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對牛肉和牛奶的需求逐年增加,這對牛養殖業的生產能力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傳統的養殖管控方式比較粗放,牛生長質量難以滿足預期的自標,再加上牛疫病的瀕繁發生使得養牛業極易受到較大經濟損失,不利于提高當地養殖戶的積極性。基于此,本文就山西省牛養殖技術及疫病防控策略進行了分析,期望能夠進一步提高牛的養殖技術水平,提高養殖效益。
一、山西省三交鎮養牛業發展現狀
三交鎮隸屬于,地處臨縣中南部,區域總面積122.38平方千米,下轄4個社區、38個行政村。該地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風少雨,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較為溫涼濕潤,冬季寒冷、干燥、少雪,農牧業相對比較發達,而養殖業也已經成為當地農戶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目前來看,三交鎮的養牛業主要依賴于傳統的養殖方式,許多養殖戶仍然使用傳統的飼養方法,如粗放管理、人工喂料等,這種模式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嚴重,還存在飼料配方的科學性不足、飼料利用率低,養殖成本高等問題,而且養殖場也缺乏基本的通風、排水和防寒設施,這不僅影響了牛的生長環境,也增加了疾病發生的風險。而疫病的頻繁發生,也給當地的養牛業發展帶來較大的影響,由于缺乏專業的獸醫和必要的檢測設備,養殖戶很難對牛的健康狀況進行及時有效的監測。許多疾病往往在癥狀明顯時才被發現,此時治療難度加大,成本增加,再加上一些傳染性疾病在沒有及時發現和控制的情況下,可能會迅速蔓延,給整個養殖業帶來災難性的后果。由此可見,相關部門還需要提高重視,結合當地養牛業的發展實際,積極推廣先進的養殖技術手段,以便可以提高當地的養殖效益。
二、養殖技術創新要點
1、養殖環境調控技術
養殖環境的調控旨在為牛群的生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增強其自身的抗性。因此,需要結合現代牛舍的設計要求來科學的調控牛的生長環境。 ① 通風系統的設計,良好的通風可以有效排除牛舍內的有害氣體和濕氣,保持空氣新鮮,減少疾病的發生,通風系統的設計應根據牛舍的大小、牛的數量和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優化,通常采用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相結合的方式,自然通風通過合理設置窗戶和通風口,利用自然風力進行空氣交換,機械通風則通過安裝風扇或通風設備,強制進行空氣流通,從而有效提高牛群的舒適度和健康水平; ② 注意透光設計,透光系統的設計應考慮光照強度和時長,通常采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搭建屋頂和墻壁,確保陽光能夠充分進入牛舍,透光系統的設計還需要考慮光線的分布均勻性,避免強光直射導致牛不適; ③ 溫濕度控制,溫濕度控制系統通常包括加熱、制冷和濕度調節設備,可以根據牛舍內的溫濕度變化自動調節,在寒冷季節,通過加熱設備保持牛舍內的溫度適宜,在炎熱季節,則通過制冷和通風設備降低牛舍內的溫度,濕度調節設備則可以控制牛舍內的濕度,防止濕度過高導致的疾病和不適,減少疾病發生的風險; ④ 自動采食飲水設施,自動采食飲水設施通過智能化設計,可以為牛提供持續、定量的飼料和清潔飲水,減少人工操作,提高養殖效率。
2、選擇優質品種
優質品種的選擇直接關系到養殖效益和牛群的健康,在選種過程中,應結合當地的本土品種,以及市場需求實際進行選種,并按照以下指標進行選擇。 ① 生長速度,生長速度快的品種,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達到出欄標準,提高養殖場的周轉率和經濟效益; ② 飼料轉化效率,飼料轉化效率高的品種,可以在相同飼料消耗下實現更高的增重,從而降低飼料成本,提高養殖效益;③ 肉質好,肉質好的品種不僅市場需求大,而且價格也相對較高,可以直接增加養殖收益; ④ 抗病能力,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可以減少疫病發生的風險,降低治療成本和損失,保障牛群的健康和安全。
3、掌握飼喂技術
