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增長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于各種優質農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這一時期,傳統農業種植技術面臨著較大的挑戰。現代化農業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助推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蔬菜作為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種植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受到更多人的關注。當前各種現代化農業技術的運用,為蔬菜種植的現代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蔬菜種植模式創新的重要性
當前市場上對于高品質蔬菜消費需求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傳統蔬菜種植模式對于人工勞作的依賴性強,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比如在灌溉環節,傳統灌溉模式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極易造成水資源的大量浪費;施肥過程中缺乏精準的養分管控,容易出現肥料利用率低下等問題。蔬菜種植模式的創新為解決相關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生產過程中借助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控理念,不僅可以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像自動化的播種與灌溉設備的引入,能夠有效減少人工操作時間與成本,并且創新模式重視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精準農業技術的運用,結合土壤肥力和蔬菜生長需求精確投放肥料和水分,大幅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二、蔬菜種植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1、土壤改良技術
土壤是蔬菜生長的根基,土壤的質量會直接影響蔬菜的產量以及品質。在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動下,土壤改良技術成為蔬菜種植模式創新的關鍵環節。通過一系列先進的土壤改良措施,能夠顯著提高土壤質量,為蔬菜的生長創造一個更為健康、適宜的土壤環境。
首先,蔬菜的生長需求充足的養分,針對蔬菜種植地的土壤,應提前做好土壤檢測,掌握土壤的氮、磷、鉀及微量元素含量情況、pH值等土壤的肥力信息,并結合蔬菜的實際需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改良措施。針對土壤中養分不足的情況,還可以施入適量的有機肥料。有機肥的施入,不僅環保可持續種植,改善土壤肥力,同時又能高效地促進蔬菜的生長。此外,有機肥料的使用還能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進一步提升土壤的生態平衡,其中的營養物質緩慢釋放,不僅能夠補充土壤缺失的養分,還能改善土壤結構,提升土壤肥力,為蔬菜的茁壯成長奠定堅實基礎,從而助力農戶實現豐產。畜禽糞便(如牛糞、雞糞、豬糞等)作為一種有機肥料,其應用頻率非常高。經過處理后的動物糞便,富含有機質和多種營養元素(如氮、磷、鉀等),能夠為土壤提供全面的養分補充。此外,糞肥中的微生物還能促進土壤微生物種群的繁殖,進一步改善土壤生態環境。糞肥中的養分能夠直接被蔬菜吸收利用,促進生長,其中的有益微生物能夠增強土壤的生物活性,提高土壤的健康度。且通過施用糞肥,可以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降低生產成本。將畜禽糞便進行堆肥處理,待其充分腐熟后,適量均勻施入土壤中。避免直接施用未腐熟的糞肥,以免燒根或產生病蟲害。并且其可以作為基肥提前施入,能夠長期緩慢地釋放養分,為蔬菜的生長持續提供營養物質。其次,若是土壤的 pH 值不適合蔬菜的生長,則可以在其中添加其他物質,以改善土壤的pH值。例如,在酸性土壤中,可以施用石灰,它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質,提高土壤的 pH 值,石灰的用量應當根據土壤的酸度來確定,過量使用可能導致土壤板結或者肥力下降。石灰應與農家肥配合施用,以保持土壤的肥力,要注意避免在植物生長期使用石灰,以免產生熱量傷害植物體系。還可以施用堿性肥料,對于酸化不嚴重的土壤,可以施用一些堿性肥料。但需要注意堿性肥料與氨肽肥料必須分開施用,實際使用時,兩者一旦混合則極易發生化學反應并影響肥效。另外,施肥時應重視磷肥和鈣肥的施入。合理施人即能夠為蔬菜生長提供其所必需的磷、鈣等營養元素,不僅可以促進蔬菜根系發育,還能夠促進其更好的進行光合作用。并且磷肥和鈣肥還能夠對土壤的酸堿度起到調節作用。在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每畝土地可再次施入50—100kg的鈣鎂磷肥,即可以有效地調節土壤酸堿度,保證土壤環境可以更加符合蔬菜實際生長需求。
