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
本文是一九四七年出席世界青年節的中國代表在大會閉幕后到蘇聯參觀游覽的日記
八月三十一日
五點鐘起來,馬上就準備走,布拉格(注一)的早晨已經很冷了,我穿上了所有的衣服、毛衣、毛褲、大衣。坐汽車到飛機站去,住了一個月的布拉格,別了還有些眷戀。到站還很早,等飛機等到八點鐘,買了一盒布拉格的照片,地方已經熟了,看看照片倒也覺得親切。
這是蘇聯的飛機,據說是上等的,斯大林元帥和哥特瓦爾德同志(注二)等,都是使用它來往的里面有沙發、床、桌椅等,我們都很高興。
天氣不好,飛機老在云層里穿來穿去,上下的波動著。下午五點半到莫斯科。
蘇聯人民的組織性我們怎能不佩服!動身以前我們托出席大會的蘇聯青年代表團打個電報關照了一下,飛機剛一著地,就看到林娜和另一個女同志在等候了,她們叫汽車又送我們到上次住過的那個大都市旅館里去。林娜是個很好的蘇聯姑娘,上次她送我們到布拉格,路上幫忙許多事,現在她已經是熟人似的招呼我們了。她會說法文,也會一點英文,她告訴我們九月七號是莫斯科城的八百周年紀念,現在正準備著慶祝。我們坐在廳房里談,又來了一個蒙古同志,一會兒俄、英、法、中、蒙幾種話都來了,可是總還說不很通,我想:坐在跟前的這位二十四歲的女孩子,和那位菱形面孔的蒙古同志,我們之間,言語不通,把我們隔開來,但思想情緒都是一致的。
住在兩個房間,我們四個人的較大,設備很堂皇,有浴室。
九月一日
上午去青年反法西斯委員會,代理主席拉古斯基同志接見我們,商量了我們參觀的內容。她答應可以幫我們買些書。有一個專管遠東問題的女同志,可以說幾句中國話。一進門她就用中國話說:“同志們你好!”出來時又說“再見!”
午后開始逛莫斯科全城,青年反法西斯委員會派那塔沙同志陪我們,坐了一部斯大林汽車工廠新出的最漂亮的汽車,它的車頭上鑲著一只玻璃的紅旗,里面有表,無線電。還有電火,可供你吸煙,一切都是很講究的。從旅館出發,經過國家大隊院,穿過紅場,走在莫斯科河的岸上,有部長會議廳及莫斯科大板店,對岸克里姆林宮里面高聳著最高蘇維埃會議廳,遠遠地望見克里姆林宮的后面有列寧圖書館的大樓。經過工人居住的樓房區,就到了高爾基文化公園,遠遠地可以看見沿河的地方,陣列著繳獲德寇的武器。車沿著環城公路,從運河(莫斯科河通伏爾加河)大橋上走過來,又看見了克里姆林工廠,沿路都是新建起來的高樓,少數舊的二層樓在這里已顯得特別矮小了。經過一個暴動廣場,這是一九零五年第一次俄國革命時群眾暴動的地方。旁邊有動物園,再走就到了有名的馬雅可夫斯基廣場了。然后我們從莫斯科最熱鬧的高爾基大街走下去,看見了堂皇的商店,夾道的樹林。二國外長開會的樓房就在一直下去的列寧格勒路上。又經過兒童運動場,莫斯科運動場,航空學校,穿過環城鐵路,我們走到了一個運河的大碼頭。
高聳的塔尖上嵌著一個巨大的五角星,下面是一座雅致的樓房,碼頭就在樓的后面,五條大輪船泊在那里,平靜的河水在緩緩地流。站長領我們在一幅巨大的運河地圖前面講解,那是用玻璃和硬紙等做的,重要的地方也是紅藍的玻璃里面嵌著小電燈。這條運河是聯系莫斯科河和伏爾加河的上游的,全長一百二十八公里,它的任務除了便利運輸之外,還要供給莫斯科的用水。所以它用電力把水從伏爾加河抽上來,引到高出海面一百六十三公尺的地面上,流進莫斯科東北的蓄水池里,供給全市用水。這河是在一九三二年九月動工的,一九三七年七月才完成,河寬八五·五公尺,底四六公尺,水深五·五公尺,可容一千五百到兩千噸的大輪船航行,我們看見的那大船,每小時可以走十七到二十公里。從前這里本是一塊荒地有一個燒磚的窯,第一到第二個五年計劃中間,蘇聯人民在這里建立了這個碼頭,并挖起了三十二萬萬立方尺的泥土,建筑了三百萬立方公尺的鋼骨水泥,使用了一萬萬塊磚。修成了這個有名的運河。它是用電力抽水從低到高的,所以沿河有八處電力抽水的裝置,此外還有十一處鐵路橋梁,十二處公路橋梁。
碼頭里面設備很好,有旅客休息的地方,特別還有個碼頭托兒所,以便附近的母親們若有事進城去幾個小時,可以把孩子交給這里的保姆代為照顧,從城里回家時再把他領走,樓底下大廳里高懸著十六個加盟共和國的國徽,偉大的斯大林的塑像,慈祥的注視著來往的人們。
回來時有蔡暢同志的女兒特特來看我們。這里有不到二十個中國學生,伊凡諾夫城區有五十來個。大部分是學工程的。特特的哥哥蔡博再有一年就在鋼鐵專門校畢業了,他得到了斯大林獎學金,全校只有四五個人得獎學金的,他就是一個。蘇聯大學生全是公費,這些中國學生從學校領三百盧布公費,另從紅色救濟會領二百個,還有面包、牛油、肉、衣服等等。在過去的的時候,中國同學們就湊到一塊吃頓中國飯。
黃昏時去逛了一下高爾基大街,看見了馬克思列寧大學和莫斯科市蘇維埃。馬克思列寧大學前面有一座很大的噴泉,五色的電燈安在水池里,丈余的泉水時刻在變換著紅綠黃橙的色彩。
里大商店全是國營的,小的零售物品店多是合作社。私人的買賣,基本上沒有了,有的只是集體農場的農民們,多少有一點剩余物品時,拿到市場擺個小攤賣一賣。一般人都從自己工作的地方,領有一定的購物的票,這樣便可以用較
低的價錢在一定的商店里取得物品。自由買賣也存在,但是價格就相差很多,這是因為戰爭的影響,物資不足以供自由買賣的關系,聽說不久就要廢除這個限制了,有的說在莫斯科八百周年紀念之后就可以實行,大概這是今年秋季簽收和戰后日常用品生產提高的緣故。(未完)
注一:布拉格是捷克斯拉夫京城
注二:哥特瓦爾德是捷克斯拉夫共產黨總書記