科學的飼喂可以提高牛群的生產性能和健康水平。因此,飼喂也是養牛業的核心環節,養殖戶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 飼料營養科學化搭配,科學的飼料搭配可以滿足肉牛的營養需求,促進其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的提升。飼料營養搭配應包括粗纖維和脂肪的合理比例,粗纖維是肉牛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其比例應維持在 18%-22% ,以此可以促進肉牛的消化和食欲,防止腸道疾病的發生,脂肪同樣是肉牛重要的營養成分,脂肪的添加量建議控制在飼料總干物質的 2%-5% ,適量的脂肪可以提高飼料的能量含量,促進肉牛的增重和肉質改善,飼料營養科學化搭配需要綜合考慮肉牛的生長階段、生產目標和環境條件,確保飼料的營養均衡和科學合理; ② 要定時定量喂養,定時定量喂養可以確保肉牛的飲食規律,促進其消化吸收和健康生長,定時喂養應根據肉牛的生理特點和生產需求,確定合理的飼喂時間,通常每天飼喂2一3次,確保肉牛的飲食時間和攝入量,定量喂養則應根據肉牛的體重、生長階段和生產目標,確定合理的飼喂量,確保肉牛的營養攝入和生長需求,飼喂期間還需要結合牛群的實際營養需求,比如生長期肉牛的主要食物應為精飼料和優質牧草;育肥期肉牛應得到高能量、高蛋白的飼料,以最大限度地增加肉牛體重; ③ 要嚴格把控飼料質量,飼料質量應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規范,確保飼料的安全和營養。飼料質量的控制需要從原料采購、加工制作、儲存管控等環節入手,確保飼料的衛生安全和營養穩定。
4、糞污處理技術
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污也越來越多,處理不當不僅會造成疫病發生,還會給環境造成較大的污染。因此,還需要采用科學的糞污處理技術。 ① 堆肥技術,堆肥通過利用需氧微生物的代謝活動,將肉牛糞便中的有機物分解轉化為穩定、無害的有機肥料,實現糞污的資源化利用,堆肥過程的控制包括溫度、濕度、通氣等條件的管控,確保堆肥中的微生物活動處于最佳狀態; ② 好氧發酵技術,好氧發酵技術主要是利用需氧微生物在有氧條件下將糞便中的有機質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生物質,從而有效減少糞污對環境的污染,實現有機肥料和生物質的資源化利用,促進農業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三、牛疫病防控策略
1、重視養殖場的衛生消毒工作
衛生消毒是牛疫病防控的基礎性措施,養殖戶應做好以下工作。 ① 做好日常的衛生管控,比如防止病原體的滋生和傳播,要定期清掃、清理糞便和污水,保持養殖環境的干燥和清潔,尤其是舍內的糞便要及時清理干凈,避免對其堆積滋生病原微生物; ② 要制定合理的消毒計劃,消毒計劃的制定,應根據養殖場的具體情況和疫病的流行規律,包括消毒的頻率、消毒的區域和消毒的方法,比如對圈舍和設施的消毒,可以定期進行,每周1次或每2周1次,對飲水和飼料的消毒,應每日進行,確保其安全性,消毒的區域應覆蓋養殖場的所有區域,包括圈舍、走道、飼料區、飲水區等,消毒的方法應根據消毒對象的特點選擇,包括噴灑、浸泡、熏蒸等; ③ 要科學選擇消毒劑,不同消毒劑的消毒效果和適用范圍可能存在差異。因此,必須選擇適合養殖場具體情況的消毒劑,比如對圈舍和設施的消毒,可以選擇高效廣譜的消毒劑,例如,含氯消毒劑或過氧乙酸,對飲水和飼料的消毒,應選擇安全無毒的消毒劑,例如,臭氧或紫外線消毒。
2、嚴格做好引種檢疫工作
引種是現代養殖場擴大養殖規模的重要方法,但是引種過程中,會增加牛與外界環境接觸的機會,牛疫病的發生概率也會因此增加,還需要養殖戶能夠嚴格做好引種檢疫工作。 ① 做好引種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在決定引種之前,必須對引種地區的疫病流行情況進行全面、詳細的調查,包括了解當地主要流行的牛疫病種類、發病率、傳播途徑等,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評估引種地區的疫病風險,從而為后續的引種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② 科學挑選健康的牛,在引種地區進行嚴格的牛篩選,確保所選牛無疫病感染跡象,應對牛進行臨床檢查、實驗室檢測和疫苗接種情況核查,臨床檢查要細致入微,觀察牛的精神狀態、食欲、體溫等生理指標,排除任何疑似患病牛,實驗室檢測則需要對牛進行血清學檢測和病原體檢測,以確定其是否攜帶病原體,還要核實牛的疫苗接種記錄,確保其已完成必要的免疫程序,具備一定的免疫保護力,出廠檢疫的嚴格實施,可以有效防止疫病的輸入,保障引種牛的健康安全; ③ 要注意運輸過程,牛的運輸過程中,應激反應可能會導致其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疫病的風險。因此,必須采取措施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應激,包括選擇合適的運輸工具和路線,確保運輸環境適宜,例如,控制運輸車內的溫度、濕度和通風條件,避免極端天氣的影響,還需在運輸前對牛進行適當的生理調節,例如,給予充足的水和飼料,避免運輸前的斷食斷水; ④ 要做好引種后隔離,引入的牛必須在隔離場進行為期30d的隔離飼養,這一階段是觀察牛健康狀況、排除疫病潛在風險的關鍵時期,隔離飼養期間,要對牛進行定期的臨床檢查和實驗室檢測,監測其健康狀況。任何疑似疫病的牛都要及時進行隔離和治療,防止疫病的擴散,隔離飼養期間,還需對牛進行必要的疫苗接種和驅蟲處理,提高其免疫力,確保其健康后即可混入原有的牛群中。
3、制定科學的免疫接種程序
