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部長韓俊介紹“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取得的主要成就。他表示,“十四五”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扎實有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各項工作,保持了農業農村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勢頭,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4年,我國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比2020年增產740億斤,現在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500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安全有充分保障。“十四五\"以來,各地各部門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堅持產量產能、生產生態、增產增收一起抓,特別是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部門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啟動實施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集成推廣合理密植、精量播種、一噴多促、水肥一體化等增產技術模式,整縣整建制推進大面積均衡增產,把試驗田里的高產轉化到廣闊的農田上。2024年全國糧食畝產394.7公斤,比“十三五\"末提高12.5公斤,單產提升對我國糧食產量增長的貢獻超過 60% 。韓俊介紹,通過不斷強化災害預報預警,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建設、溝渠整治,建設一批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農業應急救災中心,糧食生產氣候韌性不斷增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持續提升。此外,“十四五\"時期,地方黨政重農抓糧責任壓得更實,糧食播種面積在高基數上保持穩定,去年起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覆蓋全國,穩住了農民種糧收益,讓農民種糧有錢可賺。
“十四五\"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先后出臺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農業農村政策支持力度越來越大,政策的惠及面、覆蓋面越來越廣,制度體系也越來越成熟完備。韓俊特別指出,要維護好農民合法權益,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要求,堅持“大穩定、小調整”,有序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確保絕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地保持穩定、順利延包。他強調,在土地流轉中,必須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不能通過下指標、定任務或者搞考核來強制推動土地流轉。在盤活閑置農房時,不允許城鎮居民到農村購買農房、宅基地,嚴禁退休干部到農村占地建房,同時也明確農民可以依法將合法擁有的閑置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總而言之,政策的初衷都是為了更好地維護農民的土地和財產權益。
“十四五\"期間,各地因地制宜推進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農業農村發展成效斐然。“十五五\"時期,將瞄準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目標,著力強基礎、補短板、攻難題、提質效,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征程中取得新的更大進展。(《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