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里程碑式的時代擔當,向世界宣示一綠色現代化之路,我們愿做先行者。
2025年9月24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習近平主席通過視頻致辭向世界宣布了中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這一被稱為“三碳”目標的承諾,標志著中國第三個碳目標基本確立,也是在巴黎協定提出10周年之際,中國向世界遞交的一份沉甸甸的綠色答卷。
如果說“雙碳”目標確立了中國氣候行動的基本框架。新宣布的“三碳”目標則在這一框架上增添了更為具體、可衡量的中期指標,形成了從宏觀到微觀、從遠景到路徑的完整體系。2035年全經濟范圍溫室氣體凈排放量比峰值下降 7%~10% ,這是對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的具體延續;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 30% 以上,則為2060年碳中和目標奠定了堅實的能源結構基礎。
雄心背后是深思熟慮的戰略底氣。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市場。更重要的是,中國獨特的制度優勢、全國一盤棋的治理體系,能夠確保長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避免因政府更選而導致氣候政策反復,這是中國區別于西方國家的獨特優勢。正如習近平主席強調:“這是中國對照《巴黎協定》要求、體現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標。我們有決心、有信心兌現承諾。”
緊迫性同樣真實。部分地區能耗總量仍處上升通道,煤化工、鋼鐵等項目生命周期長,若“十五五”不能實現跨越,2035年排放下降將面臨反彈。即將召開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預計將細化生態文明路線圖:加快《應對氣候變化法》出臺,擴大碳市場行業覆蓋,把碳排放總量下降率納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以制度型開放護航綠色轉型。
作為能源主力軍,石油石化企業必須在這場深刻變革中找準新定位,將碳成本納入生產經營決策,倒逼節能減排和技術創新。要從“供應者”到“零碳賦能者”,在減碳端、用能端、市場端、金融端全面發力,走在前列。
從強度到總量,從峰值到下降,中國用10年完成氣候治理“三級跳”。2035年,不僅是排放由升到降的拐點,更是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協同共進的驗證節點。“三碳”目標如同一條紐帶,連接中國與世界的綠色未來,彰顯東方大國對“天人合一”古老智慧的現代踐行,也昭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當人類站在氣候十字路口,中國的選擇照亮可持續道路:真正領導力不在于獨善其身,而在于兼濟天下。我們以里程碑式的擔當,向世界宣示——綠色現代化之路,中國愿做先行者,也必將成為引領者。
責任編輯: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