 25-30°C ,夜間控制溫度在 17-20% ,通過噴霧對小拱棚進行加濕,使濕度保持在 90% 以上,并進行遮光處理;第4d開始逐漸透光、降低濕度和溫度直至第7d去除小拱棚,濕度控制在 70% ;7d后白天控制溫度23-25% ,夜間控制溫度在 13-17°C ;定植前7d降溫煉苗,白天控制溫度在 18-20‰ ,夜間控制溫度在 12-14% 。
定植前清理并檢查大棚,施用有機肥 30000kg/hm2 、三元復合肥 450kg/hm2 和過磷酸鈣 150kg/hm2 深耕并做畦覆膜,畦寬120cm ,溝寬 30cm ,溝深 25cm 。嫁接苗有2-3片真葉時,選擇晴朗早上進行雙行定植,株距為 35cm 定植密度約3.75萬株 /hm2 □注意嫁接部位在地膜以上,防止上部產生不定根直接接觸泥土。
(2)田間管理
當植株高 25cm 時及時搭架綁蔓,每隔3-4張葉片用塑料繩固定1次。打掉第5節以下的側枝,第5節以上的側枝在瓜前留1片葉打尖。當瓜蔓漲到棚膜附近時進行落蔓,解開繩子使底部已經失去葉子的瓜蔓盤落在地面的地膜上,在主蔓達到25-30節時摘心。生育前期及時去除雄花卷須,隨時清理病葉、枯葉、畸形果和黃化果。結果后每10d左右進行1次追肥,追施(10-15-20)復合肥 90kg/hm2。
(3)病蟲害防控
在設施內懸掛黃板誘殺蚜蟲等害蟲,密度為450-600片/hm2 ,懸掛高度離地 1.2m ;及時清理病葉、病果,帶出大棚銷毀。① 霜霉病:發病初期使用 5% 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噴粉,15d左右1次或 45% 百菌清煙劑(每 667m2 用 200-250g ,煙熏,隔7d熏1次,連熏3~5次。 ② 白粉?。喊l病初期使用 62.5% 腈菌唑·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 ,70% 丙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混合液 .70%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5~7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③ 疫?。好缙谑褂?40% 霜霉威鹽酸鹽水劑600倍液澆灌。發病初期使用 69% 烯酰錳鋅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 ,10% 氰霜唑懸浮劑1500倍液 .50% 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7~1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④ 蚜蟲:發生初期使用 5% 天然除蟲菊素乳油800~1500倍液 .1% 苦參堿2號可溶性液劑1200倍液、 25% 噻蟲嗪水分散粒劑4000倍液 ,10% 氟啶蟲酰胺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 ,20% 吡蟲啉可溶性液劑2000倍液,噴霧防治。
(4)采收管理
黃瓜最好在清晨進行采收,采收時注意保護好瘤刺,輕拿輕放,采摘后在陰涼處進行分級包裝運輸。
3、芹菜栽培關鍵技術
(1)苗期管理
采取浸泡低溫催芽1周左右,待一半以上種子發芽露白后,采取撒播方式播種,并覆蓋少量細土。定植前清理并檢查大棚,基肥施用有機肥 30000kg/hm2 、三元復合肥 450kg/hm2 和過磷酸鈣 150kg/hm2 深耕并做畦。在苗達到5-6片真葉時按照20-25cm 的行距, 12-15cm 的株距進行定植,密度約為12萬株 /hm2。
(2)田間管理
重點控制大棚內溫度,控制白天棚內溫度在 15-25°C ,夜間棚內溫度在 10°C 左右。當9月下旬到10月遇到連續高溫,注意通風換氣降溫。當遇到寒潮天氣,可適當棚內加溫保障棚內溫度穩定。定植存活后約20d左右進行1次追肥,每次追施高復合肥
(3)病蟲害防控
高山設施栽培蟲害較少,主要防治葉斑病、斑枯病和菌核病等病害。 ① 斑枯病:用 50% 異菌脲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 25% 嘧菌酯懸浮劑2500倍液噴霧; ② 葉斑?。河?70%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 77% 氫氧化銅(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 70% 丙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③ 菌核病:在發生初期選擇 50% 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或 38% 唑醚·啶酰菌水分散粒劑等藥劑防治,重點噴施地表、植株基部和下部。