免疫接種作為牛疫病防控的核心措施,其科學性和有效性直接關系到牛群的健康和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還需要養殖戶能夠加強與基層獸醫站的聯系,結合當地的疫病流行特點制定科學的免疫接種程序。 ① 選擇合適的疫苗是制定科學免疫接種程序的關鍵環節,疫苗的選擇應基于疫病的流行情況、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養殖場的具體情況,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可能存在差異。因此,必須選擇經過充分臨床試驗和實踐驗證的優質疫苗,還需考慮疫苗的保存和運輸條件,確保其有效性不受影響; ② 要制定合理的接種時間和頻率,接種時間和頻率的確定,應基于疫病的流行規律、疫苗的免疫期和牛的生長階段,比如對于易感性強、傳播快的疫病,應在疫病流行前進行接種,以增強牛的免疫力,對于疫苗免疫期較短的疫病,應根據疫苗說明書規定的免疫期,制定合理的加強接種計劃,還需考慮牛的年齡和生理狀態,例如,在犢牛出生后、斷奶后等關鍵時期進行免疫接種,以提高其免疫力。接種時間和頻率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免疫接種的效果; ③ 要規范接種操作規程,接種操作的規范性直接關系到疫苗的免疫效果和牛的安全性。接種操作應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和獸醫指導進行,包括疫苗的配制、注射部位的選擇、注射劑量的控制等。接種操作過程中,應保持接種環境的清潔衛生,防止接種部位感染。接種操作的規范性,可以確保疫苗的有效性和牛的安全性,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的免疫失敗或副作用; ④ 要建立完善的免疫記錄和監測體系,免疫記錄的建立,可以幫助養殖場跟蹤牛的免疫歷史,確保免疫程序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免疫監測體系則可以通過定期的抗體檢測,評估牛的免疫狀態,及時發現免疫失敗的情況,并進行及時的補救措施,確保免疫效果。
4、做好牛群的日常保健
做好牛群的日常保健,可以有效提高牛群的健康水平和生產性能,減少疾病的發生和損失。 ① 要重視對乳酸桿菌、雙歧桿菌、枯草桿菌等各類益生菌添加劑的使用,益生菌作為一種有益微生物,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平衡,促進腸道消化吸收功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在日常保健中,可以通過飼料添加劑或飲水方式,將益生菌引入牛的消化系統,確保其在腸道內發揮作用,減少胃腸道疾病的發生,提高飼料利用率和牛群的整體健康水平;② 要重視對中草藥的使用,中草藥作為一種天然藥物,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可以調節機體的生理功能,增強免疫力,預防和治療疾病,在牛群的日常保健中,可以將蒼術、當歸、甘草、神曲、山楂、陳皮等中草藥按照一定比例添加至精飼料中,實現藥物和飼料的結合,將這些中草藥按照 1.5% 的比例添加至精飼料中,可以將肉牛日增重提高至 1.56kg. ,并節省精飼料 10% 左右,中草藥的使用不僅可以提高牛的生產性能,還可以減少化學藥物的使用,降低藥物殘留和環境污染,中草藥的選擇和使用應根據牛的健康狀況、養殖環境和生產目標進行科學配比,確保其藥效的充分發揮和安全使用。
5、定期開展牛群的健康監測
健康監測作為牛疫病防控的常態化措施,其系統性和連續性直接關系到牛群的健康和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① 要建立完善的監測體系,包括監測目標的確定、監測方法的選擇、監測頻次的設定等,監測目標的確定,應基于當地牛疫病的流行情況和養殖場的實際情況,明確監測的主要疫病種類和重點監測指標,監測方法的選擇應科學合理,既要能夠準確反映牛群的健康狀況,又要便于日常操作。比如可以通過定期的體溫測量、臨床檢查、血液檢測、糞便檢測等方法進行健康監測,監測頻次的設定應根據疫病的流行規律和牛群的健康狀況,確定合理的監測頻率,確保及時發現健康問題; ② 要詳細記錄監測數據,監測記錄應包括牛的個體信息、監測時間、監測指標、監測結果等內容,監測數據的記錄應詳細、準確,避免遺漏和錯誤; ③ 要注重與獸醫服務的結合,獸醫服務是健康監測工作的重要支持,獸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可以提高健康監測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健康監測工作中,應定期邀請獸醫進行現場指導,解決監測中的技術難題。
綜上所述,牛生長過程會受到養殖環境、管控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還需要養殖戶能夠立足牛的實際生長特性,樹立科學的養殖意識,積極采用多種現代養殖技術手段,從而可以提高牛的養殖效益,并減少傳統養殖工作帶來的環境問題,這也有助于促進基層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033200山西省臨縣三交鎮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