除了肥料的合理施用,還應加強蔬菜田間的合理輪作與間作。不同的蔬菜其對于土壤養分需求存在一定差異,若是在同一地塊長期種植單一作物類型,容易造成土壤中某些養分被過度消耗,并出現土壤養分失衡等問題,影響后續蔬菜的生長。適時做好輪作與間作,即可以有效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不僅可以保證土壤養分均衡,且可以有效干擾病蟲害的生存環境,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概率。例如,輪作時可將豆科作物與蔬菜進行輪作,這樣可以發揮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從而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另外,還可以在土壤的表面覆蓋秸稈、稻草等有機材料,有助于進行土壤改良。覆蓋這些材料可有效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量,保持土壤濕度,為蔬菜生長提供穩定的水分環境。另外覆蓋物可以較好抑制田間雜草的生長,避免雜草與蔬菜爭奪養分、水分以及光熱資源。同時后期覆蓋物會逐漸地分解,分解過程中還可能釋放出各種養分,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2、智能化種植技術
在農業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智能化種植技術在該領域的運用已經逐漸成為現代農業領域的關鍵支撐。其巧妙地融合了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為蔬菜種植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首先,智能化種植技術依托先進的傳感器設備,能夠對蔬菜生長環境進行全方位的實時監測。在智能化種植系統中,溫度傳感器能精準探測土壤和空氣的溫度,確保蔬菜始終處于適宜生長的溫度區間內。濕度傳感器則能夠輔助種植戶掌握土壤和空氣的濕度狀況,防正蔬菜因過干或過濕,出現生長不良等問題。其次,光照傳感器則能夠精確監測光照強度和時長,保障蔬菜能獲得充足的光照進行光合作用。最后,二氧化碳傳感器可以實時掌握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為蔬菜的光合作用創造最佳條件。
各種傳感器共同作用,即能夠收集到大量的生產數據并迅速傳輸至中央控制系統中,并對數據進行實時處理以及進一步的深度分析。系統會結合預先設定的種植參數以及蔬菜不同生長階段的實際需求,自動對溫室或田間的環境條件展開調控,為蔬菜營造更為適宜的生長環境。系統通過對大量歷史數據的深度挖掘和細致分析,可以較為精準地預測蔬菜未來的生長趨勢,提前預判其生長期間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并為種植戶提供科學且實用的種植指導。例如,系統可結合所監測到的蔬菜生長速度、葉片顏色等相關參數,判斷和預測是否需要增加施肥量或對灌溉策略進行調整,從而保證蔬菜在生長過程中能夠獲得充足的養分和水分。通過對環境參數以及植物生長狀態的監測,可以較好地預測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幫助種植戶提前制定防治措施,降低病蟲害可能對蔬菜生長造成的不利影響。此外,系統通過分析蔬菜生長的歷史數據以及當前的生長狀態,可以比較準確地預測蔬菜產量,保證蔬菜的穩定供應。基于上述預測結果,還可以為種植戶提供一系列科學的種植建議。例如,在施肥方面,系統能夠根據土壤養分檢測結果以及蔬菜生長需求,給予精準的施肥建議,避免施肥過量或不足等問題的出現。并且能夠結合土壤濕度和氣象預測,提供較為精準的灌溉建議,從而保證蔬菜獲得充足水分的同時,避免造成水資源浪費。
3、完善追溯體系建設,發揮物聯網技術手段作用
蔬菜種植業的食品安全以及質量追溯,能夠進一步保障農產品的安全。在當前的農業生產和消費環境中,還應著力構建一個完善、有效的追溯體系。該體系需對蔬菜生產的全流程做好詳盡的記錄,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為消費者提供透明可靠的產品信息。首先,在種植環節,需詳細記錄所種植蔬菜的品種,并準確記錄種植時間,以更好判斷蔬菜的生長周期和成熟時間。明確種植地具體的地理位置和土壤環境特點等,并附帶土壤檢測結果。同時,還應詳細記錄施肥和農藥使用情況;收獲環節需記錄好收獲時間以及收獲方式。并記錄好儲存條件等;加工環節需詳細記錄加工流程以及記錄加工設備的型號和運行狀況,確保加工過程的穩定性和衛生安全。其次,為每個蔬菜產品生成唯一的追溯碼,且追溯碼中包含較為全面的信息,消費者只需通過掃描追溯碼或在相關平臺上輸入追溯碼即可能夠獲得蔬菜的詳細信息。另外,追溯體系需要依托信息化平臺,對生產全流程的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存儲以及管控。這需要發揮傳感器、物聯網設備等技術手段作用,對蔬菜的各個生產環節做好信息數據的實時采集,再將信息數據傳輸至云端或本地服務器做好儲存,并發揮平臺的數據分析以及處理功能,對其中的數據做好深入挖掘和分析,為最終的生產管控以及質量控制提供決策支持。且平臺應提供用戶界面和查詢功能,便于消費者和監管部門查詢和使用追溯信息。
4、節水灌溉與水資源管控措施
在蔬菜的生長過程中,水資源不可或缺,關鍵活動的開展可以很好地滿足蔬菜的生長需求,有助于促進其生長發育。保證灌溉的充足、適量,才能夠使蔬菜的產量和品質實現較快提升。當前,水資源短缺日漸突出,蔬菜種植中,應用大水漫灌模式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難以保證灌溉的精準,不僅降低了種植質量,也阻礙了蔬菜種植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應當在蔬菜種植模式創新期間,推進節水灌溉,將先進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應用到生產實踐當中,避免或減少水資源浪費等問題的出現,使蔬菜的生產水平可以得到提升,促進蔬菜的穩步健康發展。當前,滴灌、噴灌、微噴灌等是重要的節水灌溉技術,展現出突出的應用優勢。