(4)采收管理
在植株高度達到 45-50cm ,適時采收。采收時連根拔起,去除病葉,清洗泥土,保障產品干凈美觀。同時進行濕度包裝,以防運輸過程中造成物理損傷,降低商品性。
三、長豇豆-蘿卜周年輪作模式
1、品種選擇和茬口安排
長豇豆選擇抗病抗蟲性好,產量高、植株長勢旺、適于密植的品種,如之豇618等。5月中上旬直播,7月上旬開始上市,采摘至9月底結束。
蘿卜選用早熟,耐寒、產量高、不易抽、不易糠心的白雪春 二號。10月中下旬播種,1-2月集中采收。
2、長豇豆栽培關鍵技術
(1)苗期管理
播種前清理并檢查大棚,施用有機肥 30000kg/hm2 過磷酸鈣 900kg/hm2 硫酸鉀 450kg/hm2Ω 南北向起做高壟,畦寬 120cm 溝寬 30cm ,溝深 25cm ,并鋪設地膜。播種前,挑選顆粒飽滿種子,使用 0.1% 濃度高錳酸鉀浸泡 15min ,清洗晾干后使用多菌靈進行拌種。按照穴距 30cm ,一壟雙行的方式進行穴播,每穴3-4粒,播后灌水。秧苗2葉1心時進行間苗,每穴留苗2株。
(2)田間管理
植株抽蔓前搭建“人\"字架,苗高 30cm 前在晴天10點以后按照逆時針引蔓上架,整個生長過程中需要引蔓3-4次。第1花序以下的側蔓側芽要全部抹去,滿架以后要及時摘心,同時不斷去除老葉、病葉。苗期嚴格控制水肥,防止徒長。開花初期不澆水,結莢期要保證水分供應充足,同時隔7d左右追施復合肥300kg/hm2。
(3)病蟲害防控
豇豆病蟲害防控主要以預防為主,覆蓋黑色或銀黑雙色地膜,實現防蟲防草。在設施內懸掛黃板誘殺蚜蟲等害蟲,密度為450-600片 /hm2 ,懸掛高度離地 1.2m ,誘殺薊馬、潛葉蠅、蚜蟲等。在開花結莢之后,應盡量避免使用化學防治。苗期至采摘前重點防治銹病、白粉病和炭疽病。 ① 銹?。喊l病前期可使用 70%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25% 嘧菌酯·苯醚甲環唑懸浮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 ② 白粉病:發病前期可使用 70% 丙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混合液 ,25% 三唑酮2000倍液噴霧防治。 ③ 炭疽?。喊l病前期可使用 80% 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30% 苯醚甲環唑·丙環唑微乳劑3000倍液噴霧防治。 ④ 薊馬:施藥的時間以花瓣張開且薊馬較為活躍的上午10點以前為宜,可使用 70% 吡蟲啉水分散粒劑5000倍液 .2% 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1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⑤ 豇豆莢螟:可使用 2.5% 溴氰菊酯3000倍液、 40% 氰戊菊酯6000倍液噴霧防治。
(4)采收管理
及時采收,一般為開花后11d左右,選擇莢果飽滿、種子尚未膨大時采收為宜。采收時需注意不要傷害花序上其他幼果和花朵。始收期可每2d采收1次,盛收期應每天采收1次,同時要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
3、蘿卜栽培關鍵技術
(1)苗期管理
播種前清理并檢查大棚,基肥施用有機肥 30000kg/hm2 翻耕后平整土地。撒播后覆土厚 1.5cm 左右。分2次間苗,第1次間掉過密苗、劣苗和弱苗;第2次間苗在幼苗4-5片真葉時進行,定苗后株距 6~9cm 行距 20cm 左右。
(2)田間管理
澆水要掌握少澆勤澆的原則,干濕交替進行。苗期少澆水, 促進主根向下生長;根生長旺期要均勻澆水,防止裂根;收獲前 要控水防止空心。據田間需要進行中耕培土,土培至蘿卜肉質根 肩部,防止肉質根顏色變綠。進入肉質根膨大期后追肥1次,施 用三元復合肥 200-300kg/hm2。
(3)病蟲害防控
高山蘿卜整體病蟲害發生較少,重點防治黑腐病、蚜蟲、小菜蛾等。
(4)采收管理
據蘿卜實際生長情況和市場行情適時采收。采收后注意根據市場銷售要求,清理表面泥土。
綜上所述,三套高山設施蔬菜周年栽培模式中,番茄-羊肚菌周年輪作模式單年經濟效益最高,但是由于羊肚菌自身的連作障礙,同一地塊不推薦連續種植。黃瓜-芹菜周年輪作模式和長豇豆-蘿卜周年輪作模式也具有不錯的經濟效益,推薦不同地塊三套栽培模式錯開輪換使用,不僅能有效避免輪作障礙,提高經濟收入,也能有效降低單一蔬菜品種的市場價格波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作者單位:323000大港頭農業技術服務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