具體來看,在實際應用微灌技術時,能夠保證蔬菜水分輸送的精準,使得蔬菜根系獲取關鍵水資源,有效減少水分蒸發和運輸途中的損失,也能夠依據蔬菜的生長狀態,實現對灌溉量的調節,切實滿足蔬菜的水分需求,在控制雜草生長方面也發揮了關鍵作用,有助于提高蔬菜的生長質量;在應用噴灌技術時,噴頭能夠保證水分噴灑的均勻,確保田間種植的蔬菜能夠獲取充足水分,可以在高溫時降低蔬菜溫度,促進其健康生長。微噴灌技術的應用推動了微灌與噴灌的有效融合,能夠在微噴頭的幫助下,將水分噴灑在蔬菜的根部,也可以保證水資源利用的高效與灌溉的精準,在眾多類型蔬菜以及土壤中都能夠發揮作用。為保證節水灌溉的高效,可加強對土壤濕度傳感器、氣象監測設備等的應用,推進實時監測,可依據檢測信息,推動自動化灌溉,確保灌溉次數與灌溉量的精準。相應系統的創設還能夠進行預測,一旦天氣、王壤濕度發生了變化,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調整灌溉方案,提高灌溉水平。
技術實踐應用時,節水灌溉技術通過對蔬菜水分供應的精確控制,有效地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顯著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以滴灌技術為例,其水利用率高達 90% 以上,與傳統的灌溉方式相比,節水效果明顯。并且精確的水分控制確保了蔬菜在最佳的水分條件下生長,為蔬菜的生長發育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從而顯著提高了蔬菜的產量和品質,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為種植戶創造了更高的經濟效益。并且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節約了生產成本。生產活動對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開采明顯降低,減少了生產工作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
5、病蟲害綠色防控策略
在蔬菜種植模式的創新實踐中,病蟲害綠色防控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隨著社會對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傳統的化學農藥防治方法因其潛在的危害和負面影響而逐漸受到質疑。在此背景下,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運而生,同時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首先,生物防治技術在應用時,通過引入瓢蟲等天敵,可以控制蚜蟲,引入寄生蜂,能夠較好地控制鱗翅目害蟲等;微生物制劑如蘇云金桿菌(Bt)制劑,可以控制鱗翅目害蟲。使用木霉菌,則可以控制各種真菌性病害等。其次,物理防治技術應用時,可設置陷阱,如使用黃板,可以利用害蟲的趨色性,誘殺蚜蟲和白粉虱,使用藍板,可誘殺薊馬等害蟲;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可在蔬菜田間設置黑光燈來捕殺害蟲;可以利用性誘劑誘捕器,來捕殺害蟲;借助物理屏障,如使用防蟲網覆蓋蔬菜大棚,能夠有效防止害蟲進入,降低害蟲基數。此外,種植人員應定期監測病蟲害發生情況,結合氣象、土壤等環境因素,制定科學的防治方案,并及時采取針對性地防治措施。定期巡查田間,既可以較好地觀察病蟲害的發生動態,及時發現并評估危害程度,又可以結合氣象條件、土壤濕度等因素,預測病蟲害的發生趨勢,提前做好預防措施。最后綜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與必要的化學防治相結合,能夠實現病蟲害的綜合管控,確保蔬菜的健康生長。
綜上所述,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為蔬菜種植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創造了發展和機遇。傳統的蔬菜種植方式往往依賴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且對資源的利用效率較低,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而先進技術的引入,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局面,實現了傳統粗放型向現代化、智能化以及可持續化方向的重大轉型。生產出的蔬菜品質更高,能夠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蔬菜的需求。同時,先進技術的應用還能根據蔬菜的生長需求精準投放資源,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減少了農藥、化肥等化學物質的投入量,從而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為農業的綠色發展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在當前蔬菜種植工作進行時,應進一步加大對各種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力度,以更好地發揮技術優勢,為蔬菜種植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提供支持,并推動蔬菜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530302廣西橫州市百合鎮農業服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